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上井冈山:红色党课学习之旅
作者/李建秋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今天我随单位党小组再次踏上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往昔的记忆与崇敬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重上井冈山,不仅仅是一次故地重游,更是一场深入灵魂的红色党课学习之旅,一段充满感人瞬间与学习交流的非凡历程。
记得我初临井冈山学习培训之时,那连绵起伏的山脉依旧如往昔般雄伟壮阔,青山绿水仿佛还回荡着当年革命先辈们的呐喊与誓言。走进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陵园内,松柏常青,它们像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烈士们的英灵。在烈士纪念碑前,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敬献花圈,深深鞠躬。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我能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坚定决心。与我同行的学员也都神情凝重,许多人眼中闪烁着泪花。我们围坐在一起,聆听着讲解员讲述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从井冈山斗争时期的艰苦卓绝,到无数先烈们为了新中国的诞生献出宝贵生命,每一个故事都如同一把重锤,敲击着我们的心灵。在交流中,一位老党员感慨地说:“每次来到这里,都会被先辈的精神所震撼,他们用生命为我们铺就了今天的幸福之路,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传承这份精神呢?”大家纷纷点头,在这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地方,我们对红色精神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不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次灵魂的叩问与洗礼。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历史的见证者,它如同一本巨大的史书,静静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馆内陈列的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历史图片、一段段详实史料,将我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着那些简陋的武器、破旧的军装,我难以想象先辈们是如何凭借着这些,在艰难困苦中与强大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自发地分组讨论,分享着自己的感悟。一位年轻的学员激动地说:“以前在书本上了解到的历史,今天在这里变得鲜活起来。这些文物不仅仅是物品,它们是先辈们革命精神的载体,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也不禁说道:“是啊,正是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让他们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为革命事业献身。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更应该从这些历史中汲取力量,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通过这样的交流,我们相互启发,对革命历史和红色精神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
我在井冈山的学习交流中,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体验式教学。我们沿着当年红军的行军路线,重走挑粮小道。这条小道蜿蜒曲折,崎岖难行,山路狭窄且陡峭,一侧是陡峭的山峰,另一侧是深不见底的山谷。行走在小道上,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当年红军战士们的艰辛。挑粮的扁担压在肩上,每迈出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没走多久,我就已经气喘吁吁,汗水湿透了衣衫。而当年的红军战士们,不仅要背负着沉重的粮食,还要时刻警惕敌人的袭击,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和危险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同行的一位学员中途体力不支,脚步渐渐慢了下来。这时,周围的学员纷纷伸出援手,有的帮忙分担粮食,有的在一旁鼓励加油:“加油啊,想想当年的红军战士,这点困难算什么!”在大家的互相帮助下,我们最终完成了这段艰难的行程。通过这次体验,我深刻领悟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当年红军战士们正是凭借着这种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精神,才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来,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在随后的交流分享会上,大家纷纷表示,这次重走挑粮小道的经历,让他们对艰苦奋斗的内涵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发扬这种精神,勇往直前。
在红色党课的课堂上,专家教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更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井冈山精神的大门。他们从历史背景、精神内涵、时代价值等多个方面,对井冈山精神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教授们旁征博引,将历史故事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井冈山精神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忆,更是我们在新时代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课堂上,大家积极提问,踊跃发言,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位学员问道:“在当今社会,物质条件已经极大改善,我们应该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践行井冈山精神呢?”教授微笑着回答:“虽然时代发生了变化,但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永远不会过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创新,敢于担当,面对困难时要不畏艰难,团结协作。比如在科技创新领域,我们要有当年红军战士们敢闯新路的精神,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这样的互动交流,让我们对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将红色精神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的决心。
重上井冈山的这段学习交流时光,是我人生中一段无比珍贵的经历。在这里,我不仅深入学习了革命历史,深刻领悟了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更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互动中,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和思想的启迪。每一次聆听历史故事、每一次实地体验、每一次深入交流,都如同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红色的种子,这些种子在井冈山精神的滋养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深知,红色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回到工作岗位后,我将带着在井冈山所汲取的力量,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去,努力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让这面红色的旗帜在新时代的天空中高高飘扬。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铭记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早日实现。

作者简介
李建秋,男,湖南醴陵人,现为河北秋源防水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文苑诗词学院高研二院学生。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湖南省诗协会会员。80年代初在部队团政治处一名新闻工作者,退伍回乡后到新闻单位当记者。在90年代初下海经商,后因从事新闻工作而中断。在部队时爱好新闻,文学写作,曾零星发表过小小说、散文、杂文,诗词。2000年10月重新执笔文学创作以来,已在《作家天地》《工人日报》《羊城晚报》《长沙晚报》《燕赵晚报》《湖南日报》《当代文学》《辽宁青年》杂志《湖北日报》《石家庄日报》《解放军报》《株洲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小小说,诗词,文学作品几百篇。现任《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湖南省办事处执行主编,湘警故事栏目编委、副主任、特聘军旅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