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回眸——映日荷花别样红
荣玉奇
最近两天,在“都市头条”发表了两篇有关荷花的诗文。忽然想起41年前(1984年),我走向文学创作道路之初,曾经发表在《邢台日报》“百泉”副刊的一篇散文旧作,是专门写荷花的。记得当时这篇文章,得了2元稿酬。如果是今天,2元钱人们可能不屑一顾,然而当时我的月薪也不过50多元。问题是,稿酬也许不是更重要的,而是文章能够上报纸,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单位的人都会高看你。毕竟那个八十年代,纸质媒体还很盛行,《邢台日报》就是当地政府的权威报纸,文章能够上报纸,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想起这件事,不禁令人感慨万千啊。
下面就是这篇文章:
映日荷花别样红
盛夏时节,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象一个个披着轻纱 的仙女,在那宽阔碧绿的荷叶陪伴下,轻轻起舞。微风吹来,阵阵清香,沁人心脾,使人不禁想起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又名莲花、芙蓉、芙蕖、玉环、水华,属睡莲科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我国是栽培荷花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彼泽之陂,有清与荷”的句子。经过千百年来的栽培选育,荷花的品种繁多,已经形成一个很大的家族。有一梗一花的普通莲花,也有一梗二花的并蒂莲,还有一梗三花的品字莲;有夏季盛开的莲花,也有一年四开花的四季莲;有专供观赏的,有专供挖藕食用的,也有专供采莲子的。我国古代人民非常喜爱荷花,因此它成为历代文人歌咏的题材。远在战国时代,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就曾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辞句。这是屈原被逐后对自己心境的描述,也是对荷花一身洁白的礼赞。三国时代杰出的诗人曹植,用“灼若芙蕖出绿波”的诗句,形容他心爱的洛神,并写了《芙蓉赋》,把荷花推为群芳之首。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那著名的《长恨歌》中,以“芙蓉如面柳如眉”来形容贵妃那雍容华贵的美貌。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写的《爱莲说》,把荷花称为“君子花”,并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句子,来称赞荷花坚贞高洁的气质,比喻做人要清高正直,不为流俗所污染。
荷花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扬,除了它的外形美观,具有观赏价值外,还因为它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于人类有很大的益处。藕,可以生吃,亦可熟食,还可制成味美可口的藕粉。其莲子、莲须、莲心,荷叶、荷蒂、荷花,皆可入药,分别有益脾养心、清凉解毒、通气宽胸、消淤止血的功能。
(原载1984年9月1日《邢台日报》)
作者简介:
荣玉奇,男。网名,待月西厢。在单位曾经担任宣传科长、党委副书记。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爱好文学。
曾经在《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体育报》、《河北日报》、《人民铁道》报、《燕赵都市报》、《牛城晚报》、《邢台日报》等十几种报刊,发表各种作品两千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