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应昭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曾风靡大江南北、城市乡村,唱出了那个年代部分知青在单调枯燥的农村生活中历经的情爱、欢娱及分手回城后的心态……我们不妨再感受一下这首歌的温度: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长得好看又善良
一双美丽的大眼睛
辫子粗又长
在回城之前的那个晚上
你和我来到小河旁
从没流过的泪水
随着小河淌
谢谢你给我的爱
今生今世我不忘怀
谢谢你给我的温柔
伴我度过那个年代
多少次我会回头
看看走过的路
衷心祝福你
善良的姑娘
多少次我会回头
看看走过的路
你站在小村旁
歌词颇具画面感。小河、小村、路,乡间平淡无华的景致,大眼睛、辫子、泪水,好看、善良、美丽、温柔、不忘怀、会回头,这些数见不鲜的神貌、形容、心理和举止,配上缱绻低回的旋律,吟唱人为分离的轻率。这首情歌似缠绵悱恻,让人唏嘘,再仔细品味,又觉得不对,歌中农村姑娘的善良被欺骗,美丽被糟践,纯真被亵渎,歌词中的“谢谢”和“祝福”似良心发现,在情感救赎,却掩饰不了负心人内心的苍白和虚伪。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那个年代,农村生活的艰苦阻挡不了知识青年荷尔蒙的作用,他们需要有身心依附的港湾,与农村青年谈情说爱以至成婚自然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我曾经所在的大队有一个费庄生产队,1968年底,4名南京女知青下放到这个队。两年后,有两名年龄大点的女知青先后与本队的男青年结了婚。其中一名女知青出身高知家庭,长相用现在的俗称算得上美女。她,个头1米60多,皮肤白皙,柳眉大眼,辫子粗长……男方长相一般,个头1米70左右,扁脸小眼,皮肤较黑……听说这名女知青在男方家代伙,接触频繁,互生情愫,你侬我侬,走到一起。知青返城时有“半家户”政策,男方亦随已是公社卫生院医生的这名女知青迁到南京,并通过考试在南京找到了会计工作。听说他们现在的生活还挺美满。回看当年,由于升学、招工、返城等原因而造成知青与农村恋人关系决绝或抛妻(夫)别子(女)不乏个例,发生这种情况看似不得已而为之,但我以为是私心作祟,是道德、担当的缺憾。
前不久,一洪泽文友在小聚时曾编造故事调侃我,说我常去插队的地方看看是因为那里有我当年的“小芳”。我没有扫他的兴,笑着任其发挥想象,似是而非地应和他。想想在农村的那些年,我没有过这种情感经历,或许是岁数小没遇到让我情迷心醉的小芳吧。不过,那时我遇到的农村姑娘都很纯朴善良美丽,在我的眼里她们就像小芳。
我所在洪泽水乡的生产队有2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生有姑娘,按照《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中小芳的素描: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泪水、善良、温柔……符合这条件的太多了,可以说“队里有群姑娘似小芳”。回放记忆中姑娘们的模样,小眼睛的只有一两个,其他都是双眼皮的大眼睛,只不过她们在头发打理上有不同,有扎辫子的,有留耳朵毛的,也有梳鬏髻的。她们的名字中多分别用英、华、兰、珍、芳、芬。如赵翠芳、赵秀芳、赵素华、赵素芬、赵金兰、赵桂兰、赵长兰、赵秀珍、张学英、张培英等。她们在娘家一般到20岁时就得出门嫁人,在乡下六年,我喝过好几个姑娘的出嫁酒。印象最深的就是1969年春,赵序岗的小女赵素芬出门。那天中午酒席后,她穿一袭红衣裤,脚穿红布鞋,头戴大红花,随新郎高高兴兴地步行去了婆家。掐指当年的小芳们,最小的现在也应是祖母级别了。
那时的农村很多地方都重男轻女,我所在生产队也不例外。小芳们多没上过学,一双美丽的大眼睛顶多只认得自己的名字。
