中国诗人杨元花: 《赏梅花(二首)》赏析
赏梅花(二首)
作者:杨元花
一
寒梅初放岁时迁,
独对霜风意自妍。
瘦骨凌枝香暗度,
冰姿照影韵长传。
疏篱伴月情无尽,
冷径凌霜梦亦牵。
赏罢归来情未已,
暗香萦绕小窗前。
二
寒冬凛冽腊梅香,
瘦影疏枝傲雪霜。
雅韵含情凝冷韵,
清香逸韵溢华堂。
凝眸浅笑心犹醉,
倚石沉吟意未央。
欲把梅花留此夕,
归时还带一枝芳。
2025.4.3
赏析
杨元花的这两首《赏梅花》,宛如两幅细腻的工笔画,以梅花为灵动的主角,用诗人敏锐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勾勒出梅花的独特神韵与诗人赏梅时的心路历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梅花的高尚品格以及诗人对其深深的喜爱与赞美。
第一首:寒梅绽处,时光与情韵交织
首诗开篇“寒梅初放岁时迁”,短短七字,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时光与自然的大门。寒梅在岁末之际悄然绽放,不仅暗示了季节的更迭,更像是在岁月的长河中敲响了一记清脆的钟声,为全诗定下了清冷而又孕育生机的基调。那寒梅,宛如一位优雅的舞者,在时光的舞台上轻盈登场,拉开了这场关于坚韧与美好的序幕。
“独对霜风意自妍”,一个“独”字,仿佛一道聚光灯,聚焦在梅花身上,凸显出它在霜风肆虐中的孤傲身姿。霜风如刀,却无法削减梅花的艳丽,它独自挺立,以一种傲然的姿态向严寒宣告自己的不屈。这种坚韧不屈的精神,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生命在困境中坚守的道路。
“瘦骨凌枝香暗度,冰姿照影韵长传”,诗人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师,用“瘦骨”描绘出梅花枝干的清瘦,恰似一位历经沧桑却风骨犹存的雅士;“冰姿”则勾勒出梅花姿态的高雅,如冰般纯净、如雪般洁白。而“香暗度”与“韵长传”,从嗅觉与感知的层面,将梅花的暗香与悠长韵味娓娓道来。这两句诗由形及神,如同从外至内深入探寻梅花的灵魂,将其气质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读者仿佛能在空气中嗅到那丝丝缕缕的梅香,感受到其蕴含的深远韵味。
“疏篱伴月情无尽,冷径凌霜梦亦牵”,诗人巧妙地运用“疏篱”“月”“冷径”“霜”等意象,编织出一幅清幽孤寂的画卷。疏篱在月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冷径上霜华闪烁,而梅花在这样的环境中静静绽放,与这些意象相互映衬,宛如一幅静谧的水墨画。梅花与它们相伴,更显高洁,同时也烘托出诗人对梅花那份深沉的情感。这情感如同月光下的溪流,虽无声却潺潺流淌,绵绵无尽。
“赏罢归来情未已,暗香萦绕小窗前”,诗人赏梅归来,身心仿佛还沉浸在那片梅花的世界里。梅花的暗香如同一位不舍的友人,紧紧跟随,萦绕在小窗前。这句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从赏梅的场景自然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那萦绕的暗香,不仅是梅花的芬芳,更是诗人心中对梅花深深眷恋的情感余韵,让这份情感在空气中缓缓流淌,久久不散。
第二首:腊梅傲雪,韵味与深情共舞
第二首诗开篇“寒冬凛冽腊梅香,瘦影疏枝傲雪霜”,简洁明快地勾勒出寒冬腊月里腊梅的独特画面。凛冽的寒冬,万物蛰伏,而腊梅却以其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姿态脱颖而出。“瘦影疏枝”再次描绘了梅花的形态,那纤细的枝干、稀疏的花朵,看似柔弱却在傲雪霜中展现出无比的坚韧。这一句直接点明梅花不畏严寒的品质,如同一位英勇的战士,在冰天雪地中坚守自己的阵地,散发出令人赞叹的魅力。
“雅韵含情凝冷韵,清香逸韵溢华堂”,诗人如同一位品鉴大师,连用“雅韵”“冷韵”“清香逸韵”,从多个角度细细品味梅花的韵味。“雅韵含情”赋予梅花以情感,仿佛它是一位含情脉脉的佳人,在清冷中蕴含着深情;“凝冷韵”则强调了梅花在寒冷环境中所凝聚的独特韵味,这种韵味如同寒夜中的明珠,清冷而璀璨;“清香逸韵溢华堂”描绘出梅花的清香四溢,弥漫在整个空间,使华堂都充满了它的芬芳。这几句诗从不同维度赞美梅花的韵味,让梅花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
