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依然
文/侯万福
故乡的北山,小时候在我的印象中,是很高的,甚至觉得有些巍峨。
这座公路之北的土石山,距离县城最近,是我小时候徒步丈量十来里路,曾经爬过的山。
县城的四面都有山,远处的东边有山,南面是山,西边还有山。整个小城静静的躺卧在了盆地里,被群山包裹的严严实实。

山的四周,缓缓陡陡,连绵起伏,山前山后,阴面的,阳面的,山梁和深壑,构成了视线里的一片凝固。往远看去,一道道山梁,好像是一个个无言的巨人存在。在天的阔处,远山隐约透出了明长城的轮廓,清雾飘过,倏忽又不见了。山的存在,锁住了人的视线,直到一百多年前,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从这个小城穿过,才打破了久远的寂静。火车西通张家口,东去北京,小城从大山里突围出来。人出人进,街上的店铺多了,集市贸易往来,开始繁荣起来。后来的“永德全”“天顺成”“玉成明”“安老九驴肉铺”等等的门店字号,很是火了起来。随着商业的发展,不大不小的商家在市场活动中,字号愈来愈变得响亮,成了中华儒商文化的一种记忆。
县城的南边有条历史上著名的河,叫桑干河。河水带着亿万年山川变迁的气息和秘密,从西向东流去,河水与怀涿盆地相守,滋润着两岸的土地。河并不宽,不知拐了多少弯,弯弯曲曲地流淌着。
新中国成立不久,在这里修建了史上第一座水库,官厅水库。
毛主席、朱德委员长等老一代领导人来官厅水库视察。水库竣工时,毛主席还为水库题词,“庆祝官厅水库胜利完成”。

古老的桑干河和洋河的水,最终汇入了水库。库区漫跨怀来、延庆两县,水域宽阔。碧蓝的水,在阳光的映照下,泛起了金黄色的光。湖光山色,微波荡漾,小舟点点,一桥飞架南北,像一道彩虹,从水面上横空出世。官厅湖的绚丽多姿,为县城增添了生机和神采。
小的时候,很少有机会走出小城,总以为,眼前看到的就是惟一。后来,坐车远去,视野放大了,看到的是层峦叠嶂,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大山的深处有村庄,烟火,人家,村子里的烟火气散出了静悄悄的生命力。
这里是秦统一后,秦始皇封设的三十六郡之一。至今,“上谷郡”的古老遗迹还在。历史总是要在这片土地上写上一笔,著名的“土木之变”,“鸡鸣古驿站”,现代战争史上的“新保安战役”,都发生在这里。
一座一座的山有无数的石头,石头经受过高温,也经受过严寒,不管怎的,坚硬是它的本质。
这个古老的盆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它的土壤、气候决定了适合它的种植取向。这里的石片黄杏、龙眼葡萄、马奶葡萄、八棱海棠、彩光苹果、黑山口香椿,远近有名。
山坡上,山坳里几十里长的葡萄沟,是这片土地上的风景线,看上去,一片美艳壮观。
这里是中国葡萄之乡,葡萄酒之城。长城、桑干牌干红、干白葡萄酒是国宴佳品,享誉海内外。
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山水相连。一年四季,春有春的颜色,夏秋有夏秋的色彩。冬天褪去了红,褪去了绿,褪去了黄,还原了冬的原本色彩。
一年复一年,山水依然。
2025年6月,写于石家庄暑天。
作者简介:侯万福,笔名夏厦,沙丁,1953年10月生,河北怀来县人。教授,教学名师。曾任河北地质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副主任,人文法律系主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著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导引》《哲学新视野》《分析与综合探微》《毛泽东的认识论》《大学生书法教程》等多部(篇)著作,文章。退休后,任河北省老教授协会理事,河北地质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在报刊,网络上发表《火巷口印记》《老龙潭情怀》《回望古城宣化》《微山湖上》多篇散文。并著有散文《抱朴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