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英雄群像的精彩呈现一一英雄铁道兵丛书《不朽的军魂·人物风采卷(续)》出版述评
李祖荣
编者按:李祖荣是英雄铁道兵丛书《不朽的军魂·人物风采卷(续)》的作者,本文是风采续发行后的第一篇读后感。


昨日接到一坨沉甸甸的快递,有几斤重,像是图书,正纳闷似乎近期没有网购图书。打开一看,才明白事出有因。
去年六月上旬,我做过一集美篇《李昌明:由铁道兵羽化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长》去年底,收到铁道兵战友网王林山老师的电话,说要集结出版。邀我将文章先传至其网上使用,并给予了积极评价,之后便进入了审稿出版程序。
寄来的是四本书,包括由作者寄主人翁的书。该书由春秋文艺出版社今年4月出版,这本英雄铁道兵丛书《不朽的军魂·人物风采卷(续)》,厚达540页,大气凝重的红色封面,印装精美,是一部由铁道兵战友网文学创作中心历时三年编纂的红色文化著作,于2025年6月6日在湖北十堰正式首发。
作为"英雄铁道兵丛书"的重要续作,该书以40余万字的篇幅,通过口述历史与文献考据相结合的方式,全景式呈现了铁道兵群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轨迹与精神风貌。
初读并浏览有关资料后形成如下观感:
一、核心内容与结构
全书分为"军旅生涯·峥嵘岁月""经济建设·大有作为""社会领域·踔厉奋发""教科文卫·各领风骚""文学艺术·百花争艳"五大篇章,重点收录了100位铁道兵的真实事迹。这些人物涵盖战士、将军、工程师、医护人员、文艺工作者等不同岗位,既有"领导必须做表率"的渤海回民支队创始人刘震寰,也有舍身救出127名战友的关角山隧道抢险队长袁武学;既有创造高寒缺氧地区隧道施工纪录的师长陈友国,也有发明"活螺丝板"提升施工效率的普通士兵彭耐久。书中特别聚焦三线建设时期襄渝铁路、成昆铁路等重大工程,通过"风枪手在悬崖凿路""暴雨中筑人墙护路基"等细节描写,还原了铁道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战斗场景。
二、创作特色与价值
编著团队跑遍28个省区市,走访5000余人次,查阅2000余册档案资料,甚至深入云南深山核实隧道施工遗址。这种严谨的田野调查,使书中100个故事成为铁道兵群体的真实缩影。例如,通过铁道兵诗人谢克强、孙映的创作历程,展现了铁兵文化从战地宣传到文学自觉的升华;通过中铁建首任掌门人翟月卿的企业管理实践,揭示了铁道兵精神在市场经济中的创造性转化。书中还收录了30余幅珍贵历史影像与人物肖像,形成"文字+图像"的立体叙事。
三、历史意义与社会反响
该书是铁道兵文化建设的里程碑之作。它不仅填补了铁道兵口述史的空白,更通过"退役不褪色"的人物群像,构建起"忠诚、奉献、创新、担当"的精神谱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卢春房在贺信中评价其"值得大书特书,代代传承",铁道兵纪念馆已将其列为馆藏文献。首发式上,参与过襄渝线建设的老战士们现场讲述亲身经历,引发"铁二代"群体的强烈共鸣——他们不仅参与采编,更自发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正如书中序言所述:"这不仅是一部人物风采录,更是一部铁道兵精神的当代启示录。"
四、出版背景与文化定位
作为"英雄铁道兵丛书"的第二部,该书延续了2023年首部《人物风采卷》的编纂理念,但更注重"后铁道兵时代"的精神延续。丛书总策划刘政湖表示,创作初衷源于老战友"把故事写下来"的朴素愿望,最终发展为系统性的文化工程。书中既包含铁道兵时期的战斗故事,也涵盖转业后在经济建设、社会服务等领域的贡献,形成"军旅—建设—社会"的完整叙事链。这种时空跨度的叙事,使铁道兵精神突破行业局限,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图腾。
李祖荣综合整理
