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原创)
一个母亲与她三个女儿
文/萧源(湖北)
(续上篇)
至今我还记得,在上一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妈妈的“芬儿”二十多岁了,也长大成为大姑娘了,好不容易说了一个婆家,因为家里实在太困难了,于是,妹子在她出嫁的时候,为了给她办点像样的嫁妆,全家人都省吃俭用,勉勉强强地给她制了两口红色的大木箱,两床被絮,纹帐,一张抽屉,还有洗脸架,脚盆,脸盆和开水瓶什么的嫁妆。那时,我也刚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才二十多快钱一个月,为办好妹妹的陪嫁物,把节约的工资省下来尽力支持她办嫁妆,也自然把成家之事往后推迟。至于我母亲呢,则更是想尽一切办法在筹钱,今天买几个鸡蛋,明天则利用空闲时间砍些山竹,扎几把竹扫帚卖了换一点钱来,为女儿买一把梳子;明天呢,在念叨女儿出嫁还差一个搓衣板,小櫈子什么的,总之一点,为心爱的女儿出嫁,她也不知操了多少心才办好。
更难忘的是:当女儿出嫁的时候,我母亲还拉着她女儿的手,千叮咛,万嘱咐。眼泪汪汪的把送女儿送出了大门。那时,女儿一声“妈,我走了。”她在流泪。而妈妈呢,则更是泣不成声,眼泪扑扑地往下直落,声音颤抖地说:“芬儿,你要好好听话,多保重自己啊。”哎,那种母女的惜别情景,真叫人实在难受。尽管女儿的夫家与娘家相距还不到二十里路远,但是,母女之间的深情那真是难以尽诉啊。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古诗真是道尽了母爱深情,的确是字字珠玑呀!仿佛战国时期的经典文献巜触詟说赵太后》一文中,记载的触詟与对赵太后对话时劝赵太后一样,回忆赵太后为送女儿出嫁时,摸着女儿的脚后跟舍不得放手的情形一模一样,那真是依依难舍难分呀!
时过一年后,妈妈的“芬儿”,也有了孩子,妈妈更是巴心巴肝地为她操心接茶送“祝米”的事。再过一年后,又为她的女儿“芬儿”的儿子抓周岁,也沒少操心。然后再过了几年,当她的大女儿芬儿三十岁,三十六岁,四十岁,五十岁,……还有做新房送恭喜,以及女儿六十岁等等这些节点上,她沒少去操心费神。尤其是女儿的孩子长大以后结婚,过后又有了孙子,更是忙前忙后,做这做那,这一桩桩,一件件往事,做母亲的啊,哪一样沒少去操心!
说到二女儿,妈妈的“玉儿”,也更是大事小事,样样都揪心。至今还记得她周岁的时候,因天热出“痘子”吋,头上的疮都化了脓,母亲一个一个小心翼翼给她挤。那时天热,蚊子又多,家里又少蚊帐,为了让孩子睡好,母亲夜夜给孩子摇扇子,她自己被蚊子叮得尽是红“疙瘩”,不知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后来,二十年后,她的“玉儿”也找了一户人家,父母不嫌女儿夫家穷,跟大女儿“芬”出嫁时一样办嫁妆,又举全家之力,节衣缩食,为她的婚事没少操碎心。
特别是“玉儿”的婆母因早就过世了,家里又一穷二白,女儿几乎是白手起家。为此,母亲与父亲,看到女儿田里农活缺劳力,女婿又年轻,少不更事,女儿也难免遭罪的情形,于是这样,就把自家的农活事尽量往后拖延,也要帮忙把女儿家里的事办好了再去处理自家的事。那时候,父母们早起晚睡,简直是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不知为爱女玉儿花费了多少心血啊!
