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现钞及其家族成员的旅行
文/尚金恒
第一章
我们钱家族的历史各位朋友的朋友,我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一张百元现钞。今天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不需任何人陪伴,也不需要别人引路,我要带着我的家族成员去旅行。
我们要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穿越长城内外。我们要在各色人等的口袋里游走,主要看看人们都在干些什么,在想些什么,在不同的情况下,他们会是怎样对待我们的。从人们对我的不同态度上,我们就知道他们的学识和修养了。也就知道他们行为的好坏品位的高低了。百元现钞及其家族成员的旅行我这张百元现钞,也是有名有姓的。为了朋友们好称呼我,不要忘记了我。我现在告诉你们,我姓钱,名金发,全称叫钱金发。你们也可以叫我老钱,或是钱太爷都行。
我们这个家族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繁衍生息到现在很不容易。辈份多,子孙也多,这些子孙们有时也经常做些善事,如天灾人祸发生时,他们凑到一块儿,就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可有时也惹祸,比如,把人家一个好端端的官员就给送进了监狱。你说这算哪门子事?唉!好了好了,不多说了,不多说了。为了我们永远做朋友,为了你们别把我忘了,我现简要地给朋友们讲一下我的家族史吧。
第一节古代钱币概述
我们家族现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最早是海贝饰身,人们称为贝币。在古代,我们的形制十分复杂,仅制作我们的币材就有几十种之多,如铜、铅、铁、金、银、玉、龟、贝、纸张等等。基本形态就是“内方外圆”形铜钱。其标准样式是西汉元狩五珠,上林三官钱及唐初开元通室。
在夏、商时期,我们的祖先被人们称为——贝,为后来的货币文化开创了先河。商周时期主要是金属币和青铜铲币。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国家多,朝代多,我们的祖先被制作的特别混乱,但铸造我们祖先的工艺却大大提高,特别是“永通万国”钱,篆文优美,书法艺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到了隋朝我们的祖先以纸币的形式开始盛行。
到唐代由官方铸造发行铜质铸币,有“乾元重宝”和“重轮乾元金宝”两种。
除此之外,还发行过一些以什么什么宝为名的钱币。唐代最后一种钱币“咸通玄宝”,直径2.2厘米,大小和“乾元重宝”小平钱相似,钱文隶书,光背无文。据史书记载,此币为桂阳钱监王彤所铸,发行数量较少。
第二节五代时期钱币
五代时,铸的第一种钱叫“开平通宝度”,直径35厘米,钱文隶书,旋读。以后还有什么“天成元宝”、“清泰元宝”、“崇宁重宝”、“天福元宝”、“汉元通宝”等。总之,五代十国,在我国钱币史上是较为繁杂且品种较多的时代。
第三节宋代时期钱币
到宋代铸钱较多,如:“淳化元宝”、“皇宋通宝”、“嘉祐元宝”等,共有十几种之多。到中后期还铸造了好多金银币,这些钱币为宋钱增添了不少珍罕品。宋代钱币,一般是每更换一次年号,就新铸一种钱币,其铸量多,种类繁杂。但钱币的铸工考究,独创一格的“瘦金体”见于钱文,秀纤的书法,配以精湛的工艺,很少看到仿品。
第四节辽代时期钱币
辽代钱币有其独特的风格,钱文旋读,字含八分,笔意古拙,铜色较红。从辽代的天显到天庆,近二百年,如“天显元宝”、“应力元宝”、“保宁元宝”、“统和元宝”钱文,形制均一脉相承,说明辽代铸钱有明显的传统性。
第五节金代时期钱币
到了金代,钱币向以精美著称。早期使用旧有的宋、辽钱币,直到宋、金第二次议和后,战争宣告结束,才发行自己的钱币。
