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春雨潇潇,云锁雾绕,一曲悠扬的山歌,似天籁飘飘渺渺。是什么人在唱?是一起打过日寇的战友?还是为子弟兵做过军鞋的大嫂?这歌声使我如痴如醉,这歌声引领着我走进了太行山的怀抱!

回家了,先去看望我的老战友,儿童团时候的发小儿,一杯老酒一袋旱烟,贴心的话儿从黄昏说到了拂晓……老战友打开了一个红绸的包裹,灯光下就像捧着一团燃烧着的火苗,老伙计,你还记得那年反扫荡吗?你还记得这把军号吗?咋不记得?那一仗打的血肉横飞地动山摇!为了掩护乡亲,一个连的八路军全都打光了,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这座山坳,最后只剩下一个小号兵,,他的年龄和咱们也差不了多少,这小八路宁死不屈,他摔碎了枪支砸扁了军号,他就站在那悬崖边上,向着那无底的深渊纵身一跳……

这些年,我总是梦见这个小八路,我总是梦见他在那山顶上吹号,小八路死了七十年了,可他姓啥叫啥都没人知道….. 打那以后,每逢电闪雷鸣的的时候,这大山里就会响起冲锋号!乡亲们都说小八路显灵了,小八路还在保佑着太行山的乡亲父老!
如今咱们的日子过好了,可英雄的名字我们还能记得多少?为啥烈士灵园长满了荒草?为啥镀了金的佛像越修越高?为啥有些熊孩子敢骑在烈士雕像上拍照?为啥孩子们的课本里不见了狼牙山五壮士,不见了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如果把他们都忘记了,我们的灵魂就失去了依靠!

我们等不到天亮,老哥俩个就顶着雨踏上了进山的小道。我们要去看那山崖上的弹洞,我们要去看那洒遍鲜血的山坳。我们坚信那个小八路的魂魂不滅,我们坚信一定会听见那响彻山谷的军号!魂兮归来,魂兮归来,魂兮归来——我听见了,我听见了,我听见了那山谷里的回声,我听见了那向着胜利大进军的冲锋号——!

吕安瑞:浙江杭州,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杭州白马湖诗社朗诵团团员、中国朗诵联盟专员、国际朗联领读官。曾在浙江金华地区文工团、浙江婺剧院从事艺术工作十余年。现在浙江省级外贸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任职。热爱生活、爱好朗诵,愿意用声音诠释生活的美好。

王余昌:1950年出生,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戏剧家协会理事、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艺委会委员。从事表演艺术40多年,曾多次获得国家和省文化大奖。在当年的首届全国小品大赛中,曾经一举夺得编剧、导演等3个大奖曾在多部话剧及影视剧中担任重要角色,塑造出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并多次获国家及省内大奖,多年的演出实践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作出许多文学作品,由其创作并演出的大型叙事组诗《红色记忆》,被誉为近年中国诗歌的一个收获。王老师的叙事诗以个性化的视角切入了现代中国革命历史的某些细节深处,其中饱含正义、善良、牺牲和尊严的诗意片段,铸造成多姿多彩、浑然天成的叙事体乐章,带给观众极大的情感冲击力和心灵的震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