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歌《笑品夕阳时》赏析:
风歌 笑品夕阳时
文/姜朋云(湖南)
人生似旅,岁月难留。
转眼蹉跎惊叹白霜秋。
竹节高怀,莲花淑气,
任凭风雨仍勇立风头。
历尽艰辛,终成耋老,
是非恩怨不弃几时休,
灯芯燃尽,化为乌有,
乾坤浩瀚凝露润神州。
这首诗《风歌》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历程的感慨和对生命归宿的豁达情怀。以下是逐句的赏析:
1. 风歌 笑品夕阳时:
风歌: 点题,以“风”为歌,暗示一种洒脱不羁、随性自在或历经世事如风般吹过的情怀。
笑品夕阳时:“笑”字奠定豁达基调,“品”字显出从容与玩味。“夕阳时”点明人生晚年之境。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在人生暮年,以达观心态品味生活的意境。
2. 人生似旅,岁月难留:运用比喻,将人生比作旅程,直接点明主旨。感叹时光飞逝,难以挽留,是千古同慨。
3. 转眼蹉跎惊叹白霜秋:转眼蹉跎: 形象描绘时光飞逝、岁月虚度的感觉。
惊叹白霜秋: “白霜秋”是双关/象征:
实指:头发花白如霜的老年(秋)。
虚指:人生进入晚秋时节。
惊叹: 表达了面对衰老这一自然规律时的震动与感慨。此句浓缩了时光飞逝、青春不再的深切感触。
4. 竹节高怀,莲花淑气:选用两个极具中国文化象征意义的植物意象:
竹节高怀: 赞美竹子中空有节、坚韧挺拔、清高有气节的品格。喻指自己或理想人格的高尚情操和坚韧意志。
莲花淑气: 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纯净美好的气质(淑气)。喻指高洁的品性和在浊世中保持纯净的心灵。
此联表达了作者一生所秉持和追求的精神品格。
5. 任凭风雨仍勇立风头:紧承上联意象,表明无论经历多少人生风雨(挫折、磨难),依然凭借如竹的坚韧和如莲的纯净,勇敢地屹立于风口浪尖(“风头”呼应标题“风歌”)。展现了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的顽强精神。
6. 历尽艰辛,终成耋老:直述一生经历坎坷,饱尝艰辛,终于步入耄耋(dié lǎo,指八九十岁)之年。是前文“白霜秋”的具体化。
7. 是非恩怨不弃几时休:面对一生的纷扰(是非恩怨),“不弃”二字值得玩味:
可能指这些恩怨情仇如同影随形,难以摆脱(“弃”作摆脱解)。
也可能指自己对这些过往并未真正放下(“弃”作放下解)。
几时休: 发出感慨,问这些纠缠何时才能了结?透露出对世事纷扰的些许疲惫与无奈,是历经沧桑后的真实心境。
8. 灯芯燃尽,化为乌有:运用比喻,将生命比作燃烧的灯芯。灯芯燃尽,灯火熄灭,生命终结,一切归于“乌有”(空无)。直面死亡,冷静而坦然,承认生命的有限性。
9. 乾坤浩瀚凝露润神州:意境陡然升华,从个体生命转向宏大的宇宙和家国:
乾坤浩瀚: 指广阔无垠的天地宇宙。
凝露:将逝去的生命比作清晨凝结的一滴露珠。
润神州: 露珠虽小,滋润大地(神州)。意指个体生命虽然渺小终将消逝(如凝露),但其精神、品格或贡献(如竹之高节、莲之淑气所象征的),如同露水滋养万物一样,可以融入并滋养这片广袤的土地和家国。
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将个人生命的消亡升华到精神永存、泽被后世的境界,充满了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和一种无私奉献、回归天地的豁达与崇高感。
图为作者姜鹏云先生
总结:
这首《风歌》以“风”起兴,以“夕阳”开篇,回顾了人生旅途的短暂(“似旅”、“转眼蹉跎”)和艰辛(“历尽艰辛”、“风雨”),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白霜秋”、“耋老”)的感慨,也流露了面对过往恩怨的疲惫(“不弃几时休”)。然而,诗歌的基调并非消沉。它更着重颂扬了贯穿一生的高洁品格(“竹节高怀”、“莲花淑气”)和顽强精神(“勇立风头”),并以极其豁达的胸怀正视生命的终结(“灯芯燃尽,化为乌有”),最终将个体的消逝融入广阔的宇宙和家国情怀之中(“乾坤浩瀚凝露润神州”),实现了精神的升华与永恒。全诗语言凝练,意象鲜明(夕阳、风、竹、莲、灯芯、凝露),情感深沉而豁达,结构上由感时叹老到追忆品格,再到直面生死并最终升华,层次清晰,意境深远,是一首感悟人生、充满哲思的佳作。
责编/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