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017
军工魂
一一“小三线”大奉献(之四)
何兰华
七十年代初的一个深夜,山东小三线军工企业—山东电话设备厂(代号15号信箱)党委会议室里的灯光依旧亮着,人们纷纷发言,着急的表情展开一场大讨论:
我们是在这山沟里建厂,可有国家的号召,有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有革命老区莱芜人民的支持,总参部下达任务,四机部供应原料,要铝有铝,要银有银,经过艰苦奋斗努力,厂房盖起来了,红炉开灶了,军代表进驻了,到济南、天津学习的技术人员也回来了,可是,我们的生产上不去是什么原因?
“与上级的要求,与生产任务,我们远远不能满足的是什么,我们到底缺什么?我们生产“军用二十门电话交换机”产品,需要500多套模具,而干模具技术人员只有十五人”,这时,有人想起了地方。莱芜县革命委员会一张红头文件,15号信箱一张图纸,盖着“军需”二字发到莱芜所有现有的机械厂,两个月后,加工模具图纸原封不动回来了,求援失败。
大讨论继续进行着:“我们端着金饭碗,挎着金篮子去讨饭,我们不缺吃不缺喝,到底缺什么?”这时,做出第一套模具的人叫乔运德。乔运德,十五岁当学徒,干临时工援助蒙古干工程,在学习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经验交流大会发言说,“学习前,张思德是张思德,我还是乔运德,学习后,我乔运德要成为张思德”,凭着钻劲拼命钻研技术,边干边学,年龄不大带了两个徒弟。在遇到产品外壳密封技术难题中,他分析试验,用摸黄油解决了材料撕裂的难题。学技术,钻研技术比奉献,蔚然成风。乔运德两岁的儿子急病泰安住院,他骑自行车二十天去十九趟,不请假不耽误上班。
“难道创新是我军工企业解决矛盾的针鼻子”难道“创新就是我们军工企业的魂灵”大讨论的课题已深入到了干部职工的思想,已在车间班组开花结果——“磁石电话交换机”,对方那边一摇铃这边亮灯落牌,青漆密封泡线圈绝缘技术,参加福建等省华东地区比赛第一名。建厂初,厂技术人员去济南、天津学过的企业,回头跑来向莱芜小山沟里的15号信箱学习。
“几百人的小厂,不可思议”这是大山外边的声音,1980年,军工企业转入民用生产品,他们还是靠着革命传统精神,靠着创新的动力生产出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昔日生产的二十门电话交换机,凭着军需产品和创新二字,军检、装箱,装上火车送到总参部山西仓库,分配到人民解放军的营部、连部,而今的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新产品,全靠“创新”二字,销售到全国各地,使15号信箱人具有特殊的自信。
在电话设备厂,15号信箱,不管领导换届还是新职工入厂,都要面临一张“考试卷”,“你就要接班,接谁的班?”“接领导的班,接父亲的班,”“错”,“接老一辈艰苦奋斗,勇敢创新革命优良传统的班,接毛泽东思想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班。”无论是干部还是职工,回答完全正确!
作者简介
何兰华,山东莱芜人。中共党员。1996年山东省干部业余大学大专毕业。1989年至2016年历任莱芜市莱城区方下镇党委秘书、党校校长、工会主席。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202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济南市莱芜作家协会顾问,莱芜诗词楹联协会文学顾问,荣获莱城好人、莱芜好人之称。 1986年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出版发表120多万字,其中,诗歌7000多首,有3000余首,先后发表在《诗刊》《草原》《山东文学》《时代文学》《上海诗人》《河南文学》《星河》《長江诗歌》《农民日报》等70多种报刊杂志上,其中,诗歌《老黄牛》印制在新加坡1997年春节日历上。录入《山东作家辞典》《中国诗人辞典》。出版诗集《村庄的月亮》《村庄的太阳》《村庄的天空》《恩回大地》《爱从莱芜来》《天黑回家吧》《这片土地了不起》《红萝卜灯》《夏天过去了》等16部。先后荣获莱芜市委、市政府首届精品工程奖;首届、第二届文学奖;山东省委宣传部、省作家协会主题文学奖;省五一文化奖;中外诗歌奖;全国首届农民诗人奖等国家、省、市奖项120余次。向38个村庄书屋、莱芜图书馆、济南市图书馆,莱芜一中、凤城高中、钢城四中、泰山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六十三处学校,共计捐献诗集3600余册。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年,莱芜市电视台以《何兰华:乡土诗歌写变迁》为题,录制专题片播放,收到很大反响。 从八十年代初至今近四十年,逐步发展成熟自己独特的风生生不息的创作源泉来自:极愿意用诗歌表达对天地、自然、生命;对党、祖囯、父母;对农村、农民、农业、土地的无比热爱和感恩!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