2025年6月2日草拟6月24日修订
于重庆退思书屋

李昌明:由铁道兵羽化为中国音乐文化学会会长
作者祖荣
去年12月上旬,我得知李昌明先生当选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新一届会长时,即报以祝贺,同时以“一路走来成大道、音乐文学新旗手”为题,发表了一则短评并转发了该消息。
成立于1981年的中国音乐文学学会,是中国歌词界的最高权力机构,民政部注册的国家一级社团组织,接受文化和旅游部业务指导。在全国拥有4200多名会员。前三任会长为著名词作家乔羽、陈晓光、宋小明。
近十年前,我在重庆渝通宾馆参加一个中央企业党建政研会的课题会,邂逅李昌明先生。之前对他的了解只知是中国铁建集团政研会副秘书长,歌曲词作者。一番交流之后,便刮目相看,我迅即写了一篇人物报道,题为《李昌明:植根企业的知名词作家》,发表在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文明》杂志2014年第9期上。
长期以来,他在干好主业的同时,坚持业余歌词创作,成绩颇丰。先后发表音乐作品300余首,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和省电视台、广播电台播出歌曲100多首。出版有诗集《走近我,走近你》、歌词集《春天我等你》及《李昌明作词歌曲集》盒带与光盘(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
李昌明的倾心之作不仅有量,也很有质,有美誉度和知名度和影响力。他作词的《放飞太阳》《阳光下的祝愿》《边疆颂歌》《有爱的日子心情好》等100多首公开演唱的作品中,有70多首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
由他作词的歌曲《中国只有一个》《朋友你好吗》《人民选择了你》《中国工人》《母亲》荣获省部级和青岛市五个一工程奖;由他作词的《真情港湾》在全国铁路职工才艺大赛中获奖。
作词歌曲《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入选“心中的歌”一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人百首红歌推荐曲目;作词歌曲《你还记得吗》入选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作词歌曲《月光下的兵妹妹》获中央电视台军旅歌曲音乐电视大赛金奖;《与雷锋同行》被中国文联等单位评选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歌。
作词歌曲《ok,星期天》在全国校园广为传唱,《贝侬》被确定为东盟十国一一中国乒乓球国际运动会永久会歌;《身边有我》被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中央企业志愿者之歌。为《喋血钱塘江》等多部影视剧及北京城外诚、上海畅铭保安公司等多家企业创作宣传歌曲。
由于作品频频获得各种奖项,词界泰斗乔羽先生笑称他为业余作者获奖专业户。
这些年来,他幸勤耕耘,硕果频出,他热情讴歌新时代,填词激励纾困抗疫,用音乐的力量为时代赋能添力。与此同时,又肩负了相关组织领导工作,出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职工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2013年,文化部、全国总工会、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联合表彰了130名深入职工创作实践活动优秀个人,李昌明名列其中。
如果他作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秘书长获此殊荣,不觉讶异,令人惊叹的是,上述职务不过是他的副业,他当时的主业是中国铁建党建政研会副秘书长!
