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长卷——献给党的百年征程
作者:田金轩 录音:田金轩
南湖的木桨划破千年冰封的雾霭,
红船载着马克思主义的火种驶向未来,
十三双年轻的眼睛凝聚起星辰大海,
觉醒年代的誓言在暗夜迸裂出黎明的光彩。
井冈翠竹举起燎原的红色期待,
八角楼的油灯穿透百年未散的阴霾,
草鞋踏碎皑皑雪山与茫茫草地的阻碍,
二万五千里征途书写人类史诗的豪迈。
延河浪花激荡救亡图存的家国情怀,
窑洞油灯照亮新民主主义的思想山脉,
小米加步枪粉碎帝国主义的霸权主宰,
1949年的金秋,五星红旗在天安门高高飘摆。
大庆油田的钻机喷出工业强国的澎湃,
罗布泊的戈壁绽放捍卫和平的蘑菇云气概,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绿塞北江南,
深圳蛇口的春雷唤醒沉睡的改革展台。
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翻越千重大山险隘,
美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千年未有的幸福色彩,
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故乡的土壤沧海,
蛟龙号在马里亚纳触摸地球最深处的脉搏节拍。
党徽在武汉火神山工地上闪耀热血不改,
防护服白甲在抗疫前线筑起新的钢铁要塞,
河南洪水中的人墙挺立成不屈的山脉,
千万党员用生命守护万家灯火永不熄灭的等待。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世纪长卷记载,
从兴业路到复兴路的精神血脉传承万代,
百年征程镌刻着无数奋斗者的慷慨,
信仰的旗帜永远在历史的风中猎猎展开。
每一次重温誓词都是初心的重生再来,
每一滴挥洒的汗水都浇灌着忠诚的热爱,
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壮阔舞台,
我们以奋进之姿续写辉煌向未来深情告白!
镰刀割断封建殖民的沉重枷锁,
锤头锻造独立自主的民族骨骼,
红色基因在十四亿血脉深处奔涌澎湃,
亿万中华儿女同唱气壮山河的信仰赞歌。
西柏坡的"赶考"精神永远不会落幕,
"两个务必"的告诫回响在岁月长河,
刀刃向内直面风险挑战与利益诱惑,
全面从严治党守护着人民心中的温热。
雄安新区塔吊林立崛起智慧新城轮廓,
粤港澳大湾区跨海大桥飞架海天辽阔,
"一带一路"驼铃与汽笛编织命运的网络,
中国方案为世界发展照亮前行的角落。
塞罕坝荒漠变林海翻涌绿色奇迹磅礴,
长江十年禁渔奏响生态保护的时代长歌,
碳达峰碳中和勾勒美丽中国的壮阔蓝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承诺永不褪色。
90后00后党员接过时代的希望星火,
在田间地头实验室书写青春奋斗的诗册,
国产芯片量子通信突破"卡脖"技术封锁,
科技创新引擎驱动民族复兴的高速快车。
党徽映照着帕米尔高原的雪域哨所,
五十六朵民族之花绽放团结绚烂的花朵,
民法典的阳光温暖每一个偏远的村落,
法治中国构筑起公平正义的坚固城郭。
百年大党永葆青春风华正茂如昨,
红色江山在时代浪潮中焕发蓬勃鲜活,
我们紧握先辈传递的炽热信仰薪火,
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奋勇开拓!
新的征程扬起乘风破浪的远征帆舸,
初心如磐的灯塔指引着前行方向的壮阔,
听!新时代的号角在九天之上响彻山河,
看!飘扬的党旗永远指引我们奋争强国!