在金海陵王正隆三年(1158),钱造办发行了“正隆元宝”小平钱,直书旋读,直径243厘米,钱文仿效宋钱,形制规整,铸工精美。
第六节西夏时期钱币
西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除使用汉字,还有他们的西夏文字。目前,西夏文几乎无人可识。甘肃武威市博物馆藏一块西夏碑,碑文全为西夏文字,据说全国只有两位教授能认识。
现存西夏文钱币已发现五种,分别是“福圣宝钱”、“大安宝钱”、“贞观宝钱”、“乾祐宝钱”、“天庆宝钱”。这五种钱币正面为西夏文,背面为光背,形制均为小平铜钱,这些钱币非常少见,属于珍稀的古钱币。是钱币收藏界的珍品。
钱文为汉字体,按照年号分,目前已发现有八种,这些钱币的书体均为楷书。分别为“大安”、“大德”、“元德”、“天盛”、“乾祐”、“天庆”、“建皇”以及“光定”。这些钱币中除了“元得重宝”为折二钱外,其余都是小平钱。
西夏的钱币主要以铜钱为主,兼用铁钱,少量使用白银。自铸钱少,多沿用宋代钱币,边远地区老百姓仍坚持以物物交换为主的买卖方式。
第七节元代时期钱币
元代通行纸钞,早期钱币除蒙文“大元通宝”、“至大通宝”外,铸额均少。有些年号仅有庙宇钱传世,这种庙宇钱不作货币流通,旧称供养钱。
元未农民起义军所铸的钱币有“天定”、“天佑”、“天启”、“龙凤”等。这些钱币不仅书体极佳,铸造也很精美。
第八节明代时期钱币
明朝使用铜钱、白银和纸币,明初铸币与纸币并行。明中叶曾一度停止铸钱,专用纸币。后因纸币贬值,不得已复铸铜钱。不久,铜铸又趋泛滥,只能使用白银交易。所以说,白银始终是明代重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在这里向朋友们一提的是,明代钱文为避朱元璋的“元”字讳,一律将“元宝”称“通宝”,且直读;延至清代,钱文仍以直通宝为主。如“洪武通宝”、“永乐通宝”、“万历通宝”、“天啓通宝”、“崇祯通宝”等,直到咸丰时,发行大钱时,又恢复了元宝、重宝之称。
第九节清代时期钱币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开始流行银币。以银为主,以铜钱为辅。清朝有十种年号的钱币,几乎都称为通宝,如“康熙通宝”、“乾隆通宝”、“嘉庆通宝”、“咸丰通宝”、“光绪通宝”等。在清代同时纸币也开始流行;第十节中华民国时期钱币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成立,仿效西方制度,将领袖人物肖像铸于钱币之上。如民国元年,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正面为孙中山侧面像,俗称“小头”,该币作为中华民国国币发行。1929年南京造币厂向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造币公司订制民国十八年版孙中山像帆船银币,因版式各不相同,试铸了部分样币,均未被政府采纳。
袁世凯窃国后,开始铸造有袁世凯侧面像的银币,该种银币俗称“大头”。此银币铸量大,流通也最广。自民国三年定为国币,大量铸造,直至民国十六年北伐胜利后停铸,铸期不短,流通时间很长。到解放初期,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使用“袁大头”在交换物资。在使用中,老百姓编顺口溜说:“袁大头,没点子,穿的鞋没脸子,使的钱没眼子。”
“袁大头”的发行总额很大,一般估计在五亿九千万元以上。这些铸币版别比较复杂,从币值上看,最早为民国三年(1914)版“一元”、“中元”、“二角”、“一角”、“五分”共五种。其后又相继铸造了民国八年、九年、十年版的一元币及五年版的二角、一角,九年版的二角币。
1935年实行了法币改革。(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除此之外,民国时期使用的纸钞为“金圆券”。
