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亭记》
文/孙晋平
潮起大湾,汇聚诗人,
引来一对古稀诗友,
在炎热的夏季攀登。
太平山顶游人络绎,
但在闹中取静之处,
两诗友立于狮子亭前,
聚精会神研究与争论。
牌匾上可否遗留有!
海盗来袭而扯旗的余痕?
其实不然,
这是七六年沙利士揭幕时,
香江留下的第一缕金辉。
他(她)俩俯身细辨铭文,
再回过头去看看“明仁亭”
这三个字凹陷之后的笔锋,
陪衬着远处缆车如金梭穿云,
而他们的争论随山风起伏:
“孙兄且看,这飞檐留下的弧度,
分明是匠人偷了西班牙的国粹。”
“陈妹谬矣!此乃宋式歇山顶碰上了维多利亚港的偶遇。”
……
在相互对视多次后稍许,
两只老手同时按住匾页,
枯墨与寿斑在掌心叠印,
恍若从前的九龙烽烟景,
与铜锣湾霓灯在此亭角相遇。
注:
太平山曾名“扯旗山”
因海盗来袭而扯旗报信得名。在社会发展进步、天下太平后改名太平山。
新加坡归侨散文作家、诗人陈慧瑛《迷人的太平山》中有所记载。
其中“西班牙式与中式珠联璧合”化用了太平山别墅建筑特色。
最后的“烽烟与霓虹”暗合香港离散记忆。
此诗通过对话与场景切片呈现两位老人考据历史想象与研究的深刻要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