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褶皱处见光芒——评《价值》
价 值
_给一位退休的老姐姐
文/郭甲文
她本可以享受
隔辈绕膝的欢喜
或与老伴坐上高铁
品味旅游的乐趣
拟或去广场
与大妈们
一起舞动迷人的舞姿
再或去老年
不断的充实自己
然而她没有这样
却拿着一个布口袋
一个一个地捡拾人们的遗弃
矿泉水瓶 纸箱 废铁
都被她一一拣起
然后她又把她们
分门别类的进行了
处理
赚够后
又把这些东西
进行了处理
有些人向她投来鄙视的目光
有些人对她充满敬意
她自己
却整天乐呵乐呵的
像自己的生命又有了新的价值……
郭甲文的《价值》以白描式的笔触,勾勒出一位打破常规退休生活的老姐姐形象,诗歌在世俗认知与精神自洽的碰撞中,解构了“价值”的固有定义,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诗歌开篇以排比句式铺陈世俗对退休生活的想象:“隔辈绕膝”的天伦之乐、高铁旅行的惬意、广场舞蹈的活力、老年学习的充实,这些场景构成大众眼中理想的退休图景。然而,诗人笔锋一转,抛出极具反差的画面——老姐姐手持布口袋,俯身捡拾矿泉水瓶、纸箱、废铁。这种突兀的转折,犹如在平静湖面投入巨石,瞬间打破读者的思维定式。
诗中“分门别类”“处理”等看似平淡的叙述,实则暗藏深意,这些动作既是对劳动过程的真实记录,也隐喻着老姐姐对生活价值的主动建构。面对“鄙视的目光”与“敬意”的两极评价,诗人并未直接评判,而是聚焦老姐姐“整天乐呵乐呵”的神态,以一种近乎白描的克制,将价值评判的权力交还读者。这种留白处理,反而让“生命又有了新的价值”的主题更具穿透力——价值从来不由他人定义,而是源于内心对自我意义的笃定追寻。
诗歌语言质朴如口语,却在日常细节中挖掘出人性的光辉。老姐姐弯腰捡拾废品的身影,既是对世俗价值体系的无声反叛,也是对生命尊严的有力捍卫。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从不在光鲜的表象里,而在那些被生活褶皱包裹的、却依然热烈跳动的灵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