1948年开始发行“金圆券”。前后不到10个月又恢复银本位制,重新铸造使用银币。在民国时期总的货币为4类,24种,94枚。包括铜元仍在延用。
第十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钱币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了主人,我们钱币的各种名称在官方称谓中也改成了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但老百姓在使用我们时仍称作为——钱。
真所谓:
中华货币,辉煌灿烂。
上下五千,延绵不断。
金银铜铁,贝币刀圆。
秦统货币,汉铸五珠。
中华货币,华夏统一。
第二章,我的家族成员知多少
第一节太爷辈
我的家庭成员很多,可以这样说,子子孙孙没有穷尽。若按辈份和面值分,可以分成这么几个辈份。我百元大钞是天然的太老爷辈,不过叫我钱老太爷也可以。但我要毫不隐瞒地告诉朋友们,我这钱老太爷辈份大,但年纪很轻,从面世到现在,才23岁(1990年版,后有2005年版)。在世俗社会中,你们23岁的人,能当老太爷吗?可我却实实在在当上了。为什么?我的身份比较特殊。你们仔细看,我的正面身上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四位领袖的浮雕头像,是一个叫侯一民的家伙,一刀一刀在我身上雕刻出来的。当时我疼得都晕过去了好几回。据说他的雕刻技术世界第一,你谁也休想模仿。在币字上采用了规范化,标准化汉字,字体沿用马文蔚老爷爷所书的“张黑女”碑体。为了防止不法分子伪造我,扰乱货币市场,在我的身上加了水印防伪,又特加了金属安全线,在造纸时就加了进去,含在我的身体中,而不是印在我的脸上。迎光透视,就能看到那条细细的金属线。朋友们不仿去检验一下,是不是我说的是真话。在印制我时,还采用了多种防伪油墨,在紫外光下能发出黄色荧光,清晰可见。在制做和印制我时,工艺上又加强了防伪。主要采用了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凹印接线技术,套印对印技术和平凸版接线技术。好了,好了,你看,为了我的一生冰清玉洁,耗费了国家多少人力物力啊!就这样还说我身上防伪措施简单,不利于反假,缺少机读性能,不利于用机器自动处理我,要求我再次整容变身。在第五套人民币年版中,四个伟人雕像只选留了毛泽东伟人头像,我的整体气色大变了。从1990年版的深黑色,到2005年版我变得红光满面,印刷技术上更加科学,我的腰干也更坚挺了,捧到手中你能听到“扎扎”声,能跟红极一时的美元、欧元一比高低,能和它们喜喜哈哈称兄道弟了。仅在美国我们家族就被国家当外汇储蓄了好多好多亿元。朋友们,你们听了我的身世,你说我的身份特殊不特殊?从这个变化上说,我就是最最年轻的钱老太爷了。好了,朋友们,现在我再向你们介绍我们家族的其他成员吧。
我们家族的成员很多,我只能按各自的辈份(面值大小)大小来一一向朋友们介绍,而不能按出生年月的先后来介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侄儿大于小叔叔的人多了去了,同时爷爷小于大侄儿的也不是少数几个。所以在逢年过节时,按习俗,小叔叔得给大侄儿作辑,老爷爷得给小侄儿磕头。所以,为了不致于乱了规矩,只好这样介绍了。
第二节爷爷辈
首先介绍,穿一身绿色军装的50元币,他属于第五套人民币,2005年出生,正面也雕有伟大领袖毛泽东头像。他气质具佳,温文而雅,捧到你的手中,手心暖暖的舒服。看了他的外貌,你会联想到大自然,联想到生机勃勃的夏天,同时还联想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大草原。就象见到了最亲的亲人,就想大声喊一声,喊什么呢?好,朋友,我来告诉你,按我们钱币行的规矩和辈份,就喊一声,钱大爷吧。
