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考生填报志愿之际
吴熙禄

每当高考分数公布后,考生家长们,特别是估计孩子考分不理想的家长们,为了能使孩子报个合适而且升学稳妥的学校,没少费心思,面对“志愿丛林”,权衡再三,相当纠结。
我作为考生的亲属,心情一样,也曾咨询有关人士,留心有关填报志愿的信息,力求为孩子提供指导。
这种关心是天经地义的,然由于代沟和认知,难免与孩子在填报什么学校(包括专业)上有分歧,考生自己也拿不定主意。究竟选填那个学校何种专业合适、稳妥,而且有益于今后的就业、发展?面对云山雾罩的未来,确实难以定夺。
按常理,家长比孩子有经验,孩子就应该听长辈的话。可是,未来有好多变数,有谁能保证,家长的意见就能比孩子的选择正确?说不定一片好心“帮倒忙”呢!孩子对自己的估价、志愿的选择就符合未来的发展吗?还真说不准,“自知之明”并不是人人都有,“先见之明”,更是强人所难。纠结是实实在在的。
何以至此?我想除了踌躇于拿不准外,问题还出在“古难全”,即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上。
一个填报志愿的考生,看起来是一个孩子,然在家庭心态投影上,呈现的却是“三个孩子”。一个是“期望的孩子”,一个是“现实的孩子”,还有一个是“潜在的孩子”,即不清楚未来走势的孩子。如何找到这“三个孩子”的最大公约数,兼顾期望、现实和未来,选填合适的学校,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对于前“两个孩子”,语意明显,家庭期望和孩子表现摆在那里。而后一个即“潜在的孩子”,因为形象是模糊的,往往引不起注意。然就是这个“潜在的孩子”,对于起点低的孩子来说,给人希望;对于捷足先登的优势考生来说,是一个警示,因为成绩只能说明你的过去,文凭与前途也不是完全正相关。只要打开“未来”这扇窗,远景纷呈,每个孩子都有可塑的未来,而不是“一考定终身”!所以我们不能被“志愿丛林”一叶障目,不见大千!
众所周知,往年好多高考成绩不理想,被迫选择一般学校的学子,不满足现有学科水平,继续深造,后来成为博士、教授和其他名家的不在少数,咱就不说千千万万自学成才者了!相反,考进重点大学的学生,不思进取,荒废学业,碌碌无为的也大有人在!实践证明,起点不能决定终点,“一考”“一报”都不能定终身!我们岂能奢望个把月填报志愿时间,包打一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把人们追求目标的过程,视作“千里之行”,那么启动的标志就是迈出的第一步,而不在于从哪里迈步。“始于足下”是“现实孩子”的“足下”,而不是“期望孩子”的“足下”。“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有目标,有毅力,尽管起点低,也能改变命运!
在求学的征途上,有在康庄大道上昂首阔步者,有在曲折小路上艰辛跋涉者,还有在崎岖山坳里吃力攀爬者,过程不同,但无碍成功,且后二者更具光彩和价值!
古人云,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只要本人努力奋斗,所有合法在册的学校,都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凡学校设立的社会需要的专业,在有志者的手里,都有用武之地!
无数事实早就有了答案:定终身的不是学校和专业,而是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孜孜以求的人!应该重什么,已经很明确了。
想到这些,诸多为填报志愿而纠结的家长和考生们,是不是应该轻松一些了!
2021年7月于莱钢金鼎花园

作者简介:吴熙禄,网名“棋山风景”。1947年12月生。籍贯济南市钢城区里辛镇(原棋山管委)圈里村。1965年参军。退伍后,先后就职于莱芜铁矿、莱钢安装工程处、莱钢职教中心。当过矿工、宣传干事、政治教师。论文《论自学》获1986年度省电大“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文《违背客观规律质疑》收入1990年度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改革与建设的哲学》。1990年获“山东省职工教育优秀教师”称号。
1997年10月退休后,从事家族、地方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工作。2020年被聘为《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顾问。现为《中国企业档案》杂志审读。之间曾在报刊、网络平台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内部读物《汶水流情》《雁过留声》《玉壶冰心》《荣河纪行》《门槛记》《荣河遗爱》等。正式出版历史小说《大明清官吴来朝》《古槐幽梦》和散文集《天光云影》。其中大部分作品分别被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方志馆、南京市图书馆、济南市档案馆、莱芜区档案馆、钢城区档案馆、钢城区图书馆、莱钢档案馆等收藏。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