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抗战中熠熠生辉的大本营
贺测亮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延安犹如一座灯塔,在抗日战争的狂风暴雨中,为中国革命照亮前路,指引中华民族驶向胜利的彼岸。
延安,是抗战的大本营与指挥中枢。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同志挥就了《论持久战》这一光辉著作。它宛若暗夜明灯,为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战方向,带来了胜利的曙光。
延安,是万千热血青年心中的圣地。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全国各地的仁人志士,怀揣抗日救国的坚定信念,冲破重重阻隔,奔赴这片希望的土地。他们在这里接受革命洗礼,投身伟大的抗战洪流。
延安窑洞的灯火,见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领导人曾在此日夜辛劳,领导了影响深远的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空前统一;大生产运动则有效克服了根据地的经济困境。战士们以勤劳双手,将荒芜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好江南”,创造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奇迹,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根基。
延安,亦是世界了解中国抗战的窗口。1937年6月,在埃德加·斯诺的促成下,美国学者毕森一行抵达延安,亲历革命圣地的烽火岁月,采访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红军领袖。他们将见闻公诸于世,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战伟力与不屈决心。
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为民族解放锻造了中坚力量。自1936年至1945年,抗大总校及其十二所分校,共培养了逾十万名军政骨干。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红军干部、知识青年、爱国学生、海外华侨……。抗大以其独特的教育模式,将“持久战”、“游击战”等战略思想熔铸其中,学员们边学习边战斗,毕业后便直接奔赴前线或敌后战场。
如今,站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延安的峥嵘岁月,那磅礴的力量依然激荡人心。土窑洞里的灯火、纺车旁的背影、油灯下的笔耕……都已成为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却又充满希望的岁月。延安所孕育的延安精神,必将如明灯长存,永远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赓续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