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引领未来的力量
文/常小靠
(大洲智库出版社副总编辑)
从媒体得悉近年香港经济明显好转,尤其是特区政府的“优才计划”使得香港社会日见活力。对此,古广祥先生写了一副本草对联记录了这种因果循环。请读对联:
薏仁 / 金不换;
年健 / 绿当归。
古广祥先生以中药名入联,巧妙运用谐音、双关、隐喻等修辞手法,既保留了传统对联的工整对仗,又融入了现代政策内涵,可谓“以草木之名,寓时代之势”。此联有以下特征。
一、本草为媒,双关成趣。
对联精选四味中药名,字面自然成对,深层却暗含政策寓意:
上联既指中药利水渗湿之效,又暗喻香港“优才计划”惠及社会,吸引人才。“金不换”(别名三七):字面强调人才千金不换。
下联既喻香港“连年稳健”的发展态势,又暗含对长治久安的期许。“绿当归”绿”既指中药当归的绿色品种,又双关“律当归”(法治回归)与“人才当归”(志士回流),呼应香港由治及兴的新阶段。
二、对仗精工,虚实相生。
1、词性对仗
“薏仁”(名词,植物)对“年健”(名词,时间/状态)
“金不换”(偏正结构,强调价值)对“绿当归”(主谓结构,强调趋势)
2、音韵节奏 此联采用“2+3”结构,读来朗朗上口,如“薏仁—金不换,年健—绿当归”,既有传统对联的韵律美,又具现代语言的简洁感。
三、时代隐喻,政策入联
此联超越传统对联的山水风月题材,将香港“优才引进计划”这一现代政策融入其中。
四、文化传承与创新
古广祥先生以“本草对联”为载体,既延续了中医文化的智慧(如《本草纲目》以药名作诗的传统),又赋予其现代政治经济内涵,堪称“旧瓶装新酒”的典范。较之古人以药名写闺怨(如“当归不归”),此联更具时代格局,展现香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开放姿态。
此联短短十字,却将中药文化、语言艺术、政策宣传熔于一炉,既见匠心,更显深意。若以传统对联评价标准观之,可谓“字字有来历,句句含新意”;若以现代传播视角视之,则是“以文化软实力,讲香港新故事。
人才,始终是引领未来的核心力量。这副对联恰如一枚文化棱镜,折射出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广纳贤才、共谋发展的时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