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一日闲过
王超
案头的日历已是六月,指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里,时光进入了夏至,感觉时光过得真是太快了。忽然就想起了齐白石老人的一句话。这位画坛巨匠九十高龄仍每日挥毫,若偶有耽搁,次日必补画数幅,以“不教一日闲过”自警。他在时间的褶皱里,用勤奋打造出了生命的质地,把每个寻常的日子都酿成了醇香的美酒,在时光的光影里刻划着珍贵生命的痕迹。
画家熊继雨和诗联家徐化芳,也是这样对待时间的人。两人都是军人出身,耿直豪放,干净利落,“一日不能闲着,闲着就心慌”是他们的口头禅。熊继雨身为齐鲁油画院院长,徐化芳作为济宁市诗词楹联学会原会长,现任济宁市退役老兵红色宣讲团团长,两人每天除了绘画、教学、写字,作诗撰联外,还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竟像两只陀螺一样地转个不停。
梁实秋先生在《时间即生命》里说过:“零碎的时间最可宝贵,但是也最容易丢弃。”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也说:“时间就是性命。时间就是金钱。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他们真是把自己的时间和别人的时间珍惜到了极致。熊继雨和徐化芳,用自己的行动,把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既珍惜自己的时间,也看重他人的时间,脚踏实地地践行着白石老人的自警,每天的生活都有为有乐,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手捧着还散发着墨香的《墨彩诗心》,我的心里充满了敬意。这是他们两位2024年全年创作的366篇(首)书法和诗作的合集。一年啊,去琢磨,去创作,用心用情,真的太不容易了!而且,更为难得的是,他们并不仅仅是2024年一年进行了这样的创作,实际上已坚持了两年,只因篇幅受限,仅选取了2024年一年的创作成果刋印成书,却已是洋洋洒洒、蔚为大观了。每天一幅字,每幅字配一首诗,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因为每天要完成这样一组作品,就像当年在部队每天要完成的训练任务一样,是铁打的,一点也不能含糊。在他们的坚持下,自律的光芒加上深刻的思考和专注的精神,才出此厚厚一本精品力作。正像齐白石先生笔下的虾蟹,在时光的清流里,始终保持着鲜活灵动的姿态,闪耀着生活的光辉。
仔细翻看着这本凝聚着两人心血的书,我深深地被他们对艺术的坚韧执着感动着。这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追求。《墨彩诗心》里的每幅作品,文味隽永,珠联璧合,文采飞扬,每一篇都经过了精心打磨。熊继雨,一个在济宁书画界颇有名气的画家,深耕绘画几十年,画得好很正常,但书法也写得这么好,就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了。
对他的画,我虽不太懂,但欣赏起来还是觉得挺震撼的。他对油画、国画、宣传画、水粉画、素描、连环画等都擅长,自幼爱好,又师从名家,艺术造诣很深。其代表作《黄河谣》《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微湖情》《古道》《春风如意》《千年的对话》《流芳百世》《收获季节》《彭大将军》《烈火金钢》《惊涛拍岸》《高山下的花环》等,以军旅的筋骨、文人的风骨、百姓的烟火气,将中西绘画艺术的精粹熔铸成了独树一帜的视觉诗篇。
他在绘画领域取得耀眼成绩的同时,并未停止对其它艺术门类的孜孜求索。他认为书画同源,两者不可偏废。只要有时间,他便在工作室里或临帖或创作,且坚持数年。收获得便是画画得越来越好,字也写得越来越精。无论是楷书的颜柳欧赵,行书的苏黄米蔡,更不用说传统的二王一脉,他都写得熟练精彩。书法于他来说,己成为了另一片宁静深远的精神家园。他用古老的东方笔墨,用书法和绘画一起书写着他在岁月沉淀下对艺术的真挚情怀与感悟。
我曾问过熊继雨,为什么和徐化芳会选择书法和诗联相结合的形式来打造作品?他说,虽然这么多年来一直行走在绘画的道路上,但由于他和徐化芳对书法和诗联的共同爱好,让他们始终都在寻找一种独特的书法与诗联结合的艺术形式。而“一字一诗联”正是两人不断探索的成果。熊继雨以单字书法为核心,自撰或引用意境契合的诗词于单字下方,落款铃印后形成一幅书法作品,随即,徐化芳再以此书法为灵感,赋诗一首,便形成了"一字一诗联"的诗书组合。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让人耳目一新。不仅展现了书法与诗联的结合之美,同时又增添了章法的结构之美。一幅幅作品体现着书者在宣纸与笔墨的摩挲中领悟着章法,诗人于平仄对仗间探寻着诗意,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便诞生了。
