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思伟人
王永标
悠悠华夏几英雄,亘古伟人毛泽东。
横戟三山天下合,扬帆四海九州同。
沙场堪奠六亲血,帷幄凭添两袖冈。
王谢堂前燕何去,乌衣巷口石榴红。
这首《七一思伟人》是一首怀古诗,作者王永标通过缅怀伟人毛泽东,表达了对其卓越贡献的敬仰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全诗结构严谨,用典自然,情感深沉,展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 开篇点题,凸显伟人地位:首联“悠悠华夏几英雄,亘古伟人毛泽东”,诗人以广阔的历史视野起笔,在华夏悠悠历史长河中探寻英雄,随后笔锋一转,直抒胸臆,将毛泽东尊为“亘古伟人” ,奠定了全诗对伟人歌颂的基调,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毛泽东的崇敬与赞美,这种直白又有力的表述,迅速抓住读者注意力,引发对伟人功绩的追思。
- 颔联与颈联:展现丰功伟绩与崇高品格:颔联“横戟三山天下合,扬帆四海九州同”,运用形象的动词“横戟”“扬帆”,高度概括毛泽东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国家统一、民族解放,让九州大地走向团结统一的伟大功绩,气势恢宏,画面感极强,让人联想到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场景。颈联“沙场堪奠六亲血,帷幄凭添两袖冈” ,前半句写出毛泽东投身革命,亲人亦付出巨大牺牲,以“六亲血”体现革命的艰难与惨烈;后半句则着重刻画毛泽东在帷幄运筹时的清正廉洁,“两袖冈”形象地表现出其两袖清风、一心为公的高尚品格,这两句从不同角度丰富了伟人形象,既有战场上的坚毅果敢,又有治国理政时的清正无私 。
- 尾联:借景抒情,引发历史感慨:“王谢堂前燕何去,乌衣巷口石榴红”,诗人化用刘禹锡《乌衣巷》典故,“王谢堂前燕”象征昔日的权贵与繁华,如今已不知去向,而“乌衣巷口石榴红”描绘出自然依旧蓬勃的景象,以古今对比,暗示历史兴衰更替。在七一这个特殊节点,缅怀伟人时发出这样的感慨,既表达出对历史变迁的喟叹,也从侧面烘托出毛泽东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打破旧秩序,开启新时代的伟大意义,引人深思历史的发展与个人在其中的作用。
- 艺术特色:诗歌语言凝练且富有表现力,如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用词精准,兼具形式美与内涵美;用典巧妙自然,尾联典故的运用,深化主题,增添文化底蕴;情感真挚深沉,贯穿对伟人的敬仰、对历史的思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