尤其是有一年的五月,二女婿出了车祸,造成大腿骨折,因无钱进医院,于是,母亲为筹钱给女婿治病,连家里吃的口粮一一小麦也卖了去替女儿还医药费。还有,“玉儿”有儿子了,看到女儿实在农事忙,家里又缺少人手,母亲就把外孙亲自接到家里来,一天到晚背在身上,边干活,边照管孩子,其间的劳累辛苦,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啦。
“ 玉儿”的事尚说没完,三女儿"凤儿”的事又如哽在喉,不说不舒畅。
一提到我这个小妹妹呀,那更是让我母亲费心又费神。她自小就任性蛮横,个性倔犟。三个女儿中,母亲待她更是至亲至爱,把她看作是自已贴身的小棉袄,一天到晚总放在心上。小女儿自出生以后,就好像离不开母亲的身。连母亲上厕所,也要把她带在身边才好。一岁多了,她还吃着奶。隔奶的时候,母条费了天大的努力,连连夜晚睡觉的时候,还忘不了给她嘴里放上一块糖断奶。后来孩子长大一些了,更是怕她受饥挨冻,好的饭菜,总是让她先吃。那时,由于家里人多,劳力也少,又在集体,缺粮吃是常有的事。为此,为了让她吃饱,母亲不知自己饿了多少次饭。为让女儿不受冻,打扮的漂亮一些,母亲总是把她穿的小棉袄,一针一一线地亲自缝补,还给她绣上一些零星的小花朵,简直有点像皇后娘娘宠爱小公主时一样,“百千宠爱”在一身啦。
后来,妈妈的凤儿也长大上学了,还每天亲自为她挎上书包,梳头打扮,生怕她迟到了,误了上学的时间。夜晚睡觉时,见女儿不时蹬开了被子,母亲一晚也不知有多少次要起床给她盖被子。哎,我的母亲啊,你为儿女们的成长,真是付出太多,太慈爱了啊。
更难忘的是,凤儿二十多岁时出嫁的时候,你更是费心劳神了呀。由于女婿的母亲随大儿子到襄樊去改嫁了,女儿又没婆母来料理家务。于是,母亲又是牵肠挂肚,一心两个家。尽管自己身弱力单,还经常耳提面命地提醒女儿要做好媳妇,不忘帮女儿做这做那。后来,由于凤儿也有了儿子,家里事更是层出不穷,忙不过来,又分身无术,就只好不时去帮女儿家帮忙,并且还把她的孩子接到自己家,一手一脚地把孩子养大。亲爱的母亲啊,真是苦了你呀!
我知道,母亲和父亲都愛孩子,甚至有时候达到了极至。我至今还记得,父亲在世时,曾为大女儿“芬”去耕过田,割过谷;也为二女儿栽过秧,看过家门。而我的妈妈呢,则为三女儿“凤儿”做过家务,送过饭菜。你们二老为女儿们的平安幸福付出了一生的心血。记得还有一回,“凤儿”患了阑尾炎动手术时,妈妈不知偷偷地哭了多少回。也正是在这些情形下,为了表达我对你们的敬意,所以,在一次父母生日庆典宴席上,我才这样概括地总结说:“爹的玉儿,妈的凤儿,一生一世都沒空儿(宠爱)”。不料,此话被你们的大女儿“芬儿”吃醋了,于是,就耿耿于怀,还不时说上一些让人难以接受的话,真是让父母受委屈了。现在,我只想把这几句话再补充完美一点,来以此消除误会。这就是:“爹的玉儿,妈的凤儿,还加一个芬儿,还有启贵和红儿,一生一世都没空儿”(即恩爱有加,没完没了),可以吗,我的母亲和弟妹们?
“快走吧,我们的碗筷还没有收拾完呢。”妻子一声催促,让我从深沉地回忆中醒来。
于是,我眼含泪花地再次望着我那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又看看几个玩兴正浓的三个妹子,我只好这样说了一句:“你们三姊妹悠着点吧,别把我们的妈妈累坏了。”就回到了厨房里,再接着拾掇家务去了。
三丶送给妈妈的特别礼物
如今,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又将光临了,妈妈的三个女儿也将带着她们的孙子重回娘家,与我的母亲再次相聚,我心里在想:母亲还能和上次一样,与她的几个女儿们在一起荡荡秋千,唱唱民歌吗?我的三个妹妹,也就是妈妈的三个女儿,又该给我母亲带来一些什么开心快乐的事呢?或许是献给妈妈一束花,或许是买一双鞋;或者是送一件衣服,也许是一个红包;也许是三个女儿要在妈妈面前再唱一支献给母亲的歌,拉起母亲的手,跳一场舞吧。总之,一切都是女儿准备的特别礼物吧。在真相还没弄清楚之前,我是猜不出来的。
有一首古诗说得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报恩之心,人皆有之。值此佳节良辰之时,做儿子的,我又能为母亲做些什么呢?我也在思考。我想,送她老人家一份什么样的礼物,才能让母亲每天都过得那么开心顺意,去感受新时代、新社会的美好与阳光,以此让她那年老而瘦弱的身躯而得以返老还童,延年益寿,享受更多的幸福和美好,去忘却因父亲去世后而产生的孤单与寂寞的心情呢?同样的,我也想为妈妈的三个女儿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也就是我的三个妺妹,再次让她们感受一下在母亲的怀抱里,分享到母爱关怀时无穷无尽的快乐,找回童年的时光。
于是,我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样一篇文章,以此来献给她们,也算是尽我一份母慈儿孝的报恩之情吧。祝我的母亲和她的三个女儿在母亲节这一天以及未来的日子里,一切都幸福安好!
备注:写于2023年5月10日母亲节前
附: 作者简介
萧启权,笔名萧源。男,湖北宜昌夷陵人,大学文化。曾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四十年,爱好文学创作,有专著和多篇作品发表。现为宜昌市文联作家协会会员,半朵中文网专栏作家。九州文学会湖北省微网分会常委兼总编,《当代文学》(中文期刋)签约作家。《中国当代新诗苑》特聘签约作家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