共饮一湖水,同沐三河风。那里有洪泽湖盈盈的湖水流入蜿蜒东去的三河(淮河入江水道),从三河上空常吹来湿润的南风。水的浸润,风的照拂,队里的小芳们个个水灵温润,像沟坡田边的花儿,不经意地吐蕊放芬。她们心地善良,贤淑纯朴、聪慧能干,各具个性。
刚到队里的那几个月,我们住在前庄赵序金家的南头房,烧饭的高灶支在门朝南的过道房里。金大爷家除大女儿出嫁到邻队外,家中还有两儿两女。二女儿赵素华十八九岁,身材窈窕,凹凸有致,凌波微步,瓜子脸上嵌着一双腼腆的眼睛。她整天忙忙碌碌,不知疲倦,下地劳动回来,除了洗衣做饭,就是捻线纳鞋底,做针线活,有时还帮我们烧锅、钉纽扣。她性格温柔,说话慢声细语,脸上总挂着微笑。遇上开心的事,她总是轻掩笑口,很少笑出大声来。她虽没读过书,但心灵手巧,她出门时穿的花鞋就是自己绣的。插秧季节,她常赤着一双脚袅袅婷婷地走在队里的田埂小径上。插秧时,她不声不响,左手掭秧敏捷有数,右手拇、食、中指并用如蜻蜓点水,修美白皙的双腿在没踝的水田里有节奏地后退,面前的秧苗横竖成行。
赵金兰是干过生产队会计的赵可龙女儿。她的圆脸上写着率真和热情,火辣辣的大眼睛能让你感受到她的柔情似水。她落落大方,说话得体,遇到她,不会让你寂寞。她爱唱歌、爱跳舞,是生产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队员。队里的赵桂兰、张学英、张培英与她一样都是宣传队的,都没上过学,但都能滚瓜烂熟地背诵“老三篇”(《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她们唱歌不跑调,跳舞有套套,演出多是在社员开会前和田间劳动间隙时进行。
张学英是张寿禄老闺女,秀气的瓜子脸,双眼皮眼睛闪烁出她的精明能干。或许她是老幺的缘故,父母疼爱多一点,她有点任性傲气,若受了别人给她的委屈,她一定会与你理论个高下。她与我理论过一次,但记不清是为什么了。
水乡农业劳动中,挑、挖这些重活以男人们为主,插、割、耥这些累活以女人们为主。没出门的小芳们仗着年轻腰软手快,干活常常把她们的婶婶嫂嫂们抛在后面。暑天气温高了,她们的衣服都汗透了也不叫苦;冬天滴水成冰,她们的双脚双手麻木了也不歇趟。田里的蚂蟥叮上腿,她们不惊不乍,习以为常地对着蚂蟥狠狠一抽……寒风呼号,她们把头上的三角巾系得更紧一些。
《格冬来》是当地的秧歌,逗大家开心以消除疲劳。妇女桂香、刘兆兰和新媳妇倪兰珍都会信口来上几句。《格冬来》唱词有固定的,也有信口现编的。现编的这就没准了,有时会唱到男女私密,听后,小芳们多窃笑不吱声。
放牛割草的小姑娘多为十岁左右,一副天真无邪的样子。在她们的眼里,我们就是“大学生”。后庄东头赵序同的小闺女“小老亨”(爱称),无师自通会唱歌,她曾坐在她家的东山头拉着她的小弟赵可道扯开嗓子对着路过的我们唱:“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童稚的歌声给我们添了些许安慰和希望。……
50多年过去了,往事并不如烟,队里那群小芳的一笑一颦还驻留在我的记忆中。当年的她们无论是在田间劳动,还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其袅娜柔美的身姿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里我套用两句歌词来一抒胸臆:谢谢你们给我的快乐,今生今世永不忘怀,衷心祝福你们善良的姑娘!
再引用Ai生成的《逝去的过往》为《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补憾:
风儿轻轻吹过
带着思念的歌
旧事随风飘走
却烙印在心窝
逝去的过往
化作星星闪亮
照亮曾走过的路
满是遗憾的伤
雨点霎霎洒下
湿了心中的画
她的笑犹在眼前
却已走得太远
如果时光倒流
能否再握住手
多少梦多少愁
散在风中的尽头
2025.6.12
(歌曲《逝去的过往》为文章作者郭应昭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