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020
沂蒙三线人身上的基本特质
武善省

三线这个名词,如今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非常陌生,尤其是年轻人甚至不知道何为“三线”。
三线建设是1964年由毛主席和党中央决策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战略。三线名称来源于对地理区域的划分,这种划分主要考虑的是国防建设,同时也兼顾了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国沿海地区为第一线,中部为二线,后方内陆腹地为三线,相对于西南、西北等地区的大三线,靠近沿海地区的中部腹地则被称为小三线。 咱们沂蒙地区的三线厂为小三线。
山东小三线大都于1966年建设在沂蒙大山深处。位于蒙阴、沂水、沂源等地。这些三线厂为国家制造了大批的枪炮弹药,为维护国家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经济战略的转移,这些三线厂逐步走向市场,被调整下放,搬迁出山。鲁光化工厂是5个同期下放临沂地区的三线厂中率先出山的企业。
时光荏苒,曾经属于那个激情岁月的三线建设,已经离我们远去,流下的汗水、泪水也早已风干在历史的尘埃里。当年三线人把青春献给了大山,如今,留下的只有两鬓斑白和羸弱身躯。经历过潮起潮落,一代人老去,一代人长成。沂蒙大山深处留下了沂蒙军工人奋斗的足迹,洒下了他们一地的青春芳华,也留下了他们后代一串串小脚印。 往事並不如烟,每一个三线人都有着特殊的三线情怀,无论走多远,在这群人的记忆中抹不去的始终是那段激情四射的三线青春岁月。
不是一切历史都会成为过去,也不是一切记忆都会忘记。沂蒙三线人奋斗的足迹,波澜壮阔,辉煌壮丽。他们是一群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担当,有激情梦想的优秀中华儿女。在他们身上传承着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红色基因。沂蒙三线是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
下面,笔者重点结合所在企业——山东鲁光化工厂的创业历史,谈谈在沂蒙军工人身上所表现出的的几个主要特质,旨在让人们更加清晰的看到三线人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进而更好地把三线人那样不辱使命,为国担当的奉献精神发扬光大。
第一,坚定的革命理想与信念。
当年三线军工人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站在国家命运存亡的高度,审视三线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面对从繁华热闹、生活便利的大城市一头扎进抬头只见天,四周全是山,被称为“四塞之固,舟车不通,内货不出,外货不入”的沂蒙大山深处,甚至连起码的吃饭睡觉的条件都不具备的巨大落差,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饮山泉、啃干馍,以惊人的速度,克服常人难以想象得困难,实现“四个第一”,即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当年出产品。置生死于不顾研发军品;在阴暗潮湿的山洞里生产枪弹;冒着生命危险从事炸药生产。先后为国家造出来半自动步枪、五四手枪、班用机枪、12.7毫米高射机枪、40火箭筒,82无后坐力炮,造出了黑索金和梯恩梯炸药等等军品。这些业绩靠什么力量支撑?就是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
沂蒙军工人把自己岗位作为履行使命之本,把国防建设的伟大事业作为人生价值坐标,把使命任务的要求与立足本职实实在在的行动结合起来,恪尽职守,困难再大,他们就像泰山脚下的挑夫,勇往直前。我举个例子,大家就看出三线人他们那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1983年鲁光厂进行建厂以来工程量最大的合成氨搬迁改造工程。时值冬季,鲁光人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不怕天寒地冻昼夜奋战搞安装。变换水加热器不能使用,为确保按时开车,84年春节大年三十,该厂职工带着面包香肠,坐大卡车去潍坊硝铵厂拉设备,克服种种困难大年初一拆卸设备,再千方百计将设备装车运回。如此同时,该厂工程技术人员年三十加班加点赶制图纸,大年初四动手安装。全厂上下一个念头,一切为了改造工程按期竣工投产。工程技术人员手拿图纸在工地指导安装;政工部门架设喇叭宣传鼓动在工地;食堂将大包子开水送到工地;厂领导现场办工精心组织指。在全厂共同努力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圆满完成了原计划需要四个月的搬迁改造工程,形成了年产5000吨的合成氨生产能力,为提高工厂效益争取了时间奠定了基础。
