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凉点评
《参观一大会址抒怀》
李亚
青瓦红墙石库门。百年风雨复晨昏。
李陈唤醒黄河水,窑洞升华紫塞魂。
引领洪流除腐恶,点燃星火更燎原。
扬帆沧海红船颂,逐梦远航汽笛喧。
核心立意明确,即通过参观一大会址(石库门/红船),追忆建党伟业(李陈唤醒、星火燎原),回顾革命历程(窑洞斗争、洪流除腐),歌颂辉煌成就,展望光明未来(扬帆远航、逐梦汽笛)。紧扣“抒怀”主题,表达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布局也挺合理。起, “青瓦红墙石库门” 实写会址外观,点明地点。“百年风雨复晨昏” 由实入虚,点明时间跨度(百年)和历程艰辛(风雨晨昏)。起得稳当。
承, “李陈唤醒黄河水” 写思想启蒙(李大钊、陈独秀)唤醒民族(黄河象征)。“窑洞升华紫塞魂” 写延安时期(窑洞)锤炼升华了革命精神(紫塞,长城边塞,象征民族魂/革命魂)。此联选取关键人物(李陈)和关键地点(窑洞),概括了党的早期奋斗。对仗较工。
转,“引领洪流除腐恶” 写党领导人民革命(洪流)推翻旧世界(腐恶)。“点燃星火更燎原” 化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此联继续铺陈革命历程,由思想到行动,由局部到全国。
合,“扬帆沧海红船颂” 回到起点(红船象征建党),喻指党领导下的新征程(扬帆沧海),并表达歌颂(颂)。“逐梦远航汽笛喧” 展望未来(逐梦远航),以“汽笛喧”象征时代的号角与奋进的激情。结得昂扬。
造境也挺成功。营造了庄重恢弘的意境:通过“青瓦红墙”、“百年风雨”、“黄河”、“紫塞”、“洪流”、“星火燎原”、“沧海”、“红船”等宏大意象组合,体现了时空纵深感。从石库门到窑洞,再到燎原星火、扬帆沧海,空间转换大;从建党到百年历程再到未来远航,时间跨度长。
遣词意象还算典型有力:“石库门”、“红船”、“星火燎原”、“窑洞”、“洪流”、“沧海”等均为党史和革命史的经典意象,承载丰富内涵。
动词有力: “唤醒”、“升华”、“引领”、“点燃”、“扬帆”、“逐梦”等动词充满动感和力量感;色彩对比鲜明:“青瓦红墙”的会址实景与“星火”、“红船”的革命象征色彩呼应。
不足之处:
1,部分用语稍显直白或概念化:
“复晨昏”略显重复平淡,未能更深刻体现百年沧桑巨变。
“升华紫塞魂”,“升华”一词现代感稍强,略显抽象概念化。“紫塞魂”本身是很好的意象组合,但“升华”与之搭配稍欠古典韵味和力度。
“更燎原”:“更”字稍显多余且弱化了“燎原”本身的力量感。
“红船颂”:直接点出“颂”字,稍显直露,诗意稍减。
“汽笛喧”:意象现代化,与前面偏重历史意象的语境稍显隔阂,且“喧”字略感嘈杂,与“颂”的庄严感稍有不谐。
2,对仗可更工稳:
颔联:“唤醒黄河水” (动+名+名) vs “升华紫塞魂” (动+名+名),结构可,但“唤醒”与“升华”词性、力度略有差异。
颈联:“引领洪流除腐恶” (动+名+动+名) vs “点燃星火更燎原” (动+名+副+动),结构上“除腐恶” (动宾) 与“更燎原” (偏正/状中) 不够工整。
3,尾联意境提升空间:首先结句犯了孤平。其次,“汽笛喧”作为收束意象,其象征意义(现代化、奋进)是好的,但具体意象的选择和表达方式(喧)可以更精炼、更有诗意和余韵。
润色建议
参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抒怀
李亚
青瓦红墙石库门,百年风雨砺晨昏。
李陈振臂黄河水,窑洞催生紫塞魂。
引领洪流除腐恶,点燃星火炼乾坤。
红船今又征沧海,万里云帆碾日痕。
润色解析
首联:
“百年风雨砺晨昏”: “砥砺” (磨炼、奋斗) ,更突出奋斗历程的主动性与坚韧。
颔联:
“李陈振臂黄河水”: “振臂” 描绘李陈振臂高呼、唤醒民众的形象,比“唤醒”更具画面感和力度。
“窑洞催生紫塞魂”: “催生” 比“升华”不但使对仗更工整,更富诗意和光辉感,直接展现革命精神的光辉普照。
颈联:
用“炼乾坤”代替 “更燎原” 有两方面原因。“炼乾坤”比“更燎原”更具想象力和艺术张力!“炼”字精准而奇崛,将革命过程比作熔炉锻造,既体现了改造旧世界的艰苦卓绝(烈火淬炼),又凸显了创造新世界的伟大功业(锻造新乾坤),极具震撼力。此词一出,境界全开。直接点明革命改天换地的伟大成果,更深刻有力。用以描绘革命力量席卷大地的磅礴气势,更富画面感和力量感。
其次是声律问题。众所周知,十三元在现代汉语中可分有两部分,古音或许很协韵,但现代人朗诵就差强人意了。我们创作过程中,如能区分用韵自然是最好。
尾联:
原句:扬帆沧海红船颂,逐梦远航汽笛喧。
修改:红船今又征沧海,万里云帆碾日痕。
保留“红船”、“沧海”核心意象。“今又征” 强调红船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和启航新征程,比“扬帆沧海红船颂”更凝练、含蓄,避免直说“颂”。
“万里云帆碾日痕”: “万里云帆” 象征壮阔的征途和远大的志向,意境开阔。“征沧海”气势豪迈,点明新征程的壮阔。“万里云帆”意象宏大,象征远大征程和坚定志向。
“碾日痕” 意象奇崛、更具冲击力。这是此稿最大的亮点之一。“碾”字充满无坚不摧、一往无前的力量感。“日痕”可理解为时光的轨迹、旧时代的印记或一切阻碍。整句寓意新时代的巨轮(红船精神指引下的中国)正以磅礴之势,破浪前行,碾碎一切陈迹与障碍,驶向光明的未来。意象新颖独特,气势恢宏,收束有力,余味无穷。
当然,“喧”韵改“痕”韵,也照顾到了十三元在现代汉语中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