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领奖(三)
铁13师刘光清
故事四:与花儿重逢
2014年4月的一天,正在公园散步的我突然接到一电话,电话那头是我在山区教书的一个学生打来的:“刘老师,在南雄吗?”我说:“在南雄。”对方继续说道:“您的学生张熙煌,从佛山回来,邀请您到他家做客,叫上师母一起来。”“张熙煌?名字似熟非熟”。还没等问明原因电话不通了,可能是山区信号不好。为了问明张熙煌的真实情况,什么地方人,我从侧面了解到他是帽子峰乡富竹村的,据说在外地发展得不错。

第二天一大早我和夫人,还约上当地的一个老师和张熙煌的同学驾车一同前往。那天,天气晴朗,气候宜人,又是百花盛开的季节,驾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空气清新,能闻到扑鼻而来的花香,再则又是故地重游,心情格外惬意、欢快。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到了他的家乡——富竹库哩。陈爱民、张熙煌俩早已在大门口迎接我们的到来。还未等打招呼,我被大门口端庄、雄浑、苍劲的字体愣住了,门口上方的牌坊:张氏祠堂,两边的对联:花开富贵,竹报平安。牌坊红底金字镶嵌在墙上格外醒目、敞亮。我凝视良久越看越迷人,情不自禁地赞叹:“这字太漂亮了!哪位书法大咖写的?”。一旁的陈爱民向我介绍,这是您学生张熙煌的杰作。我转过身来目视面前这位久别的弟子,完全不敢相认:国字脸,浓眉大眼,身体敦实,戴一副近视镜,真有知识分子的模样。张熙煌上前与我握手问候:“刘老师,您好!”久别重逢,相互拥抱。主人领我们一同进了客厅。我一边用茶,一边尽力打开记忆的闸门:张熙煌,想起来了,作文写得好,钢笔字端正,很有笔锋,多次在班里大张旗鼓地表扬。“刘老师记忆力特强,30多年前的细节还能记得。”接着他坦诚向大伙介绍了初中毕业后的人生历程。尤其介绍了在我的熏陶下刻苦练习书法的毅力及成才的过程。
聊着聊着,一大群当年的“花季少男少女”慕名而来,有十几个。原来他们获悉我会来,头一天就兴奋起来,约好要见一见心中的刘老师。瞧!一大群当年稚气未脱的少男少女而今步入不惑之年,变得成熟稳重,有的还当了爷爷奶奶。他们各自介绍了家庭情况和就业行当。我一个个打量,30多年时光一晃而过,个个模样大变,但毕竟朝夕相处3年,每个人的性格,包括学习情况还能说出一、二来。他们从心底里佩服我的记忆力。师生见面情谊浓浓,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这时,主人张熙煌提议到村庄周围走一走,大家欣然同意。他领着我们一行沿着村道,踏进田园新村。哇!好美丽呀!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一座小小的三拱桥,桥下清澈见底的溪水缓缓向前流动,活泼可爱的鱼儿摆弄着尾巴,悠闲自在嬉戏玩耍。河的两岸有许多树:桃树、李树、樱树、柳树随风摆动,小路旁五彩缤纷的花朵向我们招手致意,醉人的花香味扑鼻而来。
看着眼前青山叠翠,小桥流水,楼台亭榭错落有致的美丽乡村,我们仿佛置身于百花园里的世外桃源。主人向我介绍,这是市里“打造秀美乡村”的试点,市领导多次带各路人马前来参观。我随口而问由谁来投资?造价多少?他说:“几个一点,总造价近300万,本人出了大头”。我不禁问:“你哪来那么多钱?”他说:“这些年通过努力打拼经营了畜牧、园林、书法培训等行业,还兼职某高校书法研究生导师的课程”。“厉害!厉害!”我情不自禁地赞叹。

