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周至,金在景
文/张兴海
我不知道天下还有哪个地方的自然风景能胜过周至。天地造化,自然所之,周至的山水风光可以说是“天下独绝”了。古老的县名“盩厔”,据有关典籍解释,“山曲曰盩,水曲曰厔”,说此地“因山水而得名”。山峦与河流的盘曲、婉转、逶迤,以如此的奇美形状,获得县的名称,可见风景的无可媲美。
在我长期的工作接触中,外界人士的评论与赞赏,也多是关乎山水形胜。仔细一想,那闻名天下的道教胜地楼观台,那个老子祠所在的高台,就是老天的赐予.它是一座天然的浑圆而高耸的土疙瘩,独异地伸出秦岭北麓,有一种显眼的别致。正因为它的神奇,才被春秋末年的周王室主掌星象的官员尹喜看中,在这儿结草为楼,观星望气,为后世留下了美妙的传奇,也让这处山岗成为神话般的宝地。在这里游览的,古代有李白、白居易、苏轼等名流,当今有莫言、陈忠实、贾平凹等作家。仙游寺,最早的位置,在黑河之畔,三面环水,地势不高,但是,不论河水如何暴涨,就是不能淹没它的地皮。从它的四周望去,真像一个小小的纽扣儿,缀在河流的中心。在这里驻足的文人雅士,从古至今,名流荟萃。文化革命令这里成了一处废墟,由于周明先生的周旋,王殿斌等人的奔波,仙游寺焕发了生机,迁移了隋塔,出土了舍利子。再说老县城,也是一处天造地设的奇葩。万山密密堆叠,偏偏这里剩下一方平地,站在中央,放眼四周,尽显平阔广袤。你不得不敬服苍天的光顾之心。当初,建了佛坪县城。社会生活的风涛,必然激起地方人文的变化,土匪竟然杀了县官,而且几次得逞,官方只得让路,将县衙搬迁。这倒好,自然风光恢复了恬静,成了一处独妙的干净地方。大熊猫,羚牛,可以自由自在地繁衍生息了。叶广芩在此地住下了,留下了“秦岭一叶”的故旧茅屋。再来看,大陵山,青山,首阳山,后畛子,圆疙瘩山……,这些名山,都有自己独到的形貌,独到的气韵,独到的内涵。
我的家乡富仁,是渭河岸边的条带式河滨。这里,过去的眼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东西。除了广漠的荒滩,浑黄的河水,单一的村落,还有什么可滋炫耀的呢?谁能料到,如今,湿地,珍禽,改造后的藕池荷塘,沙地公园,成了观光的好 去处。出外旅游,看到西藏雪域、新疆戈壁、四川山沟、蒙古草原,这些昔日的贫瘠僻背之地,大有改观,游客熙熙,我惊叹不已。再看周至的沙河水街,在日渐风光的喧闹中声名远扬,你还能说什么?
仔细寻思,金周至,金在景,其实,离不开人的慧眼和巧做。山景,水景,离不开人景。周至人,世世代代的勤苦,世世代代的聪慧,世世代代的勃发,才有了这独绝的景致。

张兴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群众文艺创作中心艺术指导,周至县文联名誉主席,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圣哲老子》(两种版本)、《风雅三曹建安骨》,纪实文学《死囚车上的采访》《岁月留痕》,随笔集《老子与道》《道家宝鉴》,长篇随笔《造纸》(与朱春雨合作),电视文学剧本《月儿圆了》,另创作有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评论集、舞台剧剧本等。其作品曾获柳青文学奖、陕西作协505文学奖、九头鸟文学奖、西安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