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浩瀚的教育星空中,“玩教育”理念宛如一颗璀璨的新星,以其独特的光芒照亮了教育生态构建的道路。2025年6月1日,由孟子教育研究院主办的“三湖教育线上论坛”第30期以“玩教育——玩,是童年最大的意义”为主题,汇聚了众多教育专家、校长和一线教师,共同探讨如何让“玩”成为教育的核心力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这场论坛不仅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反思,更是对未来教育方向的积极探索。
“玩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于将“玩”视为儿童成长的天然方式,通过游戏、探索和自由活动,激发孩子的天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社交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孟子教育研究院院长孟国泰在论坛中提出:“聚好玩的人,办好玩的教育,把教育玩好。”这句话深刻揭示了“玩教育”的核心理念。它强调通过汇聚热爱教育、富有创造力和童心的人,共同打造一个充满乐趣和活力的教育环境,让教育不再是枯燥的灌输,而是孩子们在玩乐中自然成长的过程。这种理念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坛中,多位专家分享了他们在“玩教育”领域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贾振才以一个高一理科生的超前学习案例为例,展示了“玩”如何激发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这个学生从初中开始自学大学物理和数学教材,制造开普勒望远镜、小火箭和小型飞机,甚至自学神经网络程序并写了一本科幻小说。他的学习动力来源于童年时对飞行的好奇,通过玩耍激发了对科学的兴趣和创造力。这一案例生动地证明了“玩教育”在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的巨大潜力。
在小学阶段,“玩教育”的实践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王红顺提出,小学阶段应开设一门专门的玩耍课,增加学生在校园的玩耍场地和时间,引进各种传统和现代的游戏,引导学生自我开发游戏,并让学生自我协商制定游戏规则。通过这些措施,孩子们不仅能够在玩耍中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玩中学”的教育模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培养兴趣,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中学阶段,“玩教育”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朱思启指出,“玩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和项目式学习,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面对挑战,如何承担责任。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关注孩子的知识学习,更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人才。
“玩教育”的实践不仅局限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也应积极参与其中。刘士秋强调,家长应放下焦虑,多带孩子走进自然和博物馆,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兴趣。社会则应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如开放科技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为孩子们的“玩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协同合作,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教育生态。
然而,“玩教育”的推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文晓龙在论坛中指出,当前教育生态中“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和“安全教育极端化”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玩教育”的实施。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们需要重构评价体系,从单一的分数评价转向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同时,我们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安全教育机制,让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中自由探索和成长。
“玩教育”不仅是教育理念的革新,更是教育实践的深刻变革。通过“玩教育”,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在自由探索中发现自我,在游戏中培养兴趣,在合作中学会责任。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正如郭丽老师在论坛总结中所说:“玩教育”不仅是理念的革新,更是行动的召唤。愿今天的讨论能化作滋养教育的养分,让我们以更包容的心态守护童年的纯粹,用“玩”的力量点燃孩子们探索世界的热情。
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玩教育”将成为我们的重要指南。让我们携手共进,以“玩”为笔,绘就教育生态构建的未来画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玩教育”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评论:青力、阿鹰
责编: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