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关心国际教育的话,有个教育视频曾在全世界引起反响,这个视频的名称就是“德国制造的孩子”。这个视频讲的是德国幼儿园的孩子怎么成长的事情。我在这里把这个视频简单介绍一下,然后从这个视频里分析一下德国幼儿教育中怎么体现“高度、厚度、宽度、温度”四度教育的。当然,我的教育观点历来是既不能崇洋媚外,也不能盲目排外,而是要采用五四时代北大“兼容并包”的心态来看待中外教育,做到洋为中用,洋为我用,从而更好地去做所从事的教育。
视频是说一群德国幼儿园的老师想要孩子们了解一下世界,于是让孩子们把全世界重要国家的国旗和地图拿过来,让孩子们选择重点了解哪个国家,孩子们集体投票决定了解美国。然后老师引导孩子们查找关于美国的历史、美国的现在,让孩子们做美国的标志,大家决定去做自由女神像。大家决定之后,老师带领大家撕旧报纸,并带领孩子把报纸粉碎,做成糊状,让孩子们每个人用糊状的报纸搭建自己的自由女神像。经过一段时间后,每个孩子都做好了自己的自由女神像,然后幼儿园长、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到广场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对家长和来参观的人介绍自己做的成果,这就是这段视频的大致内容。
那么,我们能否从这个过程看出教育要有的“四度”呢?我想只要仔细去看,用心思索,是应该看出来的。
教育的高度,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事,自己去做自己的事,自己去经历自己做事的过程,自己去展示自己做的成果。这种全面的全过程的主体性的发挥,是不是教育的高度?不要说多么伟大的人物,就是当代社会最普通人是不是也应该具备这些基本的素养。从小这样长大的孩子,在做人方面,做事方面,人际关系方面,展示自我方面,是不是更符合当下社会和未来社会的需要?实事求是地说,我们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教育注重的是知识和思维,而作为孩子更多的方面做的真的不够。当然,现在已经有很多幼儿园、很多中小学已经认识到自身不足,开始创设条件以孩子本身的本性来成长,成人年的任务是创造环境,让孩子自己去成长,这也是我们教育的进步。
教育的厚度,什么是教育的厚度,我想应该指人品形成和积淀方面的要求,更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在这段视频里没有山呼海啸的口号,有的是细微而系统的行动。如让孩子们寻找多个国家的资料,孩子们投票决定要了解哪个国家。这样长久的积淀后,孩子们会得到什么?会形成对自己的认可,会形成对别人的尊重,会形成对知识的喜欢,会形成对知识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的热爱。在这里孩子们德智美劳好像全都融合在一起了,全都可以一体化发展了。教育应该有的“让孩子成为孩子,让孩子成为适应未来的孩子”这个教育的厚度自然而然在形成中。这对我们的幼儿园到高中的阶段的教育是不是有所启发?我想应该有。
教育的宽度,在这段视频里体现出教育的宽度了吗?我认为体现到了,而且还是系统体现了。教育的宽度在我们的概念中常用来指不同知识的融合,不同能力的融合,甚至有时还指要有跨界的能力。在这段视频里,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事,而且还是集体投票来决定的,这样每个孩子的意愿都得以表达和呈现。全面搜集相关国家的材料正是对这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历史的了解,这是知识的宽度。让孩子动手去做,把理念转化为实践,把抽象转化为具象,然后进行展示,这就是能力宽度。我想这些理念和做法对我们的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都应该有所启发。
教育的温度,教育是需要温度的,这个温度不能过高,过高的喧嚣容易让孩子们难有收获;过低的冷漠容易使孩子们失去对生命的热爱。所以说这里的温度指的是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有情感和价值观念。在这段视频里,老师好像什么都没做,但好像什么都做了。能让孩子动手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动手;能让孩子们展示的,老师和孩子一起展示。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形成了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孩子们探究的热情和老师冷静引导形成教育的智慧。在这样互动中,孩子们的身心得以全面健康成长。老师也收获了职业的幸福。这样的教育境界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教育境界,因为在这样的境界里,每个生命都得以正常的生长、开花,绽放。
所以说,任何国家的教育都有教育的“高度、厚度、宽度和温度”,只是这“四度”是不是符合孩子成长的规律,是不是符合教育的规律而已。当下我们的教育处在大变革的时代,我们面对我们的学生也应该从这“四度”来考察自己是不是做到了符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四度”,符合教育规律的“四度”。
当然,当我们用世界眼光来扫描教育时,我们可以汲取世界范围的智慧来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如当下的时代要求我们培养有中国底色的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必定要求是身心强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世界眼光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也要中国特色,去汲取世界教育智慧来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这样才不负当下的学生,不负当下的教育,不负作为教育者的使命。
作者:贾振才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