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的岁月**
**赵光文**
我是61年4月份入伍,报到北京装甲兵走进军营,驻军在南口北山坡装甲兵技校。
那时候正是国家困难时期,部队上供应也很匮乏,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主食吃的是“赫鲁晓夫面”。那面都是积压发霉多年的小麦磨成的面,蒸出来的馒头,跟黑狗肝一样,一人每餐只有一个小黑馒头,也没有菜,只有酱油汤水。这伙食成了大问题!
那时候我们的校长是少将萧峰和王崇国,是红四军,跟叶帅爬猫耳崖过来的小红军,那时他才12岁。这二位领导让我们开山坡地 种菜,主要是种胡萝卜,说这菜营养价值高,可以当饭吃。我们班就开始用镐斧刨那石头子地,再用筛子筛一下,把大一点的石头疙瘩弄出来堆在一边,剩下的细沙子就可以种了。那时我的身体还非常壮实,个儿不高,但是干起活来不要命,抡那个大镐没问题。有了地了还得弄肥料呀!用大汽油桶,俩人抬着上厕所里掏大粪,往地里浇。那时我的个头小,抬那个200多斤重的大桶,真有点吃力,咬着牙干吧。地整好就下种子,浇上水。很快就长出来了鲜嫩的菜苗。这就是自力更生,发扬南泥湾的精神!这是开学之前最动人的一段。
学校开学我被分配在坦克修理机加工专业。我心里想这个专业我喜欢,可以发挥我的特长,因为我在工厂里干过两年车床,属于机加工。在学校我的营长叫王勤。他40多岁,身体壮壮的,经常到班里去巡视。他看到我经常在看书,有一次他把我叫到办公室,给了我一本字典。这个字典现在我还留着,已经用了60多年啦。每当拿起这本字典,我心里都热乎乎的,想着王老营长那慈祥亲热劲儿,我的眼泪在眼圈里打转,心中真想念他呀!毕业时,我几门功课都是5分(那时是5分制),他把我留下当助教,我很感谢他!
62年至63年,蒋介石要窜犯大陆,扬言派遣特务。北京装甲兵组建战备值班分队,成立了一个独立八营,说是要把最好的干部、技术人员都调到这个独立八营去。我稀里糊涂的也被调进去了。当时口号说是要入闽参战!要把咱们所有的坦克都检修好备战。坦克最关键的地方是传动轴。由于坦克是苏联制造的,那时中苏正较劲,只好自己来加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那个磨损的部位,重新用高强度焊条堆焊上,然后车光再铣出键槽就行了。我们每天都要加工很多个这样的传动轴。传动轴经过焊条堆焊后凸凹不平,还很硬,一般的合金刀上去很快就磨损了,或者是把刀尖打掉了不能用了,这可成了大难题。
我自学了一本苏联出版的高级切削学。讲到这个刀怎么样能抗冲击?我把他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刀刃上做了复刃角,刀尖上也做了圆弧,这样它的面积承受力就加大了,刀的使用寿命显著的提高,比一般的磨刀方法提高了好多倍。营里派来的技术员看了非常高兴。他问我这刀法(或刀具)的来龙去脉,我说这是苏联切削学上讲的一个理论,我在实践当中应用了一下而已,那时我已经是个小副班长了,还被评了一级技术能手,发给了我一个证章,还有五好战士证章。连续两年都是如此。从副班长提升当了班长(老班长张福群退役了,我上来了)。这时营里给我做了一个大牌子,两米高两米宽,上面写着《向赵光文同志学习》,放在我们连 住的 那楼顶上,一进营房 就可以看到。
那时候营里也号召学习毛主席著作。我也不知不觉的成了毛主席著作学习积极分子,熟背老三篇,还在营里做毛主席著作学习积极分子的报告。我报告学习《为人民服务》发言稿里写了一首诗:
“洁如白玉粲如银,
不爱豪门独爱贫。
但使人人增力气,
何辞釜底任加薪。”
我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图回报。组织上把我发展成了党员。入党一年后,为纪念入党一周年,又做了一首小诗:
“男儿坠地志八方,
为国为民献此生。
一朝革命狼烟起,
丹心愿与尽忠良。
记得连队要把我提干,去检查身体。到艰苦奋斗的261医院转了一圈,他们说我血压低,不符合提干要求的条件,副排长也没提成。对此,我无怨无悔。
66年10月,从我们营四点出发,开始了野营训练。向狼牙山进发。400里呀,一步一步的走向了狼牙山。住民房,喝井水,投弹,射击,游泳训练,学习古田会议决议,讨论突出政治落实到哪里?学习军委扩大会议决议和中央批示等等,一路学习,一路训练。8月13日到达易县,住在狼牙山脚下的南娄山村。第2天要攀爬狼牙山顶峰。我是尖刀班的班长,带头向上 爬‘阎王鼻子’、‘小鬼脸儿’、‘奇盘坨’,太险峻了!你们听这几个名字就知道这地方多么特殊、多么难爬呀。现在想起来都不知道当时没有路是怎么拽着藤条、荆棘爬上去的。我们还真的在山顶上照了张黑白照片。
在狼牙山,我写了一首古风:
“奇峰绝壁狼牙山,
雄伟壮丽好山川。
英雄献身为革命,
高峰战士千古传。
英雄气概惧寇胆,
视死如归创江山。
立志做好接班人,
永保红旗代代传!
走访狼牙山,英雄话当年。
感人肺腑事,件件记心间。
攀上狼牙山,战士立誓言。
学习英雄志,革命勇向前!
我们要立志 胸怀祖国为世界,主席著作天天学,鞠躬尽瘁干革命,粉身碎骨不变色!
瞻仰烈士碑,倾听斗争史。
心潮在激荡,热血在沸腾,
敬爱的先烈,我向您宣誓:
一定要把红旗插遍全世界。”
“四十六天去野营,
爬山涉水访奇情。
田家多少欢心事,
尽在相逢一笑中。”
这一段是我在军中最称心如意的时光。
我们连指导员和连长都姓朱,因为跟他们接触的少,也没谈过话,所以连他们的名字都没有记住。副连长吕瑞波。现在吕副连长还健在,连长和指导员都过世了。回想这一段,我是踏踏实实干工作、卖力气,不怕苦,不怕死,学毛著,写血书要求参战!忠心报国,其志不移。“男儿志许国,方为大丈夫!”的思想,占据了我的心灵,融化在了我的血液中。传统的精忠报国爱国主义思想,再加上毛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完全彻底的精神,学白求恩,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至今没有变化,可为根深蒂固。特写小诗以明志:
“戎马沙城铁甲军,
北山学业亦超群。
诗词浪漫书画史,
何愁岁月不识君!”
64年大比武过后,我又被调到了沙城装甲兵修理厂。这个厂是刚开始选址建设,去了就是建营房,我也没什么用武之地了。66年,文化大革命,领导派我去长寨子村支农。那里的农民很穷,吃饭都是红薯加酸菜,吃了就胃反酸水,真不知道他们那里的农民是怎么熬过来的!我提出来要让他们多养羊,因为他们那都是山坡地,只有山草,别的什么都没有,粮田很少,一小块一小块的,只能种点耐干旱的红薯、谷子,靠天吃饭。多养羊可以增加收入,使家家有点零花钱,改善生活。结果我被手下的一个兵汇报了,说我思想右倾。领导把我调回来了,我无奈就要求复员,从此结束了我的部队生活。
2025年6月27日夜深深,85岁老兵赵光文于《苦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