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驴走山东,武松文化缘起(1)
(一)
本文是《印记山东》系列游记的开篇。
河北清河人对《水浒》作者施耐庵一直耿耿于怀。武松明明是冀省清河人氏,生硬把一条铁骨铮铮的武二郎描成山东人。山东阳谷县武松景阳岗打虎,也是纯属凭空编下的文学故事。
笔下生花,造出个旷世英雄武松,这应该给清河县添了彩。可却是赚下的不如赔出的本钱多。明清以来,山东人拿武松做了铁血男儿的标本。走到哪里都说自己是"二哥"。连现在互联网时代的微信昵名都以取名二哥自豪。哪怕是走到天涯海角的山东老乡,见了面亲亲的叫一声二哥,便情不自禁仰起脖子一大杯子下肚。一声二哥壮了山东人的侠肝义胆。却是苦了山东人之外的大哥们。
河北省清河县更是深受其害。
武大郎为代表的大哥们,明清以来饱受了窝囊气。1米3多些的身材,长的其貌不扬,职业是挑着担子卖炊饼。窝囊男人的模板。媳妇潘金莲虽长的貌美如花,却成了中国文学长廊上淫妇荡女的典型标本。
武大郎和潘金莲也是清河县人氏。结果是堂堂的英雄好汉名被山东人占有了。武大郎的怂货形象,坏女人潘金莲的恶名却给河北清河人窝在了地头上。
清河人想颠覆施耐庵的《水浒》,已绝无可能。名著已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葩。苦奈清河水不清啊!清河县不服气也得咽下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2025年5月,目标地是山东聊城。坐在京九线的绿皮火车上,冀鲁交界的清河县到了。火车站台上一幅冲击眼球的标语,"武松文化之乡"。武松明明是山东的,怎么临近的河北人在蹭热度不是?心中产生了疑惑。隔日后到了阳谷县,去过了景阳冈武松打虎地。沿途与当地的司机小哥闲扯,他随口讲出了不少武松和武大郎及潘金莲的有趣纠缠。这才知道几个人物是有原型的,且都是河北清河人氏,处在不同的朝代。明末文学家施耐庵写《水浒》搜集素材,自然听到了当地人讲的轶事绯闻,就用他的文笔圣手,把这些鲜艳的色块碎片缀合到一起,写出了水浒中系列的武松故事。同时又有位署名"兰陵笑笑生"的小说家,写了本传播更广的白话体长篇《金瓶梅》,取材也是清河县的武家兄弟,潘金莲等。这一下子不得了。华夏大地几乎妇孺皆知。
历史人物尚可争论,因真相难辨。描红描黑的戏剧可以随朝代更替自行评说。但文学人物一经舌头传播,好象板上钉钉。好坏成形后,纵有千万手,难遮众人口。施耐庵死后没想到,小说酿成了一桩千古难缠的民间公案。
(二)
小说是文学,文学不是历史。小说可以凭想象力塑造人物,人物可以取自不同的模特儿,甚至于可以跨越时空。
我们看看这桩无头官司涉及到的几位人物。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1296一1370年),江苏兴化人氏。
武松人物原型,生于北宋1026年,河北清河人氏,与施耐庵相差300年。
武大郎人物原型,名武植,生于明朝,约1403年,河北清河县人。与武松相差约400年。
潘金莲,与武大郎同一年代,武植之妻,生于明朝永乐年间。
西门庆,找不到具体的人物模型,本就是宋元话本中的一个文学人物。学者们分析施耐庵参照的西门庆模特儿,是取自于明朝荒淫无度的皇帝朱厚照,以及朝廷胡作非为的重臣严世蕃。这2人是塑造西门庆的原型人物。当然与武大郎,潘金莲没有任何瓜葛。

施耐庵处在元朝的末期,自幼聪明好学,先后中了秀才,举人,直至荣登进士。任了钱塘县的县尹后,本可以仕途风顺。他却刚正不阿,替穷人诉冤说话,受到县令训斥,愤而辞官回家。他继而成为反元义士,加入到张士诚的反元起义军中。后对张士诚产生了厌恶,见张心怀不端,专横跋扈,便选择了独行。浪迹江湖几年后,回到家乡江苏兴化县,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74岁上在江苏淮安辞世。
施耐庵才华横溢,他创作的农民起义故事《水浒传》一出世便广为流传。毫不掩饰的抒发了对社会不公的反抗,对造反的英雄侠客赞颂有加。他笔下的梁山泊108将文学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凭此成为中国4大名著,享誉世界的文学巨匠。同样成为4大名著《三国演义》的作者,山西太原人罗贯中,据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还有一小众说法,《水浒传》也是罗贯中的作品。
武松打虎,武家兄弟与潘金莲,潘金莲与西门庆,统统都是施耐庵笔下的文学人物,不是实体人。作品出世,明代故事传到河北清河县,这可是捅了马蜂窝。
武松,宋代一位侠客。练的一身好武艺。他从清河县走出来到了杭州,知府很赏识他,让他做了管兵丁的武官都头,后又升职为提辖。相当于现在城市警备区司令。北宋当朝太师蔡京的九儿子蔡鋆(jūn念均),在杭州肆意妄为,欺男霸女,劣迹斑斑,民愤极大。武松路见不平,一气之下打死了蔡鋆。武松这算捅了天。蔡京权倾朝野,武松自然被下了大狱。最后惨死在死牢中。
至于景阳冈打虎英雄,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大闹狮子楼等都是施耐庵笔下生发出来的。打虎者确有其事,是当时叫卞元亨的义士所为。他赤手空拳打死过老虎。此人性情刚烈,曾被朱元璋流放了30年。小说是把卞义士所为当模特儿移植到武松身上的。

