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退休生活的“两束光”:教育的火种,阅读的桥梁——读《老年人退休生活的两束光》有感
作者:谢爱华
品读了2025年6期《老年人》杂志的《老年人退休生活的两束光》时,顿觉眼前光亮闪闪,油墨馨香沁润心田。
文章新颖而深刻地将老年大学及智能教育、与杂志转化教育成果喻为退休生活的两束光,精准描绘了终身学习在老年阶段的闭环与升华,令人耳目一新。
第一束光——老年大学与智能教育:点燃求知之火,跨越数字鸿沟。年近五十时单位送我上了省电算会计培训班,当时使用的是五笔字型输入法。因年龄偏大、记忆减退,字根记忆困难,输入速度慢且倍感吃力。2010年退休后,我来到了市老干大学电脑班上学习,幸得刘彩霞老师悉心指导,教会了我用手写输入法,从此以后我操作电脑得心应手,如鱼得水。随着互联网、智能教育迅速发展,让年过七十的我又学会使用电脑编辑文档、微信付款、网购、制作美篇、预约挂号、用AI答疑。
老年大学与智能教育这种模式重新定义了“成功的退休生活”,它指向的是老年人持续的成长、贡献和社会连接。
它为解决老龄化社会中的精神赡养、价值感缺失问题提供了创新思路。老年人不仅是服务对象,更是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拥有者、传播者。
还在于它激活了大脑,提供了社会融入的新途径(尤其智能教育),满足了精神需求,让晚年生活有了新的目标和驱动力。它是赋能之光,帮助老人不被时代抛下中的关键作用。
第二束光——杂志“阅读与教育相结合”:转化成果,深化学习,构建学习共同体。这束光的独特之处——它不仅仅是普通的阅读,而是有目的、有引导地将所学知识(来自第一束光)进行应用、反思和输出。
2025年4月29日,《老年人》杂志组织了一场别具一格的“书香星城·银龄领读者”活动。10位长沙市老干部大学学员代表,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爱之路》《家山》《可爱的中国》《黄帝内经》等经典书籍,以及阅读《老年人》杂志的感悟。
学员杨少校表示,《老年人》的银发作者,用饱经沧桑的笔触,将人生的酸甜苦辣酿成醇厚的老酒,让每个读者都能从中品出自己的故事。
学员何苏南表示,《老年人》思想新锐,内容丰富。“一刊做活老文章”,以老年人的视觉解读国家大事、社会时事,触摸不一样的思想碰撞。
通过这次活动,真正体现了“阅读与教育相结合”,让知识落地生根,照亮日常生活。特别是年过74岁的黎梨学员提升了文化自信,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当她写的《打开老年生活的智慧之窗――读<老年人>杂志有感》一文被选入领读者后,紧张感随之而来,她向主管老年教育的张汉芳老师表示:“我普通话说不好,胆子又小,怕上台后心里更紧张,可不可以请人代读?”张老师亲切鼓励:“别害怕,自己写的文章自己来读更有味道,要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在老师的鞭策和学友的鼓励下,黎梨勇敢地站上舞台。她用真挚的情感分享她的感悟。她的声音或许带着颤抖,普通话也略显生涩,但那份真诚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最终,她荣获了“最佳阅读感悟奖”。这次经历不仅让她收获了荣誉,更让她找到了自己的差距,不甘落伍的她,立即报名了省老干大学朗诵与艺术班,决心提升文化底蕴。
通过阅读激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行动。为知识内化和外显的“催化剂”或“连接器”。两束光的交融——构建终身学习的闭环与晚霞的绚烂。
这两束光是教育的火种,阅读的桥梁,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文中将老年大学及智能教育奉为第一束光,精准无比。它犹如一扇开启新世界的大门,让银龄学子得以系统充电,无论是掌握智能手机跨越数字鸿沟,还是研习书画陶冶情操,都在重新点燃生命的求知之火。这束光,是赋能的起点,让老有所学从口号变为生动的实践。
而更令我击节赞叹的是第二束光——老年人杂志转化教育成果,进行阅读与教育相结合。这绝非简单的信息传递,它是学习闭环的关键一跃。老年大学的学员,将课堂所得——一篇感悟、一幅习作、一项新技能的应用心得——转化为杂志上的铅字或活动报道,这是何等珍贵的成果转化与价值确认!杂志内容又成为延伸学习的教材、交流思想的园地、实践知识的指南(如健康科普、防骗技巧),真正实现了阅读服务于教育,教育成果滋养阅读。
这两束光,一束输入,一束输出;一束点燃,一束燎原;它们交织缠绕,共同编织出一幅终身学习、价值永续的壮美晚景图。这不仅照亮了老年人个体的退休生活,为积极老龄化点亮了一盏极具借鉴意义的航灯。这也启示了我们的社会,必须为老年人创造更多元化的平台,让他们的智慧与潜能得以充分激活、有效转化、璀璨闪耀。
文/谢爱华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谢爱华,笔名开心果、低碳达人 ,女,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原工作单位湖南省新开铺强制隔离戒毒所,退休后文化养老,从2009年至今都在省、市老干大学学电脑等,潜心学习写作,勤于笔耕,热情洋溢地宣传正能量,成为长沙作家协会会员、长市文联诗词学会会员、湖南乡土文学会员、并有作品散见《长沙晚报》(文艺副刊版)及公共网站与社会文化网、市老干大学报刊,也不泛有作品获奖。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