李昌明先生,正版的国字脸上透出一脸正气,仿佛在展演着他奔突的爱国激情与仁爱柔情。
李昌明的诗词大气、豪放,充满着令人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很少低吟浅唱、悲悲戚戚、无病呻吟。其座右铭:缪斯作伴侣,潇洒送日月;音乐感觉:把生命唱出来。让人感受到其豪迈的气概与独特的魅力。
他的创作题材,可按三三三一比例分类,十分之三是歌唱祖国主旋律的、十分之三是反映职工生活的、十分之三是爱情歌词,剩下的那十分之一是少儿歌曲。著名词作者石祥称赞李昌明在执着地追求一种崇高,一种清新,一种完美。他的歌词视角独特、立意新颖、古朴深邃、富有哲理,颇具文学修养和艺术品位。
李昌明的创作紧扣现实主题,把握着时代的脉搏。例如,在中央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李昌明创作了《薪火相传向未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歌》,通过网络、报刊宣传,较好地配合了教育活动。
企业作为社会的有机体,发生并发展于社会,又要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在提升自身文明状态的同时促进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李昌明与企业一道,出色地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争得了声誉,自己也获得了荣誉与快乐,提升了人生价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音乐台等诸多媒体对其创作成就曾作专题报道。
近三十年来,李昌明利用业余时间,与著名作曲家孟卫东、生茂、羊鸣、姜春阳、田光、钟立民、孟庆云、刘鍚津、刘青、王和声等合作数十首作品,由知名歌唱家阎维文、戴玉强、殷秀梅、范琳琳、白雪、汪正正、刘大成、茸芭莘那等演唱。
李昌明在铁道兵部队与中央企业工作的时间非常长,也不是相关专业毕业,但他在仰之弥高、俯之弥深的音乐作词领域里大展芳华,并且成为杰出的主要的组织者,这种行业跨度非常大,令人不由得问一个为什么?通过解读欣赏他的作品、了解他的为人处世、干事创业、通过与他的交流交往,通过对一些优秀的作词家的剖析探究,感觉到李昌明身上集中地体现着这个时代音乐作词家的修为与精神特质。
作词家,作为文字与情感的编织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还应当拥有广泛的修为和特质,以创作出触动人心、富有深度的歌词作品。
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深入理解各种文化背景,这能丰富词汇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并为歌词创作提供深厚的素材基础。
敏锐的情感洞察力。能够细腻地感知和表达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如爱情、友情、梦想、失落等,使歌词贴近人心,引发共鸣。
创新思维与想象力。不拘一格,勇于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和创意构思,让歌词既有新意又能触动人心。
音乐感与节奏感。了解音乐的基本结构和不同音乐风格,使歌词与旋律完美融合,懂得如何通过韵律、押韵等手法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能力。与作曲家、歌手等团队成员紧密合作,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创意,共同完成作品。
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艺术无止境,持续学习新的知识、技巧和行业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生活观察与体验。深入生活,从日常中汲取灵感,将个人经历、社会现象转化为歌词内容,使作品具有真实性和生命力。
情感管理与自我表达。有效管理个人情绪,将内心世界转化为文字,同时保持对社会、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同情心。
伦理与责任感。意识到歌词可能对听众产生的影响,坚持正面价值观,避免传播不良信息,承担起文化传承和社会责任。
像李昌明这样具备这些修为的作词家,就能够创作出既具有艺术美感又富含深意的歌词,不仅触动听众的感官,更能激发思考,留下长久的艺术价值。
人生百阅自非凡。李昌明说:我创作的歌词,都来源于生活经历。1958年生于安徽砀山的李昌明,1976年2月参加铁道兵,1984年1月转业到北京,当过报道员、司机、指导员、警察,上过大学,干过职工教育培训、宣传部政研会等不同工作,曾任中国铁建股份公司政研会副秘书长、公司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巡视员。担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职工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系两项国家艺术基金一一《乐活中国》《你好,坦赞铁路》的获得者。丰富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经历,不仅成为他创作的源泉,也是他取之不竭、再谱华章的宝库。
李昌明在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第十届会员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新一届会长时,作了 《以“棒”为桨,荡漾前行》的致辞,他的致辞简短而有力,深情而豪迈:“一代人总要承担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如果说,中国音乐文学是一条文化长河,那就让我们一起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以棒为桨,荡漾前行,激扬时代大潮之声,抒怀人民幸福之声,放飞你我心灵之声!”。“面对新时代新要求,艺术工作者应当修身守正,立心铸魂,深植时代,扎根人民,把艺术追求融入民族复兴伟业,把歌词创作寓于时代大潮,努力创作出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优秀作品。”
鉴往知来,我们满怀期待。
2024年6月6日于重庆退思书屋

李昌明:植根企业的知名词作家
作者祖荣
大约在六年前,我在重庆渝通宾馆参加一个央企政研会的课题会,邂逅李昌明先生。之前对他的了解只知是中国铁建集团政研会副秘书长,歌曲词作者。一番交流之后,便刮目相看,我迅即写了一篇人物报道,题为《李昌明:植根企业的知名词作家》,发表在2014年第9期《企业文明》杂志上。
这几年来,他幸勤耕耘,硕果频出,他热情讴歌新时代,填词激励纾困抗疫,用音乐的力量为时代赋能添力。与此同时,又肩负了相关组织领导工作,出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职工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近年各自不空,但微信神交不绝,感觉他仍是那么热情洋溢、宅心仁厚,富有创作活力。于是翻出旧作,连同网上相关图文资料,集纳成一美篇重发,标题如旧。
(李祖荣综合整理 侵删)
2021年2月10日于广东深圳龙岗
附旧作:

李昌明:植根企业的知名词作家
作者 : 李祖荣
李昌明,正版的国字脸上透出一脸正气,仿佛在展演着他奔突的爱国激情与仁爱柔情。
2013年,文化部、全国总工会、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联合表彰了130名“深入职工创作实践活动优秀个人”,李昌明名列其中。
如果他作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秘书长获此殊荣,不觉讶异,令人惊叹的是,上述职务不过是他的“副业”,他的主业是中国铁建党建政研会副秘书长!