武大郎,原型人物名武植,清河县武家那村,明末生人。家中弟兄中排行老大,所以人称武大郎。武大郎长的相貌堂堂,身高1米8。武植自幼好学,出身贫寒但谦逊好学,永乐年间中了进士。被朝廷任命为阳谷县县令。
武植为官期间清正廉洁,深受百姓拥戴,曾被本县民众授予爱民的崇高荣誉"万民伞"。
潘金莲,有原型人物。她是武植的妻,清河县黄金庄人,离武家那村几里地。武大郎明媒正娶了潘金莲。她贤惠善良,相夫教子,为武植生育4子。他夫妻二人恩爱,白头偕老,一时传为贤良家庭的标本。
武植和潘金莲的历史,清河县史有明确记载。至今武植的坟墓在武家那村为证。作者本人亲临其境,眼见为实。
清河县老百姓哪有学识的认知。只对写下《水浒传》的施耐庵心怀不满。不经意之间污化了一对善良的清河人。自此几百年到今,武植所在的武家那村和黄金庄断绝姻缘,无端的仇怨绵延了几个世纪。
为此,施耐庵先生的直系后人,还专门到武植的墓地表示歉意,并写下诗章,为先祖的无意伤及无辜请了罪。碑文就立在武家那的武植坟墓一旁。
(三)
看过文学巨人施耐庵的生卒,有些疑点还一时难以释怀。
施耐庵先生卒于1370年,这是元未明初。而武植武大郎,及潘金莲却是生卒于明朝后期的1403年。施耐庵人已不在世了,而武大郎的故事才发生,这就奇哉怪哉了。
若说《水浒》是施耐庵的门生,罗贯中写的吧,罗贯中也是死于1400年。
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本人真没有用心考证。留给读者追索的空间了。
施耐庵先生是如何获取清河县武氏这些素材的呢。文学的一般规律就是源自于生活,然后升华了创意,塑造出理想中人物。施耐庵先生走南闯北多年,又有天份。想象他一定在冀鲁交界地听说过舌头上接力的故事了。

又一问。谁把毫不相干的武植,潘金莲,西门庆等串在一起的呢?还确有人捣鬼。话说武家那村出生的武大郎,打小时泥土中滚出一个发小,名叫黄堂。长大后二人各谋生计,也没什么交集。多年后,武植考取功名到阳谷县当了官。忽然有一天黄堂找过来求他,说家里的房子垮塌了,想让武大郎帮忙出银子修建。武植说咱挣着朝廷不多的俸禄,手头也不宽松。虽然没掏钱,但数月对黄堂管吃管喝。黄堂心胸狭隘,一直拿不到想要的银两,便对武植夫妇有了过结。在武家住了几月后愤然离去。他岂不知武植为人豪气,这段时间已悄悄的派人到清河县,帮黄堂修好了房屋。
黄堂是小人,又功于心机。他回家的路上,气不打一处来,于是便信口雌黄,恶意编排了诋毁武大郎与潘金莲夫妇的故事,把武植贬低为街头卖烧饼的小个子不算,又添了猛料,编了个西门官人掺加着出了奸情。生死男女是人间永恒的题材,舌头上滚动起来最为上瘾。故事迅速在运河两岸传播。
黄堂自认为出了一口恶气。待几天后回到清河县家中,惊的差点掉了下巴。他家的几间新房子已修的齐整。他当然知道这是武大郎所为。转而回想自己一路对武植夫妇的诬蔑恶作剧。覆水难收,追悔莫及了。
施耐庵先生笔下创作的武松,武大郎,潘金莲等人物,是受到这个原型人物启发的。包括"兰陵笑笑生"写的白话本《金瓶梅》也是如此。
武松打虎出名了,景阳冈岀名了。读过历史的才知道,武松原来是文学人物,景阳冈也是虚拟的背景地名。但阳谷县的景阳冈还实有其名。这里是阳谷县张秋镇。这个镇子可不简单,数百年曾是中国4大名镇之一。与景德镇,朱仙镇,佛山镇齐名。隋唐修建了大运河之后,张秋镇是黄河与运河交汇的枢纽。北方商贸与物流的重要集散地。一度被称之,"南有苏杭,北有临张"。临是指聊城北的临清市。张即张秋镇。可见其市集的繁华程度。而景阳冈不过是张秋镇村外的小土丘小树林。施耐庵《水浒传》文化传播,物流和文化故事一揉和,没有老虎的景阳冈于是也有了虎。打虎英雄武松更是响名九州。一条文学造出的英雄,,给山东人打出了一张千秋万代的男子汉金牌。
其实河北清河人也该想的开,硬是把历史与文学对照,这是没事儿找事。历史经常还找不到真相,文学更摸不到边缘。文学人物的浸润根深蒂固,会钻到人认知的骨髓里,想翻案比上天难。

山东好汉歌会一直会唱下去。武松打虎的故事早已出口到国外。文学的浸润力太强大了。若有二哥驻到心里,怂汉子也能壮了胆头,把几碗大酒灌进去。
这就叫文化的力量。
(2025.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