三线人就是靠这种终于祖国,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用信念托起红日,用奉献送走黄昏。靠理想信念创造出一个个辉煌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共产党人要补精神之钙。我想现在一部分人缺少的也就是这种为国担当奉献的理想信念,最需要补的就是这种精神之钙。
第二,坚强的组织纪律性。
当年国家将根正苗红、思想进步、作风过硬、技术精湛的高素质人员选进三线建设。所招收的工人也是像当兵入伍一样,经过严格政审。三线厂建之初大都以部队营连排为建制,政治教育可以说是天天搞,尤其是组织纪律性的强调那是非常严格。你现在走进三线厂遗址在一些老厂房的建筑上还能看到一些遗留下来的口号,“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一切行动听指挥”,这些领袖语录不仅上墙,还要求在行动上落实。
其严格组织纪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守口如瓶”的保密观念。建厂初期对敌斗争的形势相当严峻。三线企业名称对外高度保密,所有媒体宣传中见不到,所有参与建设者的人们也不允许透漏工作性质、住址等信息,包括自己的亲属。对外通信联络一路通过编号信箱进行,产品出厂更是进行封闭押运。工厂主要生产车间真枪实弹警戒,外界对军工厂的神秘感一直很强。
——“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组织观念。军工企业和部队有一个共同的使命,那就是保家卫国。所不同的是一个造枪,一个使用枪。军人要求指倒哪里你必须打倒哪里。无论困难多大你必须坚决完成任务。军工企业也同样,按上级下达的指令,在规定时间内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再大的困难自己去克服。
——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的纪律观念。如产品制作有明确的“操作法”,产品有质量检验制度、产品出入库有明确的制度要求等等,这些规章制度就是企业的“法规”,它是确保工厂正常运转、产品优良、不发生工艺安全事故的重要保障措施。每个单位都对职工进行严格地培训,做到领导精心指挥,工人精心操作。
——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执行力。企业车间与车间的合作,上工序为下工序提供方便的配合,都以良好的纪律和执行力做保障。军工企业的军事化管理,以严格、规范、统一为特征,渗透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最大特点就是每个单位和职工在遇到困难时不寻找任何借口,而是努力寻求办法解决问题。他们所创造的一个个奇迹,是政治自觉性和纪律严肃性紧密结合的结果。有令必行、有禁必止,锻造了这个群体强大执行力,确保了在艰苦条件下军工任务圆满完成。
第三,坚韧顽强不怕苦不怕死的英勇气慨。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这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官兵背着背包进藏,在修筑川藏公路的艰苦斗争中提出的。后来驻藏部队在平叛、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戍边卫国中叫响全军和全国。后来毛主席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之后以“毛主席的教导”形式公开发表。
不怕苦,就是无论遇到多么难以忍受的困难,都能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决不被其所吓倒;不怕死,就是无论遇到多大危险,都有压倒他们、战胜他们的英勇气概,关键时刻,毫不退缩,不惜牺牲个人生命。
这种精神在三线建设中,始终是政治动员,鼓舞士气的流行话语。我列举发生在鲁光厂的两件事,就足以印证军工人在关键时刻,置生死于不顾的英勇气概。
1970年夏天,因连降大雨,造成山洪暴发,为保护两台镁槽的安全,该厂干部职工奋力抗洪抢险。他们站在齐腰深的山洪中筑起拦洪坝,保护了国家财产免遭损失。