现在我们再认识第二位爷,这位爷穿一身焦黄衣服,正面也雕刻有毛泽东领袖头像,右前方有些小绿花,很像香港的紫金花,他属于第五套人民币。2005年出生,这位老兄,脾气古怪,不大合群。用老百姓的话说,该老兄二气十足,有点二杆子劲。高不去攀,低不去就,我行我素。谁能奈何我也?加之那身土黄色衣服,让人联想到了日本鬼子的士兵军服。为了满足市场货币流通的需要,他担负起了介于50元与10元面额之间的重任。重任在身,他便“牛”了起来,不过他挺喜欢和小朋友交朋友,有时出面给你们买本小人书,铅笔盒什么的,他都会康慨大方的去做,他很有一颗童心在胸中。这就是我给朋友们介绍的钱二爷了。
最后一位爷子辈的人,他穿一身深蓝色衣服,属第五套人民币,2005年出生,正面也雕刻有毛泽东领袖头像。从他的衣服颜色,我们会想到孙中山先生,从而又会联想到,中国男性穿了几十年的服饰“中山装”。从“中山装”我们又会忆起历史课本上讲的,中山先生提出的: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宣言。
这位老兄,在商品交易中,承担着找零的角色,相对其他面额的货币来讲,他的使用量较多。多数老百性能挣到的就是他和他的孪生兄弟。
另外,这位老兄身份比较特殊,不仅以现在的服饰和面貌于2005年出生了一次,早在1957年12月1日就出生过了一次。1965年又出生了次。这次出生打扮较为庄重,正面工农兵和各族人民群雕,背面天安门城楼。只可惜,在流通领域行走不到30年,于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令,对1965年出生的10元版只收不付,从此他的历史使命便结束了。但他仍不甘心,经过苦苦的挣扎,1980年他又脱胎后来到了人间,这就是第四套人民币,1980年版10元人民币的诞生。这位老兄一来到世上,给别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像一位精心打扮的新郎官,一套深蓝色西服华贵无比,又请那侯一民先生雕刻了汉族、蒙古族人物头像,这些头像是多民族国家的象征,不仅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而且反映了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主人翁精神。除正面人物头像外,背面主景为珠穆朗玛峰,大家想谁敢跟他比高低?除非出来一个试于天公试比高的人,否则人人都在他的脚下。为什么说他此次出生打扮的像个新郎官,就连大家不注意的正面,衬托面额的纹饰都别具特色,美伦美奂,是人们理想天国的“凤凰牡丹”。就连水印纸上的固定头像都是陕北一老农民,人家出自革命根据地,小米加步枪,打跑了国民党蒋介石,功高盖世,你谁敢在他面前造次?更不要说偷偷摸摸制假了。有顺口流为证;关中的骡子,瓦窑堡的炭,米脂的婆姨,陕北绥德的破老汉。都是历史上的厉害人物啊!
这位老兄,真是像孙悟空似的,重新投胎,在2005年又出生了一次,这就是第五套人民币,2005年版10元人民币。好了,这位老兄一生坎坷,按辈份,我们就称他为钱小爷吧。
朋友们,爷爷辈介绍完了,现在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儿子辈的家庭成员吧,他们还小,经风雨见世面的日子还长着呢,在跟你们接触中慢慢去了解他们的身世吧。
第三节儿子辈
儿子辈就是5元、1元、2元(是第四套人民币)。现我们把5元就起名为钱五元吧,他分别以三个版式出生。1960年版,正面图案是一位炼钢工人,在专心致志地炼钢,人物栩栩如生,雕刻刀法流畅,线条生动有力,此券被国际印钞界公认为“世界纸币雕刻精品”。1999年版和2005版,正面均雕刻有伟人毛泽东头像,背面主景为长江巫峡,二种版本颜色深浅略有不同,就这样解说吧,他穿着一套雪青色大风衣吧。
