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锋岁月 铭镌心灵
——致李景超与《青锋战报》
诗/张文中
一、铭镌记忆
1970-1972,火红的年代,
铭镌在记忆深处。
我们以铁笔为犁,
在蜡纸上开荒,
刻下人生的第一道曙光。
油墨是黑色的土壤,
长出翻滚的麦浪。
袖口沾着印墨,
眼里闪着星芒。
二、蜡纸上的光
那时的风,吹过礼泉一中的报廊,
掀动油印未干的纸张。
我们蘸着夜色,在蜡纸上刻字,
让铁笔的沙沙声,成为青春的回响。
你从高二(3)班的晨光里走来,
带着墨香,带着青春的阳光。
一篇篇通讯稿,像春天的信笺,
字字珠玑,句句感人。
三、青锋印记
两年足够让油墨渗进指纹,
让蜡纸的经纬,织成记忆的绸缎。
你写《秋收纪事》时,
联想到秋收起义的火炬;
你写《校园晨曲》时,
让书声在标点上闪光;
最难忘那篇《醴水谣》,
让整个编辑部,
都听见了黄河的吟唱。
四、墨痕深处
《青锋战报》是小小的平台,
我们以笔为剑,以梦为马。
你的文字像渭河的水,清澈又激荡;
我的编印是秦岭的松,沉稳却昂扬。
油印机转动,机缘在纸上晕染,
你的署名,渐渐成了熟悉的风景。
有时是“景超”,有时是“高二(3)班通讯员”。
而我们的青春年华,
有一份共同的期待。
五、情长谊远
蓝墨水洇透了稿纸背面,
有着眼眸的光芒。
油墨染抹黑了青春的指尖,
让理想越擦越亮。
我说要做战地记者,
你说要当新时代的鲁迅。
我谈诗意,你谈远方,
眼睛里有化不开的文学梦。
五十年后,你若翻开泛黄的纸页,
是否还能看见——
那两个青年,在战报的页面,
以文字相融,以青春相拥!
六、故友如墨
如今,时光已老,墨色未干。
那些字句,仍在记忆里荡漾。
若你问起当年的《青锋战报》,
我会说,
最美的文章,是你写来的那一行。
原来有些时光,
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不朽的方式
——你的文章,我的记忆。
2025年6月27日于北京
作者简介:张文中(网名秦岭松涛),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执经问义耕耘讲坛近40个春秋,有多篇教研论文见诸报刊。2010年3月从陕西省礼泉第一中学退休,以诗歌、散文抒写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