长期以来,他在干好主业的同时,坚持业余歌词创作,成绩颇丰。先后发表音乐作品300余首,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和省电视台、广播电台播出歌曲100多首。出版有诗集《走近我,走近你》、歌词集《春天我等你》及《李昌明作词歌曲集》盒带与光盘(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
李昌明的倾心之作不仅有量,也很有质。他作词的《放飞太阳》《阳光下的祝愿》《边疆颂歌》《有爱的日子心情好》等100多首公开演唱的作品中,有70多首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由他作词的歌曲《朋友你好吗》《人民选择了你》分获国务院国资委和吉林省“五个一”工程奖;由他作词(胡虹作曲、江涛演唱)的《中国工人》荣获青岛市“五个一”工程精品奖;由他作词的《真情港湾》在全国铁路职工才艺大赛中获奖。由于作品频频获得各种奖项,词界泰斗乔羽先生笑他称为“业余作者获奖专业户”。
李昌明的诗词大气、豪放,充满着令人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很少低吟浅唱、悲悲戚戚、无病呻吟。其座右铭:缪斯作伴侣,潇洒送日月;音乐感觉:把生命唱出来。让人感受到其豪迈的气概。他的创作题材,可按三三三一比例分类,十分之三是歌唱祖国主旋律的、十分之三是反映职工生活的、十分之三是爱情歌词,剩下的那十分之一是少儿歌曲。著名词作者石祥称赞李昌明在执着地追求一种崇高,一种清新,一种完美。他的歌词视角独特、立意新颖、古朴深邃、富有哲理,颇具文学修养和艺术品位。
李昌明的创作紧扣现实主题,把握着时代的脉搏。例如,在今年中央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李昌明创作了《薪火相传向未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歌》,通过网络、报刊宣传,较好地配合了教育活动。
企业作为社会的有机体,发生并发展于社会,又要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在提升自身文明状态的同时促进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李昌明与企业一道,出色地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争得了声誉,自己也获得了荣誉与快乐,提升了人生价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音乐台等诸多媒体对其创作成就曾作专题报道。
人生百阅自非凡。李昌明说:“我创作的歌词,都来源于生活经历。”1958年生于安徽砀山的李昌明,1976年参加铁道兵,1984年转业到北京,当过报道员、司机、指导员、警察,上过大学,干过职工教育培训、宣传政研等不同工作,丰富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不仅成为他创作的源泉,也是他取之不竭、再谱华章的宝库。
李直一一李祖荣化名
首发于《企业文明》 2014年第9期

作者李祖荣,资深媒体人、企业文化专家、高级政工师、高级心理咨询师,西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文明杂志社副社长、总编辑;中央企业党建政研会副秘书长;重庆市哲学学会副会长,重庆市教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企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顾问;重庆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评审专家组组长。
槛外人 202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