还有一件就是鲁光厂合成氨车间合成氨工房曾发生过一次火灾。当时浓烟滚滚,随时有引起爆炸的危险。火情就是命令。全厂干部职工端起脸盆提起水桶,不顾个人安危,向合成工房冲去,及时扑灭了大火。
献身使命是一种职责,献身使命也意味着牺牲奉献。三线人他们用生命来维系使命,用忠诚来支撑使命,用血肉之躯来践行使命。坚韧顽强不怕苦不怕死的英勇气慨,可以说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第四 ,赤胆忠心,为国担当的奉献精神。
山东三线军工人,站在保家卫国的战略高度,在行动上,思想上与党中央、毛主席建设三线的决策保持高度一致。当年,他们毅然决然执行服从组织的决定,为建设好山东小三线,一批批成千上万的军地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各类技术骨干,接到调令,立即从祖国四面八方,从大城市奔赴沂蒙山区,投身三线建设。可以说有的是弃孝尽忠,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尤其是首批军工人,对老人不能尽孝,对妻子不能分担家庭责任,对孩子也不能呵护照料。有的甚至连回去给父母送终都没能赶上,还有的军工人为了三线建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例如九七六厂的于世安为捍卫三线成果,抢救国家财产,被洪水冲走。
当年,毛主席曾这样说:“三线一天建设不好,我一天也睡不好觉,如果坐车去不了,我騎毛驴也要去看看……”。
领袖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意志。为了让毛主席他老人睡好觉,沂蒙三线人靠信念奠基,用汗水铺路,在大山深处,开始了气吞山河的三线建设。他们挑灯夜战,筑路建房,他们用鲜血和汗水去铸就祖国的荣誉和尊严。建成了一个足以支撑装备野战部队,进行常规战争的枪战弹药制造的系统。可以说山东小三线是门类齐全的军工小三线。他们的产品在珍宝岛战争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中都发挥的重要作用。
建设在沂蒙老区的山东小三线,深受沂蒙红色精神的熏染。所以,在他们身上为国担当奉献的牺牲精神表现的尤为突出。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军品任务越来越少。“转型”发展求生存的担当责任又一次摆在军工企业面前。原来三线是皇帝女儿不愁嫁,靠吃皇粮过日子。随着国家经济战略的转移,军品任务逐年减少,直至后来“掐奶”要求“军转民品”,自谋出路。
1987年山东三线厂被调整下放,要求5年内搬迁出山。多数企业经历了资金短缺——生产经营困难——被兼并租赁——破产重组——职工下岗失业。为国担当奉献又一次考验着军工人。在这个时期各军工三线厂都自强不息,自己找米下锅求生存。在这种情况下,鲁光厂确定了“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搬迁,攒钱出山,挣钱吃饭,生产与搬迁同步进行”的工作思路,1988年鉴于硝酸市场行情的变化,该厂领导决定,对氧化进行扩建,以扩大浓销生产能力,迅速占领市场。对此,职工表现出极大热情,技术人员为早日拿出图纸昼夜加班,机加工车间昼夜制作和改造设备,承担安装的人员昼夜奋战,仅用了两个月就完成了改造工程。该厂甩掉了计划当年亏损210万元的帽子,全年还实现盈利150万元,既保证了职工收入稳定了职工队伍,又为企业搬迁积累了资金。
担当就是担道义、担责任、担危险,反映的是一种精神、使命和能力。对于三线人而言,担当就是赤胆忠心,不辱使命,奉献报国。正是这种担当,当年不惧安危为国家制造枪炮弹药,国家才免遭外敌入侵,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军转民”后,他们自强不息,为国分忧。正是这种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三线军工作为铺路基石才奠定起了现代国防军工的辉煌。让我们永远记住三线,传承军工文化,弘扬军工精神,高扬三线精神的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前行。
作者简介:
武善省 ,男,生于1953年,籍贯沂水县,大专,党员,高级政工师,1968年参加工作,1969年参军,在部队曾任作训参谋,1982年转业地方工作,曾任鲁光政工科长,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和工会主席,2004年任党委书记兼工会主席职务,2013年退休。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