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举办的国际性体育赛事,除了横渡长江,大概就数马拉松吧。
42千米,激发了无数人的热情,这不仅仅是一种体质的拼搏,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
前490年的那一幕如昨夜涛声:强大的波斯帝国觊觎希腊美丽富饶的土地,涉爱琴海扑向马拉松平原。然而,希腊凭神机妙算摧毁了敌人的侵犯。旋即,战士裴迪庇第斯奉命从马拉松镇火速跑回雅典城,将胜利的喜讯传进城里。当他到达中央广场时已上气不接下气,断断续续地喊道:‘’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了!"立刻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189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长跑项目确定为’马拉松’。1921年,以裴迪庇第斯生死一跑的距离42.195千米确定为比赛的标准长度。两次历史性的确定无不是对这位2500年前的英雄及其精神的极大的褒扬。
如今市井生活中,距离的马拉松不知不觉演绎成时间的马拉松。比如:他(她)们经过十年的马拉松式恋爱……这是人们的活学活用。
其实,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人的一生在时间里和空间里不断地穿越跋涉,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类的群体和人类的命运却是长久的,人生的壮丽在于,用有限的生命去铸造无限的辉煌。
年轻的裴迪庇第斯就是这样以他的卓越创造了永不磨灭的辉煌。
他善于长跑,怎跑到就倒下了呢?原来,在这次战争之前的危急时刻,他奉命跑去邻邦斯巴达请求援助(对方未答应),祖国在焦急地等待回信,大敌当前刻不容缓,接着赶紧跑回雅典报告。一天多点时间,200多千米,够他受的。而且回到部队又参加战斗,战斗结束即报捷,再加42千米,怎能不要他的命!
那报捷着什么急?雅典内部有里通波斯的人,早让他们知道,就可能少闹一些乱子。
一位普通的战士,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以可歌可泣的壮举,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希腊锤锻了那段春秋的一束光荣与骄傲!
我们为他剪下“不能忘却的奔跑“的背影。
徐宝康,男,1943年5月生,汉族,辽宁海城人,现居武汉市长江新区。1961年毕业于鞍山冶金专科学校,分配到武汉钢铁公司工作,1997年提前退休。无党派人士。2009年开始在湖北省博物馆做志愿者(其间,由于疫情和迁居县城中断4年)。今年1月开始继续在展厅为观众义务讲解。喜欢阅读,爱好诗歌,热爱美好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