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谈《雪祭唐古拉》的风情描写
詹仕華
文学作品总是以富有个性的人物,生动的情节,多彩的生活,丰富的情感世界,迷人的风情感染和打动读者。
立基先生的长篇《雪祭唐古拉》在人物、情节、生活、情感和环境的抒写展现方面,都有着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他对高原土门奇土煤矿员工婚恋、家庭、人生命运、奇遇、恩仇、人雁之情都有着独到而精彩生动的描述,并深深地打动着我。在这里,我着重对《雪祭唐古拉》中的风情描写谈谈自己的感受。
西藏是块神秘的高天厚土。特别是藏北无人区,海拔数千米的唐古拉格拉丹冬雪山下的那块广袤古老的土地,空旷,寂寥,充满神奇,令人神往,又心生畏惧。就是原来我们居住拉萨,每每提起,也是谈虎色变。
《雪祭唐古拉》的故事就发生在这片土地上。这里白雪皑皑,高寒缺氧,雪山逶迤,青藏苍茫。这里万里碧空,云阵横陈,大雁南飞,雄鹰高翔。这里地广人稀,不见林木,连点地梅都卷伏着身躯贴着地面生长。这里每一剧烈活动便气喘心慌。这里雷电如球,磅礴凌厉,冰雪肆虐,但也有牧歌和羚羊的奔跑,有人事的纷争,纯真的情感和恋情寂寞的滋长……

书中有这么一段描写:钟自力和韩若兰進藏的一路颠簸,在严重缺氧的鬼门关——伸手可触摸天宇的唐古拉,由于严重的高山反映,已无暇环顾辽阔的草原,挺拔的雪峰,流览沿途的冰雪风光。在气紧心慌,靠吸袋里的氧维持行程的韩若兰,当她睁眼寻找丈夫钟自力,看到的却是风雪迷茫,雪雾中,驾车的小战士拉开车门冲進风雪中,和雪花扫在车窗上唰唰的响声。看见漫天飞风雪中铲雪开路的战士因高山缺氧摇晃着而晕倒,人们围上去……韩若兰撑起无力的身躯,抱起氧气袋想送给因缺氧倒下的战士,没走几步,揺晃着只得把氧气袋吃力地塞给钟自力,让他给晕倒的战士。战士吸过氧气,顽强地站了起来,举镐又走進了茫茫的风雪中……此时,逶迤起伏的唐古拉山,就像一条银光闪闪的巨龙,仿佛抖动着就要飞腾起来……风雪,漫天的风雪……风雪中奋力铲雪开路的人们……这情,这景,对韩若兰和我们,都是一幅多么新奇而壮美的风雪征途画。
到了目的地,为照顾这对年轻夫妇,矿里让他们在一半露在地上,用帐篷布做顶的地窝棚菜窖安家。打开那扇用废木条旧帆布钉成的门,一股烂菜土腥味扑面而来。书中写道,炊事班长蓝闯将钥匙交给钟自力,拖过墙角的铁镐,帮他们把烂萝卜冻白菜划拉到一起……而后他们在弥漫着烂菜霉味的地窝棚里,准备用铁皮炉子生火烧水,几个老乡已站在地窝外面来探望他俩了。钟自力赶忙笑着请大家进屋。……这以后,他俩就在这地窝棚菜窖做饭烤馍,他们相依为命,在这里面对艰难困苦。钟自力为让荒凉的地窝棚有一丝绿意而画在小玻璃窗上的兰花,那一夜堵门的积雪,屋外那茫茫的冰雪世界,那为新居和新来的女性出现在窗外门外徘徊的脚步,身影……为我们展现出一幅高海拔地区人们的生活图景,及奇土人们在艰苦环境中特有的生活风情。
在《雪祭唐古拉》中,这样的场景画面可说俯拾即是。