这些作品甫一亮相,便以新颖的艺术表达效果在业内引发了反响。这种融合不仅是艺术形式的创新,更是书法和楹联诗歌的深度对话。于是,徐化芳便开始了每日为熊继雨书法作品赋诗的创作。自此,两位战友便像在部队训练时的战术协调动作一样,相互配合,非常默契,无缝对接。以笔墨为舟,以诗韵为桨,在艺术与精神的共生之旅中并肩前行,一发而不可收拾。这样寒来暑往,一天天,一月月,笔耕不辍。熊继雨在书法创作中不断锤炼着技法,将诗联的韵律融入进笔锋走势,徐化芳则在诗联创作中打磨着文字,以书法的线条为灵感,雕琢出更具画面感与节奏感的诗句与之契合。当熊继雨挥毫写下苍劲有力的“虎”字时,徐化芳随即便创作出了“虎啸山川称大虫,独居峙岭抖威风”的霸气诗句,让静态的书法瞬间跃动出猛虎的雄浑。面对熊继雨笔下温婉的“藕”字,徐化芳又以“雨醒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的细腻笔触,赋予墨迹以空灵悠远的意境。形象稳固的“铸”字,不仅很好的诠释了"锤炼与成就"的意象,更因“春风化雨培桃李,薪火传承铸师魂”的诗联体现出师魂永恒的深情内涵。“瞰”字由“目”与"敢”的视觉张力让人眼前一亮,细观之又以居高临下、无所畏惧的姿态,体现了"俯瞰群峰云雾处,独拥仙境最怡神"的辽阔境界。"庐"字以“广”为形,以“盧”为声’,将农耕文明的生存智慧与现代人文精神熔铸为形象的文化符号,更由“结庐思归两岸情,松竹桃花青色明”的文化隐喻,承载了多少中华儿女思归盼归的一腔情怀!日积月累间,数百幅书法与诗联交融的力作便形成了这一难得的“诗书系列”,一幅幅书法佳作与一首首好诗的完美结合,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熊继雨与徐化芳的联袂创作,不仅是艺术形式的创新,更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生动实践。他们以相互成就的姿态,在传承中突破,在融合中升华,为书法与诗联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说,《墨彩诗心》这本书,似一曲优美的乐曲,婉转悠扬,秀美醉人,仿佛是穿行在时空中的音符,不断地涌现出让人感动的共鸣,糅透心扉,拉动着人们心底那最深的柔情。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本书甚至可以成为人们的一处心灵栖息之所,让人们在欣赏书法的韵味与诗歌的意境中,深深感受到两位战友默契配合的创作轨迹,感知传统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动人魅力 。
字写得好的人,往往心宽人善。因为一横一竖间,烦心的事便都被磨没了。能跟笔墨打交道的人,心里都藏着一份静气,待人也宽厚,能自律又讲究。字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写好的,能耐得住性子天天练,一坚持就是几十年,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还有,字写得好的人,可以活得很通透。因为纸上写的虽然是字,但心里装的是境界,所表达出的是修为。因此,字写得好又有修为的人,一定懂得知足常乐,再大的事,提笔写几行就心静了。所以您看,爱书法的人眼神都特别明亮,脸上的皱纹也都比别人少两道。其实这就是字如其人,相由心生的道理。
观熊继雨的书法,近年来书风更趋向于和谐安详,用笔更加老辣圆熟、灵动疏朗。长期的笔墨历练和人生阅历,使他在书法微妙的变化中更突显出了雄浑俊逸的风貌。他坚持博采众家精髓,在笔端字形变化、运笔模式、章法布局等方面,都努力追求在平正端庄中寓点画之精妙灵动,在古雅简净中求俊逸之端庄流丽,笔酣意足,自然中和。
我平时观字,最重书法线条的质量与质感。我以为书法线条的质量是书法在技法上根本的要求,没有质量的线条就谈不上质感,即使结体与布局再华丽也算不上是好书法。熊继雨的书法线质如同“钢筋”般挺拔有力而富有弹性,这是书法创作最难于把控的。前人评价米芾在运笔上“刚劲强健,有奔腾之势,筋雄骨毅,变化无穷”就是指的这种境界。观熊继雨书法,其用笔以中锋为主,浓纤兼出,落笔迅疾,纵横恣肆。尤其在运锋,正、侧、藏、露的变化中呈现出的潇洒痛快之感,在点画波折、提按起伏的变化中的自然状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米芾就特别重视魏晋书法之古雅自然,主张以情作书,自然书写。对于用笔、布白、筋骨、体势诸法,“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布置。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熊继雨正是努力将米氏书法的精神融通于其书法之中,才显示出如此精妙之效果。
