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解国栋
李启兴望海潮 寄儿孙后代
全词如下:
鲜花开放,蝴蝶竞采,怨甚人禍天灾。心若冷埋,谁人理睬,谈何春盛秋衰。有志必成才。此生百年短,万险千排。勇上书山,五车八斗入胸怀。青春不会重来。看华灯妒月,十里街牌。白发复额,波纹满载,不明旧日亭台。杜甫李白才。韩愈王勃赋,尽是高哉。奉劝儿孙后代,努力莫停拍。
李启兴先生以《望海潮》为词牌,将人生感悟与代际期许凝于笔端。词中“白发复额”与“青春难再”的对照,不仅是岁月流转的喟叹,更揭示了“一老一小”在时代浪潮中共通的精神命题——生命价值的传承与超越。读后给人启示真大,感受真深,感想真多,感怀真情。谈一点深情的启示:
一、长者启示:沧桑淬炼,智慧如潮
以豁达化岁月之痕:“白发复额,波纹满载”暗喻容颜易老,但“怨甚人禍天灾”的诘问直指消极心态的虚妄。如柳永《望海潮》中“归去凤池夸”的洒脱,长者需以“此生百年短,万险千排”的胸襟,将沧桑沉淀为智慧,在“春盛秋衰”的自然律动中传递从容。
以文脉铸传承之舟:词中列举杜甫、李白、韩愈、王勃等文豪,实为文化血脉的接力。长者当如潮剧《望海潮》中周氏家族“舍小我为大我”的担当,将毕生所学凝成精神火炬,而非沉湎于“旧日亭台”的怅惘。
二、少儿启示:青春当潮,志在沧海
趁潮声未歇,逐浪书山:“青春不会重来”如惊雷贯耳。少年当效仿“勇上书山,五车八斗入胸怀”的志向,以勤学为楫,穿越“华灯妒月”的浮华幻象。正如柳永笔下“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盛景,唯积累方能搏击时代浪潮。
承先贤气魄,胸怀家国:词中“杜甫李白才”“韩愈王勃赋”非仅追慕文采,更呼唤士人精神的重塑。如完颜亮读柳词而起“投鞭渡江”的宏图,少年当以才学熔铸家国情怀,在“努力莫停拍”的奋进中回应历史召唤。
三、代际共鸣:海潮不竭,薪火相承
共守奋斗哲学:“有志必成才”贯穿全词,如海潮般联结两代人:长者以“万险千排”印证坚韧可逾关山,少儿以“五车八斗”丈量理想之深。这种共鸣,恰似柳永词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官民同乐,在进取中消弭年龄鸿沟。
共织文化长河:“奉劝儿孙后代”是家训,更是中华文脉的潮信。长者如秦观“挥毫万字”留痕岁月,少儿如张藻词中“儿孙兰玉,不负箕裘”,在“春盛秋衰”的循环中,共写新时代的“凤池夸”。
结语:潮声永恒,人生峥嵘
李启兴此词,恰似一幅动态的《海潮图》:
长者如退潮,以沉淀滋养滩涂,留贝阙珠宫待后人拾珍;
少儿如涨潮,以激浪冲刷旧迹,拓星垂平野的新境。
当“白发”与“青衿”共听潮声,“努力莫停拍”便不仅是劝勉,更是对生命峥嵘的礼赞——海潮不老,只因代代奔赴;人间值得,终因薪火长明。
注:
“海潮” 呼应词牌,喻生命起伏与时代浪潮;
“春秋” 双关自然轮回与历史长卷,暗合“春盛秋衰”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