最有雪域特色的是钟自力和韩若兰、王有义三人去雪山小湖拣斑头雁蛋的情景。草原上从他们身边奔跑的黄羊和群翔的野鸰,钟自力落水被救起后,夜色中留下来等待接应救兵的钟自力昏昏沉沉中突遇野狼,逃奔中,迷路栽倒荒野,被热心的藏族姑娘卓玛救回帐篷,为救活冻得奄奄一息的钟自力,姑娘裸身相拥。帐外,是辽阔草原的沉沉夜色和凛冽的寒风;帐内,却是没有羞涩杂念的纯朴圣洁的男女用体温相暖的救人情谊……我引摘一段书中的描述……,昏迷醒过来的钟自力不知此时身处何处,惊疑地睁大眼睛,终于看见了一束小辫子,转动中又感挨着她的温热肉体……使他下意识地缩缩身子,发觉自己竟光溜溜睡在一个藏被里面……一伸手触到一个温暖光滑的女人胴体……姑娘大大方方地站了起来,将一个光溜溜的背对着他……等着穿藏袍的窸窸窣窣声响停下之后,没注意到,壮实的阿佳娜已走到帐篷边,伴着银饰品叮叮当当的响声……用闪亮的小刀为他刨刮羚羊角粉退烧……这是一幅多么感人而浓郁艳丽的高原民族挚情救人的民俗风情图。它像一道闪电,照耀着小说的时空,让人物透明闪亮,让作品的文字涣漫出奇异的光彩。
《雪祭唐古拉》中关于人雁之情的描绘,也展现出旖旎的人情风物,给我深深的感染。书中的“人雁奇缘” 章节中有这样一段:听见刚孵出的小雁的叫声,卓玛惊喜地走过去,双手捧起小斑头雁,惊奇而又高兴地高高捧起。小雁在她手心摇动着,颤微微的。卓玛俯下头,用脸去亲小雁的小脑袋,小斑头雁睁着亮晶晶的眸子,“啾”地叫了一声……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大的斑头雁逐渐充当起护卫钟自立的角色。谁和钟自立有了争执,它就会毫不犹豫地向谁发起進攻。一次下棋,钟自立和王有义为一着棋争起来,王有义刚伸出手擢指着钟自立,斑头雁突然猛扑上去,夹住王有义的手,……钟自立常带斑头雁在野地里去,它常常飞在钟自立的肩上,停在他的手臂上,不时温柔地围着他啼叫。这样的人雁之情,是歌,是诗,是画,是奇土高地独具的风情。这一幅幅新奇的画图,给立基的《雪祭唐古拉》添上浓烈厚重的色彩,让人感受到雪域高原的圣洁,西藏民族的敦厚伟大,藏汉同胞间山海般的情谊。我想,少了这些情景风情画面,《雪祭唐古拉》会失去不少感人的魅力。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就不再列举了。我们有时间可翻读原著,慢慢品赏。

立基先生对高原民族的熟悉和深厚的情感,所描绘和展现的高原民族的生活风俗人情,深深地憾动着我的心灵!也给他的长篇以特有韵味,产生出动人的艺术力量。这是他除了刻画人物,揭示特有环境人物心灵,倾吐他对那片土地的深情之外,很成功的一种智慧之举!
立基先生在这块高天厚土上生活了15年,这段生活给了立基生命最深刻的体验,也给了他丰厚的创作积累,这段生活成就了立基《雪祭唐古拉》的创作。书中的生活、情节、人物、情感,圣地雪域风情,来自他这段生活生命的浸润,因此有着沉甸甸的份量。它印证了这样一句话,没有深刻丰厚的体验积累,再好的技巧也是苍白无力的。
我在这里,衷心地感谢立基先生为我们奉献出这样一部厚实的长篇作品。

作者简介

詹仕华,从军边关,曾在军地做文学组织工作。在《诗刊》《解放军文艺》《人民日报海外版》《西南军事文学》《四川文学》《香港散文诗》等发表作品。出版作品集《从边关到平原》《我的圣地雪域》等5部。曾获四川散文奖,《中国作家》征文一等奖,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作品集一等奖,全国第六届微篇小说金奖等,作品收进多种选集。连续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现为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都市头条《西部作家村》总编。
(声明:文字美图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删除等处理。)
《西部作家村》散文·小说创作联盟
顾问:吉狄马加,王宗仁,车延高,阿来,龚学敏
艺术顾问:张咏霖,刘代明
主席总编:詹仕华
副主席副总编:涂国模
常务主席: 王贵川
主编执行主席:程欣文
执行副主席: 李义忠,余楷茂,周克勤,贺杰,钟若菱,陈锡挺,鲁小月,珺羽
秘书长:李义忠,余楷茂(常务)
本期编审:鲁小月
本期执编:钟若菱
特邀编委:李发模(贵州),刘炳琪(湖南),张开翼(宁夏),张新平(湖北),赵南成(广东),陈俊(安徽),陈词(辽宁),罗盟(成都),贺罡(四川),吕雄文(西藏),贾文华(黑龙江),雪野(甘肃),韩志君(吉林) ,熊亮(江西)
编委:谭金强,孔令华,胡锐,高万勇,孙金莲,商丘,宋健,唐鸣,归途,唐成光,李传斌,钟斌,万刚
策划:平原
编审: 涂国模,鲁小月
业务总监:珺羽
法律顾问:张华彬律师
每周一、三、五出刊。
千里马的草原,大树生长的沃土。用虔敬之心,铸造文学攀登之路!
来稿者,请点关注《西部作家村》,了解作品采用情况。
该公众号是纸刊《作家村》和《西部散文诗人》的选稿平台。作品应是原创首发,和授权本平台独家原创发表(投稿即视为作者授权,版权归作者,使用权归本平台)。请勿一稿多投。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拒绝抄袭涉黄。文责自负,文章不愿修改者,请说明。
投稿请附作者个照或相关照片,作者200字简介。文章在《西部作家村》发表后,作者应积极主动转发,扩大影响;投稿两周未被采用者,可自行处理。
即日起,凡投稿本公众号的作者,作品在本平台刊发后,根据阅读量等情况,将有机会推荐到上述刊物,和党报副刊发表。
稿费:主要来源打赏。刊稿第七日后打赏不再统计;第八日按打赏的50%以微信红包发给作者(加主编微信),50%作为平台运营费用。
投稿邮箱:
诗歌:xibuzjc@sina.com;
散文: xibuzjc@sina.com;
小说: xbxiaoshuojia@sina.com。
投稿者,请加微信群“B《西部作家村》稿友群”,便于联系选稿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