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念
作者/白玉俊
近日回村,听闻齐氏家族正在编纂族谱。翻开那古朴的篇章,当目光触及齐氏三门次辈长子齐永正的记载一一在党五十八年,担任村支部书记三十余年的功德墨迹时,齐永正大哥那亲切而坚毅的形象,瞬间跃入我的眼帘。
今日又读罢齐创胜为其父齐永正所写的三周年祭文,字字泣血,句句含情,令人心潮难平。他一生坚守初心,铸就楷模风范,其高尚遗风,必将世代传承,光照千秋。
三十多年的村支部书记生涯,饱含艰辛与不易。从互助组、初级社,到合作社、人民公社,再到改革开放的浪潮,时代不断更迭,他始终牢记入党初心,矢志不渝。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他披星戴月的身影;凛冽寒风中,他带领村民平整土地、打井取水,以无畏的勇气战天斗地。他用坚实的脊梁,扛起了乡村发展的重任,带领村民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在我心中,他就是乡村优秀共产党员的典范。
齐永正大哥的家国情怀,令人由衷敬佩。作为家中长子,他吃苦在前,勤俭持家。为了撑起这个家,他四处奔波,辛勤劳作。家中盖房、帮两个兄弟娶妻成家,桩桩件件,他都亲力亲为,付出了无数心血,是当之无愧的顶梁柱,是有担当、有抱负的农村铁汉。不仅如此,他还多次投身国家建设,在甘河、涝河、太平河治理现场,他挥汗如雨;在华阴、0702战备修路工地上,他不辞辛劳。每一处建设现场,都留下了他奋斗的足迹。
他爱社爱民,品德高尚。曾任两届县人大代表,为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言献策又身体力行。积极宣传并号召村民,踊跃向政府交纳公购粮;带头拥军优属,关心照顾五保户,扶弱济贫;修路建校,捐物捐款,调解矛盾纠纷,为民排犹解难。犹记得那年青黄不接时,村民们穷困潦倒,即便公社分拨了救济粮,也无力领取。关键时刻,是永正大哥承头,叫上党员干部齐永春、齐万明,四处托人情、凑钱款,帮助村民渡过难关。用自已的行动,温暖着乡亲们的心。
齐永正大哥,是我年轻时心中共产党的形象。高中时,我曾以他为原型,写了一篇《书记哥》文章,得到了班主任初红老师的好评,被当作范文,让我在讲台上宣读。那时的我,一度因文章受表扬而沾沾自喜。如今想来,并非我的文笔有多出色,而是文中主人公一一支部书记齐永正,在南湾谷子地,不畏艰险,不顾个人安危,只身下井掏泥取水抗旱的英勇事迹和给生产队搞副业,赤脚过河赶马车,在落石河滩拉石料的感人事迹及他甘于奉献,一心为公的高尚品德,深深地在感动着老师和同学们。
齐永正先生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村民,奉献给了孝义坊村这片他深爱的热土。用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市县领导先后到家看望慰问这位德高望众的老书记。他是当之无愧的好党员,令人敬仰的好长者,是我心中永远的好大哥。
在庆祝建党104周年的日子里,当我缅怀革命先烈,追忆伟人毛主席时,共产党员齐永正大哥的音容笑貌总会格外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怀念之情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虽沒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
永正大哥离开我们将近二十年了,但他可贵的奉献精神,早已化作永不熄灭的灯塔,在岁月长河中温暖而坚定地绽放光芒,永远激励着我们跨越风雨、砥砺前行。
作者简介:白玉俊,籍贯:陕西省鄠邑区,中共党员,服役,从警,退休。文学爱好者。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石根丹青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