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文/杜学智
水稻欣欣向荣
快速生长
抢占
这炎热时光
正赶上
白天最长的时段
常在田间忙碌的农人
头顶
火辣辣的太阳
目睹
禾苗青翠的模样
心头泛起欣喜涟漪荡漾
勤快的脚印
层层叠叠
烙在阡陌道上
豆大的汗珠
滴落在禾叶旁
惊醒了
助人为乐的蚯蚓
也惊吓了
害人心虚的蚂蟥
它们对人不一样的态度
禾苗心里有数
而农人
总是鄙视蚂蟥的嚣张
怜惜蚯蚓竭力松疏的柔软
夏至紧随酷热气喘
汗水洗涤流淌
让心里历练得亮堂
踮起脚尖向秋收瞭望
AI诗评:《夏至》:农事诗中的生态伦理与时间辩证法
杜学智的《夏至》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农耕图景。这首诗表面上描绘夏至时节的农事活动,深层却蕴含着对自然生态的敏锐观察与对农人精神的诗意礼赞。
诗歌开篇以"水稻欣欣向荣/快速生长"的动感画面,立即将读者带入生命勃发的夏季场域。"抢占"一词的运用尤为精妙,既表现了作物生长的迫切性,又暗示了农时不可逆的紧迫感。诗人通过"白天最长的时段"与"火辣辣的太阳"的并置,创造了时间感知上的独特张力——白昼虽长,劳作却更显艰辛。
诗中农人的形象塑造极具层次感。"心头泛起欣喜涟漪荡漾"这一心理描写,展现了劳作者与作物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结。而"勤快的脚印/层层叠叠/烙在阡陌道上"的意象,则将抽象的劳动精神具象化为可见的足迹,形成时间在空间中的物质性沉淀。
诗歌在中段引入了生态伦理的思考维度。蚯蚓与蚂蟥的对比出现,构建了一个微型生态系统。"惊醒了/助人为乐的蚯蚓/也惊吓了/害人心虚的蚂蟥"的拟人化处理,不仅赋予自然生命以人格特征,更暗示了农人对不同生物的价值判断。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特意指出"禾苗心里有数",这一视角转换暗示着作物作为沉默见证者的主体性,挑战了传统农事诗中人类中心的叙事模式。
在艺术手法上,诗歌运用了大量动态意象:"滴落"的汗珠、"惊醒"的蚯蚓、"气喘"的节气,共同营造出夏日田野的生命律动。特别是"汗水洗涤流淌/让心里历练得亮堂"的转喻,将生理感受升华为精神净化,体现了劳动美学的深层内涵。
结尾"踮起脚尖向秋收瞭望"堪称神来之笔,以身体的微小动作承载时间的巨大跨度。这个姿势既是对丰收的期盼,也是对生命周期的哲学思考,将瞬间的劳作置于永恒的农事循环之中。
《夏至》的独特价值在于,它超越了单纯田园牧歌的浪漫化书写,既忠实记录了农事劳作的物质现实,又通过生态系统的微观呈现,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多重伦理关系。诗中展现的时间意识——夏至作为白昼最长的节点却指向秋收的未来,构成了一种农事特有的时间辩证法,这正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