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治理黄河献策
黄委会: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在山东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着中华文明,称为“母亲河”。黄河又是一条灾难河,曾吞没了无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人类从古代大禹治水至今,不能驯服其烈性(洪水、泥沙、断流、污染)供参考。
首先说明,治理黄河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作。
一、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黄河流域应种草种树,退耕还林,山沟垒堰,这样能保持水土,涵养水分,抗旱防涝,减少泥沙入黄,降低下游河床抬高速度。
二、在黄河中游,要多建水库,蓄水以互相调节,除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水库外,再建2个水库,用于防洪、蓄水、缓泄,天涝时进行蓄洪可减轻对下游堤坝的压力,天旱时泄洪保持河道不断流。
三、在黄河下游修2条黄河入海道(落差可行),既可灌溉,又能分散黄河泛滥时对下游的威胁。
四、黄河下游要改道,改变“悬河”局面。黄河泥沙历经1.7亿余年冲积,形成了华北平原。近几百年内人为筑坝设防只是权宜之计,河中泥沙根除不净,使河床抬高,筑坝也随之提高,悬河加剧,如每年抬高40厘米,再过几千万年,河床高度可超过喜马拉雅山,这样高的河床怎能不祸及子孙?只有改道,轮流筑坝设防才是长远办法。
五、可在黄河中游水库内取沙,拉到水库两边山外,用于造田、建设,以减少黄河下游泥沙的沉积。
六、随着经济的发展,黄河污染也日益加剧,如何解决污染问题?必须把流入黄河流域内的污水集存,经治理,才能排放,污物要深埋,才能使黄河水污染不超标。黄委会成立黄河治污监督大队,配合沿黄地域的省、市环保部门的污水处理工作。
这6种办法,可做长远规划,分类逐步实施,最终可达到“堤坝不决口,河床不抬高,污染不超标,河道不断流”的目标。
如黄委会能给我提供一部分条件,我可提供具体的《黄河流域生态规划图》、《黄河中游多建水库位置图》、《修引黄入海排洪渠》、《黄河下游河床改道方案》。
卢化南
2001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