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作者简介:
梁军:生于中国天津,祖籍广东,现居澳大利亚悉尼。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著有:移民生活三部曲之长篇小说《悉尼追梦录》(中国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荣获第二届世界华人文学奖·小说奖),移民生活三部曲之长篇小说《移民代理》(澳华文学出版社,荣获澳大利亚南溟基金出版赞助),移民生活三部曲之小说集《刀马旦》(澳华文学出版社);随笔集《悉尼随想》(澳华文学出版社);中短篇小说及随笔杂文等共计百万字的作品。以上作品主要发表于澳华文学网、中国作家网、《澳洲新报》、新州华文作协会刊《南极光》《今晚报》《上海故事》等媒体。

散文: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作者:梁军(澳洲悉尼)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啊——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在哪里放哨站岗,总是把你深情地向往……”
听到这首脍炙人口的老歌,不单想起了原唱者,年过七旬的蒋大为,还想起了我的大舅洪常寅。
六十年代的天津卫,虽然历经了十数年的红色洗礼,却依然保留了擦不掉的历史印记。名闻遐迩的五大道,隶属于英租界,民国年间形成高尚住宅区,2000 多所花园洋房,过去达官显贵云集的地方,也逐渐被平民化。一栋栋英式、意式、法式、德式、西班牙式的私人小洋楼,被蚕食侵占。位于日租界宫岛街的乾园(1929-1931 年,末代皇帝溥仪寄居于此,更名静园,彰显:静以养吾浩然之气)占地三千平米,硬生生塞进 45 户不知道哪里涌来的家庭,院内搭建违章建筑 600 平米,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杂院。八十年代落实政策,这些小洋楼才逐渐恢复了历史原貌。我曾经就读的鞍山道小学,就在静园的马路对面。
离静园不远,有一条哈密道,都是两层楼的联排别墅,每户带后花园。这条不长的街道,出了三个我知道的人物:川岛芳子、蒋大为、我的大舅洪常寅。
哈密道 42 号,一栋红砖小楼,天津东兴楼饭庄旧址。满清肃亲王的第十四格格金碧辉,被日本人川岛浪速收养,更名:川岛芳子。抗战前,她受日本间谍机关派遣,利用皇族身份,在天津拉拢遗老遗少,为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做准备,并成功劫持末代皇后婉容。“七七事变” 前后,1936 年,她由日本秘密潜回天津,住在哈密道,以经营东兴楼饭庄作掩护,进行间谍活动。那时的东兴楼饭庄,排场十足,日军的主要宴会都在此举行,除了山珍海味还兼营烤串儿。据说,当时厨师杂役就四五十人。按天津早年间的规矩,带“楼”字的,都是一级的大饭庄。我的姥爷回忆说。
那时的哈密道,日本军警宪特的汽车出出进进,日本女人见了西装笔挺的中国人也会鞠躬行礼。但切记,中国人是不允许吃大米的。1945 年 10 月,川岛芳子在北平被军统逮捕并审判。
1947 年,蒋大为和我大舅先后出生。我姥爷家住在哈密道182 号,与蒋家隔几个门儿。两年后,他们还在蹒跚学步,毛主席就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蒋大为的母亲是哈密道的街道主任,性情泼辣,为人热情,领居们尊称为“蒋大娘”。蒋大为有个姐姐蒋大茹,和我母亲年纪相仿,是闺蜜,经常在院门口一块儿跳房子、跳猴皮筋儿、买药糖吃。蒋大为和我大舅洪常寅是发小,在门口踢球打蛋儿。他还有两个兄弟,蒋大义和蒋大#,屁颠儿屁颠儿地跟在后头。
蒋大为的嗓子天生的好,祖师爷赏饭吃,没挡儿。从小没经过什么系统的声乐训练,一开嗓儿就是专业水平,极富磁性和穿透力。那时候,他经常来家里玩儿,姥爷、姥姥和我母亲就逗他:大为唱一段。他从不扭捏,撂地儿就唱,声若洪钟。母亲回忆说,六几年的时候,蒋大为在十六中读书,她在十六中(现耀华中学)当老师。每逢年节,十六中大礼堂都举办师生联欢会,蒋大为在学校已经红得发紫,一上台就下不来,没有不夸大为嗓子好的。
早年毛主席说:“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号召知识青年下乡插队。1968年由于经济停滞,400万高中毕业生呆在城里无所事事,他为年轻人再次指明人生的方向:“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1966 年,蒋大为从耀华中学毕业。1968 年,赴内蒙古呼和浩特插队。我大舅洪常寅赴广西桂林插队。从此,两个发小天各一方,至今没有再见面。那时的蒋大为,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高唱《骏马奔驰保边疆》,我大舅在漓江边吟唱《闪闪的红星》和《歌唱祖国》。
1975 年,蒋大为调到中央民族歌舞团任独唱演员,我大舅选调回天津一家工厂跑供销。此后,蒋大为经历了文艺事业的繁荣,走穴,上春晚。我大舅随着千百万工人阶级主人翁大军,经历了企业改制、下岗和“从头再来”的涅槃重生。
我小时候,住在第一工人文化宫附近,经常看各种文艺和戏曲演出。一次,大舅来我家串门儿,我想起一宫贴着蒋大为即将演出的海报,便怂恿大舅去找他要票看演出。大舅面露难色,继而神情黯然,说两个人已经多年没有联系,看着他混得好就安心了,不想打搅他。
前几年,我回国探亲,听说大舅得了脑溢血,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赶忙前去探望。大舅神志清醒,见了我,虽口不能言,但嘴唇蠕动,眼角滚下思念的泪来。许久,他又目视枕边一本陈旧的杂志上蒋大为演出的大幅彩色照片,眼神里露出一丝欣慰的光。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蒋大为现居加拿大,据说没有入籍,嗓子没倒,经常回国参加演出。如果蒋家的兄弟姐妹看到此文,请告诉大茹,她送给二姐的礼物——那个小木头狮子,我母亲至今还保存着。
2025年6月29日供稿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邓国安、徐勤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王木清、李君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朱双碧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6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