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典人道看天道
作者/刘斌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卫灵公》
释意
子贡问:“有没有一句话,或者一个字,能让我们在一生中坚持按照去做的?”
孔子说:“那就是‘恕’这个字。就是将心比心,同情,把自己放到与别人相同的情境下考虑,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给别人。不想让它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不要让它发生在别人身上。”
“恕”是儒家思想中推己及人的道德原则,要求个体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设身处地考虑他人感受。孔子将“恕”概括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愿承受的待遇不应强加于他人。
孔子通过否定自身不愿承受的行为模式,建立正向的人际关系。体现了儒家“仁”的实践方法,通过约束自我实现社会和谐。
从历史到当代社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仍具有普遍的价值。
在人际互动中避免言语或行为伤害他人;
在政策制定中考虑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
透过常常省察自己,促进社会公正与和平。
感悟天道
无论何事,想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们,你们就要怎样对待别人,这是天道的教导。
生活应用:
倘若这人与那人有矛盾,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天道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