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陕西省老教授协会
第六届四次会议后的个人体会
文/张万准
大家好!此次陕西省老教授协会第六届四次会议选址礼泉昭陵,廉振民会长与鬲秘书长等人可谓用心良苦,在此,我想和各位老教授深入聊聊其中深意。
当下,全党全国上下都在深入学习贯彻《八项规定》,此时来到昭陵,能够让我们深切体会大唐盛世所蕴含的以人为本、爱民如亲的思想。如今学习的八项规定,旨在以制度和纪律约束人们的行为。无论是公务员、干部,还是广大群众,都务必严格遵循党中央的八项规定,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唯有整个社会统一步调,才能更好地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廉会长和鬲秘书长一行人选择礼泉,正是因为这里蕴含着十足的正能量,堪称正能量理论的代表之地。
大唐时期,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太平盛世、万国来朝、文化魅力四溢的世界强国,关键在于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引。这一理论涵盖唐太宗的居安思危、殷忧兢慎;爱才重贤、知人善任;宽厚爱民、恭俭节用;从善如流、屈己纳谏等诸多方面。
接下来,我为大家详细阐述大唐治国理政和爱民思想的部分具体内容。
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其本意是,在水上,水既能承载舟船前行,也能让舟船覆灭。对于天下而言,百姓就如同汇聚成大海的水滴,天子则像海上的一叶扁舟。这生动地比喻了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唐太宗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水,统治集团是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是他汲取隋炀帝统治衰败的教训。执政后,他让民众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致力于让民众先富裕起来。这种思想充分表明,若统治集团不能把民众的事情办好,民众就可能奋起反抗,其统治地位便难以稳固。 从个人发展角度来看,一个人也恰似一叶小舟,若想谋求发展,就-必须为支持自己的群众谋发展,让服务对象得到发展。只有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才能赢得他们对自身发展的支持。例如,一位乡长若想晋升为县长,就必须扎实做好本职工作,赢得乡镇人民群众的支持;县长若想成为省长,同样需要全县人民的拥护。若工作出色,就有可能从乡长逐步升迁。至省长;反之,可能连乡长之位都难以保住。这便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对个人发展的启示。
二、唐太宗论“三镜”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所谓以人为镜,就是要为自己选好参照榜样。我们虽已年至七八十岁,或许较少用到这面“镜子”,但依然要有这样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子孙后代选好自己的参照榜样。若要追星,应追科学家,追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之人。一个人心中有无参照榜样,人生轨迹会大不相同,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至于其他“两镜”,大家较为熟悉,此处便不再赘述。
三、大唐的爱民思想—《百字箴》
《百字箴》原文为:“耕夫役役,多无隔宿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交有德之朋,绝无益之友。取本份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赐言,富贵功名可久。” 其含义是,种田人辛勤劳作,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纺织女四处奔波,却少有御寒衣物。我们用餐时应想到农民的辛苦,穿衣时不忘织女的劳累。每一丝衣物都关乎千万人的生活,每一口饭都应鞭策自己。无功受禄会让人寝食难安,切不可取不正当之财,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于不正当的宴请,坚决不去赴约。要结交正直有德行的朋友,远离不良之友。时刻注意克服自身缺点,不搬弄是非。若能遵循这些劝诫,所获得的名利和地位便能长久稳固。 我在文革时期,跟随身为教师的父亲前往昭陵文物馆,在一块大碑上抄下了这篇《百字箴》。15岁时,我便能将其倒背如流,它影响了我的一生。“交有德之朋,绝无益之友,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本分之财即合理合法之财,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这一点尤为重要。我始终秉持“见得思义”的原则,取本分之财,交有德之友。
四、唐太宗百字养生歌 欲寡精神爽,思多气血衰;少饮不乱性,忍气免伤财;贵自勤中得,富从俭中来;温柔终益己,强暴必招灾;善处真君子,刁唆是祸胎;暗中休放箭,乖里藏些呆;养性须修善,欺心没吃斋;衙门休出入,乡党要和谐;安分身无辱,是非口不开;世人依此语,灾退福星来。 《百字铭》内容丰富、寓意深刻,表达了李世民的治国理念与人生哲学。它主要阐述了一个人立身、立言、立功、立事的准则,彰显出稳健、有为的良好风气,代表了唐代开明、自由的政治氛围,同时也是我们老年人养生的绝佳依据。
五、唐太宗与许敬宗的对话 “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犹有人议其非者,哪个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唐太宗称赞道:“你讲得很好,我会铭记于心!” 在古典哲学中,这段对话充分体现了事物的两面性。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评价一个人,要看其正能量与负能量的多寡。我们所学的马列主义哲学中的《矛盾论》,也深刻体现了事物的矛盾性,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如何实现对立统一,是个人能力的重要体现。 此次来到礼泉,有人夸赞礼泉的杏好、瓜甜、空气风景优美,这些只是表的“乐”。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传播昭陵文化中“礼”的内涵,即唐太宗的治国理政思想和爱民文化。据说,这些文化思想是唐太宗的大臣许敬宗、魏征、房玄龄、秦琼和尉迟敬德在礼泉昭陵守坟期间研究总结出来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三次对唐代之前儒释道等各类典籍中爱民思想的汇总,成就了《贞观政要》这一思想大成之作。我在北京撰写了《中国文化陕西根》,探讨周朝文化对孔子、老子的影响。
经过充分论证,我认为中国文化源于陕西根,而陕西文化的根源在礼泉。廉会长能取得如今的成就,也可能是他老家距唐昭陵只有不足一公里,从小耳濡目染,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礼泉文化的深入研究与深刻领会。
大家回去之后,要大力宣传礼泉的唐代文化,韩城县的孔孟文化,传播正能量,让学生明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牢固树立爱民思想。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坚定对马列主义的信仰。我的格言是:马列主义是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德,真正的道德,是在马列主义指导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二者相统一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准则。我们要在学好马列主义的同时,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促使二者相互契合、有机结合。中国不能没有马列主义,更不能没有传统文化。要让大学生坚定马列主义信仰,以优秀传统文化指导做人做事,扎实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在高校系统倡导广大师生,努力成为“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以上体会仅是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教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
张万准,字玄德,号嵕山布衣,斋名乾坤堂,中共党员,生于1954年,祖籍陕西礼泉。先后在陕西省省委党校、中共中央党校学习6年半本科,陕西师大硕士研究生,西北大学博士学历,思想道德教育教授。少时即受父启蒙习字,迷恋国学,酷爱书法。由其独创的“藏头八卦阵书法”堪称书法苑一朵奇葩。其书法作品,寓教化于笔墨,以推进社会文明道德为己任。已为众多名流、政要和研究者收藏。
除书法作品外,多年来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陕西日报》、《香港大公报》、《求是》杂志等各类报刊发表研习传统文化的文章数百余篇。张先生编写各类有关做人做事之文章共上百万字。特别是为配合“两学一做”,“三严三实”学习活动,新著《文化与道德》一书,被中组部作为党建读物行四次再版。
张先生先后历任陕西第九、第十届政协委员。陕西省党校中国特色理论研究中心副干事长、陕西省人大制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老教授协会副会长、陕西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西安非公经济研究会会长、中国老年书画协会会员、陕西国际书画艺术交流协会会长、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企业家导师”、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师范大学、延安大学、延安党校等多所学校客座教授等职。
曾先后荣获新世纪陕西建设十大杰出新闻人物、陕西省首届风云人物、西安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陕西百位中青年文化名人、全球百佳中华儒商人物等荣誉称号,每年各地国学讲座50余场。堪称国学优秀文化正能量的传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