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同文
一、
青刍把手栅归鹅,坐看斜阳东去波。
策世不知三舍退,生途总念两岐歌。
末光冉冉谁催担,余暖依依自护窠。
带草如闻同笑老,砚田有信待锄禾。
“青刍把手栅归鹅,坐看斜阳东去波。”首联以“归鹅”作比,兴自身暮年安适之光景。“青刍”是外部条件,“归鹅”是内心状态。“斜阳”、“东去波”喻时光,“坐看”是人生态度。人生暮年,生活有来源,心情怡然,自可清心寡欲。此联设景为下文生发作了很好的铺垫。
“策世不知三舍退,生途总念两岐歌。”颔联铺展开来,上句写自己个性,生活既有保障,本可以安闲的享受,可在筹谋世事上,仍是亲力亲为,不舍追求,正所谓“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下句是对清明盛世的歌颂,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末光冉冉谁催担,余暖依依自护窠。”颈联用一个设问句将颔联引入更深层次,是谁给了你负担吗?下句作答,凡事亲力亲为,只是出于对家庭负责而努力发挥余热罢了。充分表现了诗人积极处世的人生态度。
“带草如闻同笑老,砚田有信待锄禾。”中二联用赋之法直抒胸臆,与首联相比为虚写。尾联又转入实写,安适的生活环境下,诗人并没有消极的图享受,且在生活的闲暇里,读书作文,修身养性,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格局,此为叙事亦为抒情,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乐观向上的大情怀。
此律为抒怀励志篇。全诗综合运用赋比兴之修辞手法,虚实结合,叙述了诗人退休后的生活,对心态的描写既含蓄又真切,鼓舞人心。层层深入,迭宕回环,造句严谨,用典自然贴切,风格上已成一家。
二、
苍茫独立费吟哦,暮鸟相邻树掌窝。
众里休寻青玉案,人前不再小阿哥。
减删目录知音杳,打叠情怀向晚多。
西望赤云吴楚外,放过耕钓饮亡何。
“苍茫独立费吟哦,暮鸟相邻树掌窝。”此为《夕阳》组诗第二首。首联承接上一首尾联“带草如闻同笑老,砚田有信待锄禾。”由于诗人情怀高古,便生出了与“暮鸟相邻”的孤独感。独立苍茫世界,手写我心,口吟我情。
“众里休寻青玉案,人前不再小阿哥。”颔联感叹自己芳华已逝,内心也不再追求那些尘世浮华了。理智与自律,标志着诗人成熟的品格。此联既活泼又警策,对仗工整,是为难得。
“减删目录知音杳,打叠情怀向晚多。”颈联递进一层,既是铺展亦为抒情。回顾人生朝朝暮暮,风雨彩虹,都已成过往,而今的生活,自当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务实的面向未来。
“西望赤云吴楚外,放过耕钓饮亡何。”尾联是展望,亦是境界的提升。“赤云”预示着人生美好的愿望,这“吴楚外”却是不远又不近,这“赤云”便是看得到尚且摸不着的,说明要实现人生预期,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既如此,那就顺应自然吧!喝喝小酒,该干嘛干嘛。诗人以一种旷达的情怀,与人共享。
此律抒怀明志,层次井然,行韵流畅,佳句天成,更胜前律。

杨兆根
电驴驮我把风兜。阳光媚,桂香幽。长堤婉转如花带,远飘柔。鹭休憩,舸争流。
稻田邻岸翻金浪,果树挂灯稠。新村若市,朱门小院套琼楼。家家喜晒秋。
一首小词写得如此清新亮丽,读来亲切喜人。细究起来,至少有以下特色:
一是词牌的选取恰到好处。“家山”常用来指代故乡的山水,是游子心中永远的牵挂和依恋。因此,“家山好”不仅是对家乡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是对家乡人文情怀、生活方式的肯定与关怀。
二是地域文化的展现和对家乡的深情厚谊。江淮运河作为连接长江与淮河的重要水道,孔城段则是这一水道上的璀璨明珠,通过亲身游历,作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家乡的美丽与魅力,同时也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感。
三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词中,作者描绘了家乡的新村风貌、丰收景象以及人们喜晒秋的生活场景。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和谐,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游览江淮运河孔城段,作者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与进步,更加坚定了对美好生活的信念。
四是技法上成熟老到。上阕起拍即给人惬意与自由的享受,接着一连串景物描写,动静结合,构成了江淮运河孔城段的独特风光,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世界。下阕充分展示了乡村的丰收景象,人们生活的富足与美好,更通过“喜晒秋”这一乡村文化展现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综上所述,作者从词牌的选取,到内容结构上的布局,再到技法的运用,都精美绝伦,令人叹服。
左光春
千般色彩忆曾经,纸上生花与小亭。
梦里江南多带雨,一思一点错零丁。
油纸伞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使用历史长达1000余年。古代的油纸伞质朴无华,如今则作为精美的古风道具,常与美人相伴而被摄入画图中。由于江南多雨,油纸伞更多的带有江南婉约的特质。诗人在描写油彩伞的同时,含蓄地将自己的情思寄寓其中。“一思一点错零丁”,美好的回忆仿佛像雨滴一样落在花样的伞面上,绵绵不绝。而伞下孤单的身影,似乎已经被伞面上声音“诉说”得痴了。
左光春
金丝锦绣成金甲,万里霜风万岁杀。
独向长天分朔色,拼来满地是黄霞。
诗人应该是在“菊花斗霜”的传统文化上进行创作的。菊花虽然具有凌霜斗雪的品质,然而毕竟是娇弱的身躯,精心准备的金甲,一番“战斗”之后,依然散成了满地的黄霞。这俨然就是勇士不畏逆境斗争的风骨。菊本无情,人却有志。诗人咏物抒怀,热情地赞美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
左光春
听雨窗前厌雨声,秋风过处只窗明。
庭中无奈花消瘦,问日来朝可有晴?
听雨的感受全在心境,本诗以“厌”字统领全篇,以花为喻体,抒发了心中的无奈。“秋风秋雨愁煞人”,孤独的一扇窗户在亮着灯光,提示了此诗大约吟于夜深人静有时候。诗人自拟为花,寂寞难耐,多希望在明天能看见太阳啊。诗人习惯于使用双关字词,切题可知:来朝有情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