现在我们介绍二元吧。钱二元着一身草绿色衣服,把自己武装成了一位战士。1988年出生,现在25周岁,可说是一位正营职干部,别看身材不高,但训练有素,擒拿格斗,无人能敌。加之面值小,不法分子们也没心思为他去造假,所以验钞机不怎么验他。老百姓放在口袋也不怀疑他的身份或是他含金量不够,他的正面雕有维吾尔族、彝族人物头像图案,背面背景为海南“南天一柱”,所以后台很硬。也像现在社会上的官二代或富二代一样,看起来也怪牛的。用老百姓的话说,牛屁哄哄的。其实他出生也是比较早的,1953年就出生了,属第二套人民币。那时刚刚解放不久,社会百废待新,经济很是落后,他出生时,正面雕有延安宝塔山图案,穿一身深蓝色中山装,跟全国四万万老百姓见面了,当时羞羞嗒嗒的,就像一位在放羊时唱信天游的汉子,一下子给推到舞台上去一样,很不适应当时的环境。从1999年1月1日就停止在市场上流通,跟老百姓们拜拜了。所以为了不乱辈份,我们就把这位老兄,亲切地称为钱二元吧。
现在再看儿子辈里最小的一位。这位小兄弟也是以各种服饰出生过好几次。第一次是1953年出生,他的正面是天安门图案,穿一身红衣服,当时是够显眼的。哈!简直就是出门的新娘子,光可照人,人们爱不释手,在流通领域他发挥的作用也很大。可惜到了1999年,生活了46年,便退出了历史舞台。从此,在流通领域缺少了一位“红色娘子军”,百姓感到遗憾,这是后话,暂放不表。
到1956年,这位老兄巧装打扮又出生了一次,他穿一身黑色衣服,就像黑社会的老大,又像国外那骑式般的人物唐吉诃德。当时不论官方还是百姓,统统都叫他黑壹元,名声多不好听啊。所以他在流通领域总是低着头行事,能不出头时尽量不出头,不像红一元那样张扬,那样风情万钟。好的一点是官方于1999年1月1日便让他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43年的蒙羞总算洗刷了个干净。
到1960年他第三次出生,这次他穿一身枣红色衣服,正面图案为漂亮的女拖拉机手,开着“东方红”铁牛,奔驶在祖国大江南北的田野上。当时正是大跃进,总路线,人民公社三面红旗迎风飘扬的时代,这位老兄好好风光了一把。由于他的发行量较少,后来被钱币收藏家们视为第三套人民币的“四大珍品”之一,当绩优品种而收藏,具有只涨不跌、涨者恒涨的潜力和素质。
到第四套人民币发行时,这位老兄又分别在1980年、1990年、1996年,展露了容姿,一律深红色衣服,正面图案为侗族、瑶族人物像,背面主景为长城。这次因出生跟得太紧,服饰上没什么创意,又不符合“计划生育”的国策,上面不满,百姓有意见,很快就被1999年出生一身戎装的小弟弟取代了。现在流通领域一元券只有他在走红,其他出生者都已知趣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只有偶然在钱币市场才能看到他们老弱病残的尊容。所以这位老兄,毁誉参半,风光一时,坎坷一生,辈份小,年纪大,我们就给他起乳名——钱钱。起学名钱一元吧。
朋友们,我们家族这些儿子辈让我说道的好累好累啊!让我休息片刻,喝杯“龙井”茶,抽袋新疆莫合烟,再给你们讲我的孙子辈吧。
第四节孙子辈
现在我给大家介绍大孙子——钱五角。大孙子出生也算早的,1953年就出生了。当时穿一身紫色风衣,正面图案为水电站,显得也是气度不凡。尽管面值小,但那时物价很低,一张钱五角,能买10个鸡蛋,买1斤羊肉,1斤半大肉,扯1尺5寸蓝布,买50个豆豆糖。看看他的价值如何?直到1999年7月1日,大批家族成员都要退休,他只好也就依依不舍地跟其他孙子们告别了。到1972年,他在乱世中又降临到了多灾多难的人间。衣服颜色没变,也显得破旧。当时正在搞文化大革命,用伟人毛泽东的话说:“大乱,才能达到大治”。他一睁开双眼就看到中国乱成了一锅粥。在怀胎十月里倒也精细,在印刷上采用凹印、凸印、凹凸印等,正面有纺织女工纺纱的图案,特请著名钢版凹雕大师彭越、鞠文俊雕刻。使用多色彩印刷技术,使得画面色彩活泼丰富,明快悦目。但在那个年代,他的作用发挥的极为不好,全国人民只抓革命,不促生产,人人都似疯子样不务正业了。农民不种地,工人不做工,教师打倒了,学生不上课。粮棉油极缺,什么都定量供用,一下子派生出了好多跟货币一样的粮票、布票、油票,不识字的老太太都分不清哪是钱哪是票了。有钱没东西可买,我大孙子好伤心啊!一个烧饼10元钱,你有何用呢?他认为这次是投错了胎。
