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这首散文诗,字数不多,却让人读后有种“隽永华彩织锦绣,清新淡雅余芳香”之感受。
这首诗有三大特点:
一.修辞手法运用得当
巧妙运用顶针及回环的修辞手法。给人以清新可爱,超凡脱俗之感。
如:茫茫中,冉冉升起一轮金黄,金黄的旭日渐渐脸红……。再如:冰霜感动得流出汨汩春水……,春水涓涓,汇成浩浩大江……。
这种顶针修辞手法,前一句末尾,作为下一句的开头,像一串串珍珠似的,上传下接,首尾相连,语势优美贯通,给人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含蓄蕴藉
题目是《希望》却在全文中没有“希望”一词。叶燮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于老师这一手法真格是抓住了艺术作品的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无穷的特点。
三.画面感强
镜头由远而近,紧接着春天来了,(……流出汩汩春水,春水涓涓……,汇成浩浩大江,小船悠悠,驰向辉煌。)希望款款而来,江上扬起白帆,向着希望驰航。
于老师不愧为文学大家,以上几点写作手法令吾叫绝!
祝于老师从辉煌中走向更更辉煌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