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真谛
文/樊志刚(辽宁)
我悄悄的把
那份真纯
埋藏在心底
任岁月荒蚀成尘
也不忘记
就像一片
经霜的枫叶
浸透了四季风雨
火一般的激情
充满生机
笑视轻蝶流萤
宁独不与
甘愿于默默
求索中不畏劳苦
寻求生命真谛
生命的宝莲居
文/樊志刚(辽宁)
也许你并不在意
那世人的白眼
冷寞与孤寂
因为你的信仰
坚信不疑
洞破生死如幻
不再尘迷
了去了欲海红尘
中的种种羁绊
苦苦寻觅
终于听到了弥陀
慈父般的呼唤
让我惊喜
从此步上生命
解脱的宝莲居
生死游戏
文/樊志刚(辽宁)
撕下面具
归还你自己
那清静的自性
不染尘迷
不知何时
沦为流浪的游子
经劫轮转六趣
飘零无际
该结束了
这是一场由无明
业力妄造的
生死游戏
诗评
叩问心灵的哲思长吟——评樊志刚三首诗作
樊志刚的《寻求真谛》《生命的宝莲居》《生死游戏》三首诗,以深邃的哲思为内核,将生命感悟、精神求索与宗教情怀熔铸一体,如黄钟大吕般叩击心灵,展现出诗人对生命本质与精神归宿的执着追寻。
一、《寻求真谛》:纯粹精神的永恒守望
《寻求真谛》开篇“我悄悄的把/那份真纯/埋藏在心底”,以私密而庄重的语气,将“真纯”具象化为精神图腾,即便“任岁月荒蚀成尘”,仍坚守初心,奠定了全诗对纯粹精神追求的基调。诗人以“经霜的枫叶”自喻,枫叶历经“四季风雨”却“火一般的激情/充满生机”,这一意象打破常规对凋零的悲叹,赋予沧桑以生命力,隐喻着在岁月磨砺中愈发坚定的精神意志。“笑视轻蝶流萤/宁独不与”则通过与世俗浅薄之物的对比,凸显出诗人甘于孤独、矢志探索生命真谛的孤傲姿态,展现出对精神纯粹性的极致追求。
二、《生命的宝莲居》:宗教救赎下的心灵皈依
《生命的宝莲居》以宗教语境构建精神世界。“也许你并不在意/那世人的白眼/冷寞与孤寂”,将信仰者置于世俗对立的处境,通过外界的冷漠反衬内心信仰的坚定。“洞破生死如幻/不再尘迷”等句,展现出对佛教“空性”思想的领悟,诗人认为只有勘破尘世虚幻,摆脱“欲海红尘”的羁绊,才能获得精神解脱。“听到了弥陀/慈父般的呼唤”“步上生命/解脱的宝莲居”,将宗教救赎具象化,以“宝莲居”象征超脱生死轮回的理想境界,传递出对精神归宿的强烈渴望,整首诗宛如一曲虔诚的心灵皈依之歌。
三、《生死游戏》:勘破虚妄的觉醒宣言
《生死游戏》以极具冲击力的“撕下面具/归还你自己”开篇,将“面具”隐喻为世俗加诸的虚假身份,“归还自己”则象征着回归清净自性的觉醒。“不知何时/沦为流浪的游子”,将生命历程比作漂泊之旅,“经劫轮转六趣/飘零无际”更以佛教轮回观强化生命的虚妄感。“该结束了/这是一场由无明/业力妄造的/生死游戏”,诗人以决绝的态度宣告对生命本质的洞察,将生死视为由“无明”与“业力”造就的虚幻游戏,呼唤挣脱轮回束缚,实现精神层面的彻底觉醒,充满振聋发聩的力量。
从艺术特色而言,三首诗均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承载厚重哲思,意象选择精准且极具象征意味,如枫叶、宝莲居、面具等,跨越自然、宗教与人性领域,构建出多维的精神表达空间。诗歌节奏或舒缓如诉,或激昂如喊,与情感表达紧密契合,情感真挚浓烈,从坚守、皈依到觉醒层层递进,展现出诗人精神探索的完整心路历程,为读者提供了一场深刻的心灵启迪与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