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前夕一早,我们与画家徐玉正一行三人怀着满心的期待与敬仰,踏上了前往高密文化中心探访著名画家张卫东先生的旅程。一路上,大家兴致勃勃,对即将见到的这位艺术大家充满了好奇,纷纷畅想着与他交流艺术的美好场景。
中午十时许,我们终于抵达高密体育文化中心。远远地,便看到张卫东老师面带亲切而热情的微笑,早已等候在那里。一见面,张老师就快步迎上,与我们一一握手寒暄,他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话语,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随后,张老师将我们带进了高密市文博画院。
踏进门的那一刻,我们的目光立刻被整个大厅及长廊壁上琳琅满目的书画作品所吸引。那一幅幅精妙绝伦的画作,或大气磅礴,或细腻入微,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令人目不暇接,心潮澎湃。张老师微笑着向我们介绍,他的个人画展刚结束,部分参加国展的作品也才刚刚运回来。言语间,既有对展览成功举办的欣慰,更流露出对艺术创作的无限热爱与执着。
走进张老师的工作室,一股浓郁的墨香扑面而来,瞬间将我们包围。画案上,一幅正在创作的扇面格外引人注目,那灵动的线条、精妙的构图,即使在这闷热的天气里,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沁人心脾的凉意,仿佛置身于清幽的艺术之境。张老师热情地拿出陈存已久的老茶,为我们沏茶倒水。茶香四溢间,氛围愈发融洽,我们围坐在一起,仿佛是相识已久的老友。
张老师一与我们碰面,那股亲切劲儿便扑面而来,仿若许久未见的至交挚友,交谈间,张老师只要谈及绘画,便会徐徐向我们道来他那满是故事与坚持的书画人生。
张卫东,号水泊渔人,1960年生于山东高密,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16年,他进入清华大学齐辛民工作室学习深造大写意花鸟画创作,如今身兼数职,不仅是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齐辛民工作室助教、齐辛民艺术中心大写意花鸟画高研班助教,还担任荣宝斋画院访问学者齐辛民工作室助教等重要职务,同时也是高凤翰艺术研究院艺术顾问、潍坊市美术家协会理事等,现任高密市文博画院院长。他始终坚信,最好的老师是临帖和坚持写生,唯有勤学苦练,才能厚积薄发。
原来,张老师自小就对美术有着浓厚的热爱。作为城里人,中学毕业后,他便拥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生活安稳,吃穿不愁。但他并不满足于这样平淡按部就班的生活,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了绘画学习中。四十多年前,在高南县文化馆举办的美术创作学习班上,张老师与众多热爱艺术的伙伴们,在城乡结合部一个叫做“南河湾”的马车店中,开启了艰苦却充实的学习之旅。那时的吃住条件十分艰苦,但大家每日在老师的指导下潜心作画,努力学习,朝气蓬勃,满怀着对艺术的理想与干劲。在高密县城的大街小巷、火车站及其邻近的乡村,总能看到张老师拎着画板和画笔颜料,和伙伴们穿梭其中的身影。无论春夏秋冬,顶着风吹日晒、阴晴雨雪,他们依然乐此不疲,口中还不断吆喝着当时流行的歌曲曲调,尽情享受着绘画带来的快乐,也默默承受着其中的辛苦。按照老师的要求,他们每天坚持传统临摹、对景写生,做构图练习,学习基本理论,揣摩相关资料,相互探讨绘画技艺和审美思想。张老师常常说:“哪怕有一点点的爱好,只要不停努力,总会有好的收获。”
然而,张老师学习绘画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社会变革带来工作变更,昔日的绘画朋友圈也逐渐散去,生存压力和艺术追求的双重挑战摆在眼前。但他以常人难以理解的毅力坚守着初心,面对浮躁的社会现象,他稳住内心,利用各种机会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力,参观博物馆、观摩艺术展览、参加绘画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到了1990年代,张老师开始向绘画艺术的深层次探讨,追求更高的美学趣味。他重新解读和临摹徐渭、八大山人、齐白石等名家作品,坚定地追寻着自己的艺术初心。功夫不负有心人,自2010年以后,他的《峥嵘岁月》《双趣图》《万年浦江》等系列作品不断在全国各层级重要展览亮相,获得了同行、师友的好评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张老师的创作,既扎根于传统,又紧扣时代脉搏。他在传统文人画题材中不断创新,如对野芦苇的描绘,跳出了传统文人画的藩篱,诠释出独特的文人精神。在形式上,继承传统优秀技法的同时,又融入现当代构成理念。近年来,他以民族民间艺术为内容和形式创作的系列作品,更是在传统面貌下透露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像《故乡记忆·年画》将高密传统民间人文情怀与现代综合材料相结合;《名伶荟萃梨园春》以独特的构思重新解读传统戏剧,体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审美追求和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
临近中午,张老师在充满胶东特色的《聚仙閣》设下丰盛的海鲜宴热情款待我们。餐桌上,一道道新鲜肥美的海味佳肴令人垂涎欲滴,每一道菜都饱含着张老师的盛情。用餐结束后,张老师还赠予我们当地极具特色的工艺泥玩——高密泥老虎。这泥老虎又称泥叫虎,是山东潍坊高密市聂家庄传承已久的传统泥塑工艺。它色彩艳丽、造型憨态可掬,轻轻一捏还能发出清脆的叫声。张老师笑着说,这泥老虎不仅是一份纪念,更承载着高密的乡土文化和美好祝福。
此刻,又想起前不久二位老师在枣庄峄城跟齐辛民国画大师参加写生培训班的点点滴滴。齐老年逾九十一岁高龄,却依然精神矍铄,亲自向张卫东老师、徐玉正老师等学员们传授大写意花鸟画的技法。课堂上,齐老一边挥毫泼墨,一边谆谆教导,从笔墨运用到构图立意,毫无保留地分享着自己毕生的艺术经验与感悟。两位老师认真聆听、潜心研习,他们满怀热忱,决心以此次所学为基础,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积极筹备参加北京齐老画展及枣庄榴园画展,为齐家班增光添彩 。
不知不觉,时间在热烈的交谈中悄然流逝。离开时,我们满载着对张卫东老师艺术人生的感动与敬佩,怀揣着这份珍贵的情谊和充满文化韵味的礼物踏上归程。张老师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创新,在丹青世界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安心之所,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位艺术家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相信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张老师定能继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艺术的天空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访画家张卫东先生
高密寻贤沐墨光,长廊妙笔韵流芳。
南河旧忆初心炽,艺海新程雅意彰。
笔底芦花生逸趣,案前茶暖话沧桑。
齐师传艺添佳翼,再绘丹青续锦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