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挟风云存骨气 心游丘壑见苍茫——记著名书画家凌培红
笔墨只是基础,惟有在此基础上继续蒙昧于自然,并兼有坦荡的文人胸襟,方才能真正于精神层面与古贤相契。在我看来,凌培红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至古书画家,其举足投手间,颇有一番名士文人风度。尤其是对传统取法的理解,也是深谙“我自用我法”的艺术真诠,让师古不再是对传统的翻版,而是秉古人气概,展心中悟性。往往只需一支笔,一张素纸,便能将书画立意于妙哉之境!

看凌培红先生的山水画,可以发现他的山水一直延续着空灵险峻的取景主题,一些所谓的“名山胜迹”倒是未曾见得。毕竟对他来说,题材选景并不是最重要的内容,真正重要的,则是如何用笔墨绘就出天地正气,并展露出自然协调的意境。用道学角度来看,所谓自然山水,实际是并没有什么主次的,万物皆为中心。而有了道,山水才会有其阴阳、虚实、动静之别。凌培红先生深谙此道,所以看他的山水,既有一览天地之旷逸的视景,也有澄怀归真,神游于物外的写意达观。在皴法间构绘山形,在墨色氤氲中赋韵气象,山泽华润,无尘脱俗,肇自然之情,蕴造化之功。所谓气韵生动,出于天成,人莫窥其巧者,谓之神品。



观凌培红先生的山水画作,构图布局尽显匠心。他时而以高远之法,让峰峦直插云霄,如《云岭巍峨》中,陡峭的山峰层层叠叠,在云雾缭绕间若隐若现,引导观者的视线沿着山势向上,感受 “危峰高入云” 的雄浑气势;时而又以平远之法,在《江南水乡》里,水面开阔,岸柳低垂,茅舍几间,展现出 “潮平两岸阔” 的悠远意境。这种灵活多变的构图,打破了常规束缚,使每一幅作品都充满独特的视觉张力。



书画之道,贵在内外兼修。外求笔墨之功,内重神思之凝,二者缺一,则作品难登大雅之堂。其理相通处,书有书外功、书内功,画亦有画外功、画内功。故无论书画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也终须以笔墨为体,以文心为魂。而在凌培红先生的众幅书画作品,观者亦是可以察明其君子气度!



在数十载的书法历程中,凌培红先生始终是以帖学精神卓然于书坛。对帖学书卷气的保持衷心,这份坚持让人感动。所以欣赏他的书法,不难发现书中“性情”占了很大一部分,而笔墨余技不过是先生性情化的载体和媒介。一幅之中,笔墨有锋以耀其精神,无锋则含其气味,使转中自有龙蛇之动,字势间更如贵游之子。满幅经营,亦是能在提笔前静对纸素,使胸中先定一章法,遂见字字有仰,有欹,有侧,有斜,实乃气贯流通,各有攸当也!此正如古人所言书论:“最纵横处,最精严。”其书功造诣,正是深得此法三昧!
(文/田野)
欢迎点赞留言,喜欢老师作品随时留言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