横幅字体为弟子邓光福题写
到了午饭时间,大厅两桌摆满了丰盛的美味佳肴。“花儿”们入座后,主人率先举起酒杯激情满满发话:“我今天非常高兴请来刘老师及诸位光临寒舍,一来欢迎大家!二来感谢刘老师的栽培,我有今天,刘老师功不可没,特别是书法,在刘老师的影响熏陶下,我一路走来,可谓小有成就。”说完,他举起酒杯一连喝了三杯。我说:“言过了!言过了!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弟子们也不甘示弱,频频向我敬酒,以示对老师的教导之恩。席间话题始终离不开“书法”两字。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刘老师的字苍劲有力,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眼前一亮的感觉,那时我们都争相模仿。
在中山谋职从事文化广告设计的弟子陈成也邂逅前来。他说:“我在刘老师麾下三年,模仿他的黑板字三年。”他随手掏出手机展示他的书法作品递给我看,果不其然,行草体,流畅、俊秀,很有章法。我不禁感到有些吃惊,这字还真有点像本人的,都是一种风格。是呀!汉字书写是一门艺术,是撬开学生智慧的杠杆,是知识的凝练和浓缩,能给人以志得,神怡的艺术享受,还能让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情趣受到感染与熏陶,从而有意无意把自己的字写好。
午宴自始至终在温馨、祥和、欢快、难忘中进行。这顿午宴我喝了很多酒,我兴奋、我激动、我陶醉、我慨叹!没想到在山区中学任教6年孕育了如此多和我一样酷爱书法,而且功成名就的弟子们。
其实,我执教的11年,有成就感的“花儿”知晓的,不知晓的又有多少呢?

故事之五:一次不同寻常的旅行
或许是命运的安排,或许是事业的受挫,一向钟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的我竟然鬼使神差于20世纪90年代初跳槽当了一名公务员。工作性质的转变,尤其后来当了一名小领导,繁重的工作任务一天下来精疲力竭,根本无暇顾及写字、练字。久而久之,渐渐淡化、漠然、无趣。
直到2014年的某一天,在教育部门上班的我突然想到再过一年就要退休了,眼下进入工作历程的倒计时,心里有一丝的激动,回望过去,峥嵘岁月,工作时期一向凭人格业绩安身立命,退休后当然仍要以昂扬奋进的姿态彰显人的尊严与人生价值。退休后我该干什么?能干什么?于是我怀着一颗憧憬的心,静静地思考默默地寻找适合自己度过晚年生活的伊甸园——人生“第二春”这年的五一节,我们几家人约好利用小长假驾车到毗邻的省份旅行。广西贺州地处湘、粤、桂三省,百度得知那里的玉石林、姑婆山、黄姚古镇连同本省的连州地下河正好是小长假的合理安排。五一节当天我们一大早就出发,下午途经本省的连州,游览了连州地下河,第二天直奔广西贺州,中午12点就抵达了黄姚古镇景点。
古镇不大,但历史悠久,山环水绕、石板街静静地徜徉在时光的岁月中。沿着石板街一路游览到了一家字画门店,店主人毛笔字很漂亮,悬挂的作品飘逸、俊秀,有韵味,很有欣赏价值。不仅如此,还能即兴赋诗,游客报上姓名,即刻为你赋诗一首,并书写书法作品装裱后送给游客。出于好奇,大伙争相购买。这时,观察中发现有专门的写字台,笔墨纸砚一应俱全。老板说可以无偿提供练字。
一旁的大王随手操起毛笔写了四个字“黄姚古镇”。大伙见后没吱声,随同的小李知道我平时的钢笔字不错,推了我一下:“刘大哥,您写一下。”我有一点犹豫,毕竟几十年没摸过毛笔,但我还是斗胆地拿起毛笔,挥笔书写了毛主席七律《长征》这首诗呈现给大家,大伙怦然心动,目瞪口呆:“老刘呀!从来没见过您写毛笔字,今天一鸣惊人!”我说:“都是部队的功底。”店主人也称有基础,小李接过话茬:“刘大哥,退休后,啥也别干,潜下心来练书法”。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是呀,明年我就要退休了,面对人生的“第二春”如何度过?人们常说,书法可以陶冶情操,修心养性,延年益寿,何乐而不为呢?
方向明确,目标既定。回到家里,我迫不及待地到书店购买了毛笔、纸张、墨砚等一整套用器,开始练习毛笔字,从此开启了书法艺术的梦幻之路。
(待续)

作者简介:刘光清,1955年9月生,中共党员,南雄市教育局退休干部;70年代服役于铁道兵13师,退役后参加高考,毕业于韶关教育学院中文系;站过讲台,当过公务员;擅长公文写作,90年代常有文章在地方报纸、杂志发表,在省级电台播报;2015年退休后,热衷于书法,多次获全国大赛“金奖”或“一等奖”;2020年下半年有幸加入“铁道兵战友网文学创作中心”“铁道兵文化网”等,投稿上百篇,全部获登,其中三篇文章分别获建党百年、3.8征文、难忘战友情“二等奖”“三等奖”。2021、2023、2024年度先后被评为“铁道兵战友网文学创作中心”优秀作者;2024上半年晋升为专栏作者;出版散文集《从军旅中走来》;《往事悠悠》正在出版之中。
槛外人 2025-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