“凝眸浅笑心犹醉,倚石沉吟意未央”,诗人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将自己赏梅时的沉醉状态刻画得栩栩如生。“凝眸浅笑”,那专注的眼神、淡淡的微笑,仿佛在与梅花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陶醉于梅花的美丽与神韵之中;“倚石沉吟”则进一步展现出诗人沉浸在对梅花的欣赏与思索中,意犹未尽。这两个动作生动地表现出诗人与梅花之间深刻的情感互动,仿佛梅花不仅仅是一朵花,更是诗人心灵的知音,引发诗人无尽的感慨与思索。
“欲把梅花留此夕,归时还带一枝芳”,诗人直抒胸臆,毫不掩饰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与眷恋之情。在这寒冷的夜晚,诗人多么希望能将梅花的美好永远留在身边,甚至希望离开时能带上一枝梅花,让这份芬芳时刻陪伴自己。这种对梅花的执着与深情,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炽热而浓烈,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梅花的情感表达,使读者深深感受到梅花在诗人心中的独特地位。
艺术魅力:意象与情感的交融之美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两首诗宛如精美的艺术品,大量运用意象叠加和情景交融的手法,展现出独特的魅力。通过“霜风”“疏篱”“月”“冷径”等众多意象的巧妙叠加,构建出一个清幽、高洁的意境空间,与梅花坚韧、高雅的形象和品格相得益彰。这些意象如同音符,在诗人的指挥下,共同奏响了一曲赞美梅花的乐章。
同时,诗人巧妙地将自己赏梅的情感丝丝融入到对梅花的细腻描写之中。梅花不再仅仅是客观存在的景物,它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和象征。诗人眼中的梅花,是坚韧、高洁、美好的化身,而诗人对梅花的喜爱、赞美、眷恋等情感,如同血液般流淌在诗歌的字里行间,使诗歌充满了情感的温度。
在语言运用上,诗人用词凝练优美,对仗工整,如“瘦骨凌枝香暗度,冰姿照影韵长传”“雅韵含情凝冷韵,清香逸韵溢华堂”等句,不仅在形式上呈现出对称之美,更在韵律上和谐优美,读来朗朗上口,宛如一首优美的乐章。这种精湛的语言技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仿佛能感受到梅花的芬芳在舌尖上跳跃,情感在心中荡漾。
杨元花的这两首《赏梅花》,无疑是咏梅诗作中的佳作。它们以梅花为纽带,将梅花的品格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通过巧妙的艺术手法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充满诗意与深情的梅花世界,让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领略到梅花的独特魅力与诗人对其深深的情感寄托。
作者简介 杨元花,女,1954年9月出生,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人,揭阳榕城作协会员,《鲁南作家》编辑部特约作家,中国诗人年度诗歌选集编辑委员会认证诗人,中华诗书画派成员,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理事。197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毕业于汕头大学医学系,儿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医师工作已45年,2009年9月退休,退休后反聘,继续从事儿科门诊医疗工作,发表多篇专业论文,主持多项科研项目。自幼喜欢文学,从医之余,常写作,写诗,笔耕不辍,作品发表于巜普宁文艺》《乔林诗词》《群聊歌谣拾趣》《当代作家》《南疆战旗》巜中国经典乡村文学选编》《榕风,榕城作家》《诗家风采·广东诗人》《名家百科》《顶端新闻》《都市头条》等众多刊物及公众号发表。在《当代作家》2024年2期诗词歌赋大赛中荣获冠军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