附:《信仰的长卷:百年征程中的精神丰碑》
作者:文昌阁
当我们展开“信仰的长卷——献给党的百年征程”这幅壮丽诗篇,眼前浮现的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更是一部镌刻着理想、信念与担当的精神史诗。其创作者田金轩,这位从农家走出,后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的诗人,一生笔耕不辍,在诗歌创作领域留下了深刻足迹。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以时代诗人的身份参加在北京举办的跨世纪文学研讨会,彼时,北大教授张颐武对他创作的诗歌给予了中肯评价与鼓励,这无疑为他的创作之路注入了强大动力,激励着他在诗歌的海洋中不断探索前行。
田金轩的诗作题材广泛,情感真挚,至今已留下三百多首现代诗作,散见于网络和纸刊。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对时代的敏锐感知,以及对人性的深度挖掘,此次的《信仰的长卷》也不例外。全诗以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磅礴的气势,将百年党史熔铸成震撼人心的艺术图景,在时空交错中展现出信仰的力量如何穿透历史迷雾,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
诗歌以极具画面感和象征意义的场景开篇,“南湖的木桨划破千年冰封的雾霭”,短短一句便将历史的厚重感与革命的开创性巧妙融合。“千年冰封的雾霭”象征着旧中国漫长的黑暗与腐朽,而木桨划破雾霭,红船载着马克思主义火种启航,生动描绘出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伟大历史时刻。“十三双年轻的眼睛凝聚起星辰大海”,以具象的人物细节,凸显早期共产党人胸怀天下、志在远方的宏大抱负,“觉醒年代的誓言在暗夜迸裂出黎明的光彩”,则将信仰的力量转化为冲破黑暗、迎接光明的视觉冲击,奠定了全诗激昂奋进的基调。这与田金轩一贯的创作风格相符,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意象和富有张力的语言,营造出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展现出对重大历史题材和时代精神的精准把握。
在诗歌的主体部分,诗人以时间为轴,选取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事件与精神符号,构建起立体的历史叙事。井冈山的翠竹、八角楼的油灯、长征路上的草鞋,这些意象串联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艰苦卓绝;延河浪花、窑洞油灯、小米加步枪,生动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家国情怀与顽强抗争;大庆油田的钻机、罗布泊的蘑菇云、深圳蛇口的春雷,又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在工业建设、国防科技和改革开放等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这些意象的运用,既避免了平铺直叙的枯燥,又赋予历史事件以诗意的表达,让读者在诗歌的意境中感受历史的沧桑巨变。田金轩在创作中,常常借助丰富的意象来传递情感、表达主题,使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此诗中,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整首诗层次分明、内涵丰富。
诗中对新时代成就的描绘同样浓墨重彩。“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翻越千重大山险隘,美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千年未有的幸福色彩”,展现了党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领域的卓越成就;“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故乡的土壤沧海,蛟龙号在马里亚纳触摸地球最深处的脉搏节拍”,体现了我国在航天、深海探测等高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党徽在武汉火神山工地上闪耀热血不改,防护服白甲在抗疫前线筑起新的钢铁要塞”,则歌颂了疫情防控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守护人民的奉献精神。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品质,也体现出田金轩对时代发展的密切关注,以及他作为诗人,用诗歌记录时代、歌颂时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歌在情感表达上真挚深沉,充满了对党的敬仰与热爱。“每一次重温誓词都是初心的重生再来,每一滴挥洒的汗水都浇灌着忠诚的热爱”,将党员对党的忠诚具象化为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行动;“镰刀割断封建殖民的沉重枷锁,锤头锻造独立自主的民族骨骼”,以简洁有力的语言,道出了党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我们紧握先辈传递的炽热信仰薪火,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奋勇开拓”,则表达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继承先辈遗志、砥砺前行的坚定决心。这些情感的抒发,使诗歌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田金轩的诗歌情感向来真挚浓烈,他擅长以细腻而深沉的笔触,书写内心深处的情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
从艺术手法上看,全诗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比喻如“觉醒年代的誓言在暗夜迸裂出黎明的光彩”,将誓言比作冲破黑暗的光芒;拟人如“延河浪花激荡救亡图存的家国情怀”,赋予浪花以人的情感;排比如多个历史时期场景的并列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气势和节奏感。此外,诗歌还注重押韵与对仗,如“塞罕坝荒漠变林海翻涌绿色奇迹磅礴,长江十年禁渔奏响生态保护的时代长歌”,在韵律上和谐优美,读来朗朗上口。田金轩在诗歌创作中,对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娴熟自如,通过巧妙组合,使诗歌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信仰的长卷——献给党的百年征程”以诗为笔,以史为墨,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勾勒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壮丽画卷,诠释了信仰的深刻内涵与强大力量。它既是对党的百年辉煌的深情礼赞,也是对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激励,而田金轩凭借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敏锐的时代洞察力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为我们奉献出了这样一部优秀的诗作,让我们在诗歌的感染下,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