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赤子》作者手记——
家有“傻娘”
今天农历六月初六,是中国人民自认的“母亲节”!作者重发《家有“傻娘”》一文……以示祭奠!
又逢母亲节了。每逢清明倍思亲。现再次转发此文,表达晚辈儿女对慈母无限敬仰和思念之情……。
我的妈妈是何门老大,出生在甘家,少年,童年,都是在甘家度过的。妈妈的婚事,由我外公一人做主,换了35亩农田,嫁给了我的父亲刘旺明。妈妈对她的婚事,抱怨了整整一辈子……
我娘傻,尽干傻事。听我奶奶说,我出生那年,邻居陈氏的家庭产妇,半年后也生下了一个小女儿。产后无奶喂女娃(据说是得了奶疮),女娃饿的哇哇大哭。我娘知道了这件事,立即赶过去,为陈家小姑娘喂奶(刘陈两家是最近的邻居),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两个月后,她果断让我断奶,专心给陈家女儿喂奶,直到那女娃一岁断奶。为这事,我的奶奶一辈子都抱怨我的妈妈……
这件事传开后,刘氏家族的同辈人,把我妈妈称为“傻嫂子”。何氏家族的人,把我妈妈称为“傻大姐”,我奶奶称她为“傻媳妇”。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就把妈妈当成“傻娘了”。
傻娘还干了一件傻亊,令我终身难忘。这事由奶奶引起的。那年我六岁,冬天,妈妈和外公都给生产队公共食堂加工面粉。奶奶想了个歪注意,她用一块白布,缝了一个长约十公分,宽约四公分的布袋,(书抱刚能放下),让我在看妈妈推磨时,装(偷)一小袋面粉回来(那年头民众生活异常困难)。我怀着小偷一样的心情,掇手掇脚地来到磨房,其实我并不知道面粉和麸子的区别,我的心在跳,手在抖,慌乱中,我在磨台上抓了三五把大麸,装在奶奶特制的小布袋子里,还没有装满,这事被我的妈妈看到了,她猛扑过来,一把抢过小布袋,将小布袋撕成了碎布片片,把麸子倒在了磨台上。转过身,不由分说,照着我的左脸,”啪啪啪”,就是重重的三巴掌,左边的鼻孔鲜血直流,我眼冒金星,昏头转向,沉沉的倒在地上……这时,妈妈慌了,她把我拉起来,鼻血还是止不住,急切中,她撕开了我的棉衣袖口,取出了一些棉花,搓了一个小棉球,硬塞进我的鼻孔中,暂时止住了流血……我一手压着鼻孔的棉球,一手捂着左边的半边脸,哭哭啼啼的跑回家,向奶奶诉冤……奶奶一把把我搂在怀里,老泪纵横地说,“都是奶奶惹的祸,明知你妈妈傻着呢,还指挥你往枪口上撞,让你挨打又挨骂,奶奶让你受委屈了,奶奶不好,奶奶不对,奶奶以后再也不干傻事了……”我的鼻孔又渗血了,奶奶取出棉球,用含着奶奶和孙子泪水的凉水为我洗头,一次又一次,只洗到水中没有一点点血色才停止……为止血,奶奶用一根红头绳,扎住了我右手的中指,过了一会儿,鼻血不流了,这件事就这样暂时平息下来。谁也没料到,当晚妈妈回家后,又一次唇枪舌战开始了。奶奶严历指责我妈不应打娃娃,还打的那么重?妈妈理直气壮,得理不侥人。她说:”我外爷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说过,从小偷油,长大偷牛,我们贫苦人家,要有骨气、正气、志气,冻死迎风站,饿死不低头,再苦,再累,再穷,绝不干那些偷鸡摸狗的蠢事、傻事、胡塗事!要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干事。这是我外爷立下的家规,世世代代都不能破!”真没想到,傻娘一口气,说出了那么一套又一套的大道理,我虽然只有六岁,这些话我却记住了一辈子,就好像昨天刚说的一样。奶奶自知理亏,也就消怒了。未了,她丢了一句“下不为例”!我不知道,这句话是对妈妈说的,还是对我说的,也许是对她自己说的。这是我心中的迷……。
“傻娘”所干的第二件傻事,还是与家庭育儿有关。我的二弟,出生在1965年6月。到1966年5月,未滿周岁……傻娘坚决给未满周岁的儿子断奶……婆说不行!夫说也不行!傻娘决心已定,我行我素……。
那年夏收大忙季节,傻娘丢下孩子,丢下家事,埋头参加夏收,果真获奖了——奖历的各称是“夏收积极分子”!奖品是一张写有“夏收积极分子”的奖状,一条白毛巾,一个50页的写字本子。我那时年幼,真不知道,傻娘的这种奖励,有何意义?
傻娘干的第三件傻事,说来有点可笑。我外爷在旧狹道渠两侧,栽了二十多颗沙枣树,多年后变成了一片枣树林。每年秋冬前,我们都去外爷家收枣。妈妈傻不傻,弟妹们夸她能上树,她就上去了,打了一树又一树,忙了一整天,她连一个沙枣都没拾上,三个姨姨又夸又笑傻大姐,勤劳能干,就是没有拾上沙枣儿,这时,我妈妈才知道上当了。三个姨,三个舅妈,她们她一把,你一把,给妈妈的筐筐里装沙枣,就这样,妈妈提着半筐沙枣回家了……
好了,我妈妈干的“傻事”多如牛毛,无需一一讲述了。以前年少无和,也认为家有“傻娘”,现在看来,傻娘不傻,她是一位心明眼亮,大公无私,大智大勇的女中豪杰,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大大方方,堂堂正正,有板有眼,有模有样,站得端,行的正,为下一代儿孙晚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我妈妈是2004年不幸因病去世的。没娘的孩子像根草……我对母亲的不幸病逝,感到万分悲痛。旦愿母亲在另一个世界,没有痛苦和灾难,平静地生活,直到永远……。
慈母手中线,游子衣上衣……我心中永远铭记着母亲的大恩大德,永世不忘!
作者简历:
刘志军:
笔名——
(— 丁)
甘肃《敦煌赤子》撰稿人;生于1952年5月9曰。高中学历。
原服役于陆军第四十七军,步兵一四零师,四一九团战士。曾以小说、散文及新闻报道等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陕西日报》;《甘肃农民报》;《农家女》;上海《故事会》等报刊和杂志;长篇小说《敦煌赤子》,网发在都市头条,等网络平台,颇受热心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作者联系电话:
13309374620(含微信);
注一:
凡是愿全文阅读《敦煌赤子》一书的热心读者,按装“都市头条”,或打开百度、游览器、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点刘志军作品《敦煌赤子》,即可阅读01至500节书稿全文。
注二:
作者起笔名“一 丁”
两字,敬请各位读者关注。
作者严正声明:
《敦煌赤子》网发以来,从来未发作者帐号,从未向读友要过一分钱!凡打着作者的旗号,向读者要钱要物的行为,都是骗子的非法行为!全网共讨之,全民共诛之!!
注三:
作者现在的通讯地址为: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七里镇新三区38号楼二单元502室,望周知。
作者旧址: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郭家堡镇梁家堡村四组20号。
注四:
《山猫》客服热线:
13830706667;
13830153737:
——作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