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韵居杂谈(五)》
作者:朱海明
主播:紫 薇
监制:心太软
总编:阳光波

据说,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建设中,全军部队的生活条件非常不错,官兵的待遇大幅度提高,战斗力当然也提高了。
我当兵那时候部队的生活比较艰苦,伙食费每天4毛钱。战士们最大的花销应该是抽烟,记得新兵连时不少人都学会了抽烟, 因为会抽烟的人都说云南烟好抽,于是就跟着抽,于是就学会了。
我们的津贴费是,一年兵6元, 两年兵7元,三年兵8元,四年兵10元,五年兵15元,六年兵20元。当时昆明的香烟价格,红山茶5毛多,春城3毛6,三七3毛6,金沙江2毛7,红缨2毛2,绿叶1毛7, 经济9分。

我们班的湖北兵徐志国,瘦瘦的小矮个,烟瘾很大,常抽的就是低档烟绿叶牌儿和经济牌儿,很少见他买好烟。还有个技术员,四川人,戴眼镜,也不抽好烟,为了攒钱买手表。技术员属于干部。我们管干部叫“手枪大衣五十四”,意思是挎手枪,25元钱买一件价拨军大衣,每月拿54元工资。
那时干部战士一律解放鞋,烧脚啊。年轻人大都是汗脚,每天出汗出得水洗的一样,半个鞋帮都是湿透的。我曾说过,什么时候取消了解放鞋,我们的军队离现代化就不远了。
我参军的昆明军区汽车第50团,是“援老抗美”国际支左部队,就是给为老挝修战备公路的工程部队提供后勤保障。10年“援老抗美”的胜利,粉碎了美国扩大东南亚战争殃及中国的阴谋。
1972年,国外筑路工程需要,我们团要进行扩编,由3个运输营9个运输连扩编为4个运输营16个运输连,1个教导营2个教导连,这就需要增加大批车辆。按运输连队每个连45台车计算。增加7个运输连就是300多台车,再加上教导营和修理连以及团部的几十台车,车辆的缺口好大啊。

赶快派人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车,我们连的罗忠昆就去了,他是贵州省黔西县的兵,水族人,长得大脑袋大眼睛白性子,说话爱笑。
军用车辆全是出厂的甲级车,有加高大箱,可插棚杆支车棚,驾驶室内有枪架,还有副油箱,车的喷漆是国防绿色,是军车独用色,很好看看着特舒服。可是我们进了不少民用车,没有加高大箱没有副油箱驾驶室也没有枪架,车上的喷漆是很少见的淡蓝色。这些车同我们的军车混在一起看着是那么打眼那么别扭那么不舒服。不过据说这些车的动力还可以,也一定是出厂的优质车吧。
那时候,长春汽车制造厂的产能较低,供不应求,我们又急着用车,只好用民车代军车啦。这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终生难忘。






【名片制作慧颖】



☆ 免责声明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