我和熊继雨是战友兼艺友,相互投缘,交流很多。他认为,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指纹,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之道,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有境界的书法作品里自然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有文化的作品才能给人以灵动之美、韵律之美、清逸之美、自然之美。书法写到最后比拼的一定不是技巧,而是另外一种境界,即精神内涵与文化素养。作为致力于书画艺术的熊继雨来说,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他显得气定神闲,因为他深知,书者不仅仅是写字好看的人,那样的人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书匠”,对于一个真正爱好书法的人来说,精神、学养、性情同样重要。
我清楚地记得,每年春节前,我和熊继雨、徐化芳等爱好书法的老兵,有近半个月的时间,几乎每天都挥毫泼墨在大街小巷,山野村庄,企业社区,为人民群众书写春联,送“福”字送文化。平时,我们还去邹城,赴汶上,到枣庄,为开展学雷锋活动助力站台,那一个个场景,一帧帧画面,美好而珍贵。记得有一年春节的前几天,我们给济宁市值勤的民警送春联,刚从济宁市交警支队里出来,走到大街上,就看到十字路口值勤的一位小民警匆匆跑过来,嘴里说着:"各位书法家,我也没回家,你们怎么不给我也写一付春联呀?"哎呦,听了以后我们的眼泪都差点掉下来,赶紧从随身带来的春联中拿出几付送给他,又和他合了影,小民警这才满意地笑了。后来听说他托人将春联带回了家,并在微信里告诉家人,"爸妈你们放心!过年虽然不能回家,但春节值班并不孤独,有好多同事和领导在一起,你们看看,我还和市里的书法家合影了呢!“还有,春节前我们也去环卫工人那里慰问。过年时他们最辛苦,一年忙到头,即使大年初一,依然穿梭于街头巷尾打扫卫生。所以我们给他们送去真诚的祝福,对他们的辛劳表示衷心的感谢。事情虽然不大,但他们特别高兴,紧握着我们的手,说心中感到特别温暖。倘若心中不装着老百姓,没有那份感情,没有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些事情是做不出来的。
所以,艺术乃情感,无论是画,是书法,还是诗和楹联,都是人情感的表达媒介。熊继雨和徐化芳的这种创作状态真的让人羡慕。有句话说得深刻,生命中所有的灿烂,都将用寂寞来偿还。当我们用真情真心做事时,就会感觉生命如泉水一样在流动。的确,我们已经进入了退休生活状态。以前觉得退休了就是到了终点站,现在才发现其实只是到了换乘站。人们常把老年比作夕阳,这的确非常恰当而又美妙。青春如日出,红红火火,又圆又大,腾空而起,充满生机和活力。老年如夕阳,恢宏壮丽,形状稍匾,橘黄殷红,天若有云,还会看到变幻莫测、灿烂瑰丽的晚霞,让世界变得更加温馨和谐,更加浪漫辉煌!我们依然年轻,我们坚守理想。时光虽不经用,但我们一定会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活,珍惜当下的每一天,不负此生。人的大脑和机器一样,用得多了才能一直转得灵光。精神的富足是最大的富足,勤用脑,多努力,人的精气神就好,生活就会丰富多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忙着忙着,人就越来越有活力,就会活得自在,活得有品质,更从容,更幸福,更快乐!熊继雨说,他每日的工作计划,即使再晚也要完成。徐化芳也说,他为了完成每天的书配诗任务,即使在出差的高铁上,也要认真研读熊继雨的书法作品后,掏出笔迅速完成诗联并发给熊继雨,这才放下心来。
我和这两位战友,都已年过六旬,但心态依然年轻。因为我们都觉得,我们是活得最值的一代人,经历丰富,见识也多,虽然已老,但有为有乐。眼前有这两位老战友作为榜样,我也不敢有任何懈怠,每天有事做,像他们一样,“不教一日闲过”,努力将人生的下半场过得精彩,活得有意义!
王超简介: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名师讲师团讲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济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济宁市政协书画联谊会副会长;济宁市启功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济宁市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济宁市民族书画协会名誉会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2008年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清风徐来一一王超书法作品集》,后又出版《中国书法推荐书家一一王超书法作品集》、《大名片一一王超书法新作选》等书法专著。1999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留住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