到1980年小五子又来到了人间,衣服改为紫红色,正面雕刻有苗族、壮族人物头像,是宋广增那家伙雕刻的。因为是两位少数民族姑娘,他雕得很精细,使其浑身疼得难受了好多天。听说从1999年7月1日陆续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中又有小武子,但目前市场仍活跃着1980年出生的钱五角。
现在说二孙子钱二角,1953年出生时,穿一身黑绿色衣服,正面图案为一列火车,人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干得热火朝天。他虽能力小,但发挥的作用也不小。当时,用他能买20个豆豆糖,3只白皮铅笔,打半斤洋油,老百姓没低看他,到1999年才告老还乡休息下。
1962年再次出世,服饰变成了军绿色,同时增加两角金属币。62年正逢饥荒年,没粮食,老百姓都在饿肚子,两角的作用发挥得很不好,亏对百姓,所以什么也不说了,就只能等待退休了。
1980年再次投胎出世,服饰颜色没变仍为蓝绿,正面图案为布依族、朝鲜族人物头像,近几年官方陆续把他们召回,现在市面流通的已经很少很少了。
小三子,钱一觉也是资历比较老的一个。1953年出生,全身披风为棕色,正面图案为拖拉机。当时小三子一出面能买5盒火柴,一只好铅笔呢?特别是老太太和小朋友特别喜欢。在他们的衣袋里是常客,也帮了他们不少忙。1960年困难时期,又改头换面降生到了人间。图案变成了人民公社社员在劳动工地的群像,色调为浅棕色,同时发行了其同胞1元金属币。
1980年又以深棕色外套再次出生,正面为高山族、满族人物头像,背面衬景为国徽、民族图案,是花瑞松老先生雕刻,印刷技术大大提高,直到现在仍在发挥着应发挥的作用。不过人微言轻,被菜贩子都瞧不起了,多一角少一角钱都无所谓。这就是自然规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第五节重孙子辈提起这些重孙子辈,也是很伤感又很无奈的。从他们的出生年月看,也是有资历的前辈元老了,1953年3月1日他们就一同出生了,共有弟兄四个,按出生前后分别我给他们起名叫钱一分、钱两分、钱三分、钱五分。在当时那个年代,他们也是发挥了各自的聪明才智,为老百姓谋了不少福祉的。比如说钱一分,小朋友们拿他去就能买2个五色豆豆糖,钱两分在交通不便的山村,就能买1只大大的红皮鸡蛋,钱三分憎爱分明、诡计多端,小货郎挑子中的针头线脑,本要八分钱,可他要是从漂亮的大姑娘、小媳妇手中出面,三分钱就高高兴兴买回来了。至于钱五分,那在重孙子辈中发挥的作用更大了,用前程似锦形容他也不过分。小朋友们能用他买1本方格作业本,小姑娘们能买1只擦脸的“棒棒油”,老太太能用他买2盒火柴,半斤盐,老大爷能用他买一盒“双羊”烟。看,真是人尽其才,各领风骚,是多么的风光无限啊!可没想到,只风光了两年多一点,于1957年12月1日,一帮金属兄弟们踏着火车轮子扎铁轨的步伐,叮叮铛铛,轰轰隆隆,以金一分、金二分、金五分的宏亮大名,像“文革”时期的掺沙子般,混到了我们的队伍里来。当时的形势很严峻啊!我们队伍中不能歧视他们,不要也得要。因为,他们简称叫硬分币,而且官方说了话,金属老弟和你们以前出生的纸币兄弟身份上等值,在市面上要混合流通。
从此以后,我们钱老弟们比不过金属兄弟了,我们只能默默无闻地求生存。而金兄弟们走到哪里都叮叮咣咣,有声有色,风光无限。后来,听说某位钱币专家说了,金兄弟们的身子全部是一种叫稀有金属的镍做的,身体价比黄金还贵,在国际市场一吨镍就是几千万美元。这一下提醒了老百姓,家家把金兄弟们一个个藏在了孩子的钱罐里,等着要升值。据说1981年铸造的金二分1枚,钱币市场能卖200元钱。
现在,我们纸兄弟们基本下场是:官方只收不付,等于判了我们终身监禁,流通领域基本不见了我们的踪影。金弟兄们大部分官方收回,约三分之一进了小朋友们的钱罐,老百姓把我们不放在眼中,包括卖小菜水萝卜的小贩,都只说几元几角,把我们这些分分子口头删去了。
悲哉!我们这辈人永远成为了历史的过客,只有踪迹,没有踪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