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7月1日上午9点,由孟子教育研究院主办的“三湖教育论坛”第31期线上论坛如期开坛。边陲名师王朝怀用心用情用智全程主持了论坛。在对第四个环节研讨时,当代教育思想家及实践家、孟子教育研究院院长孟国泰首先抛出的话题“做有温度的教育”成为论坛焦点。孟国泰提出教育温度源于学生自爱自育,引发众人共鸣。刘发伟分享点燃学生内心火的经验,郭丽阐述管理实践。大家还围绕教育管理温度展开探讨,一致认为自育是教育温度关键,自管自理是管理真谛。这场论坛思想碰撞,为教育实践指明新方向,值得深入品味与借鉴。
孟国泰:做有温度的教育,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和灵魂的触碰,是有温度的。然而,教育的温度并非仅仅来自教师,更源于学生的自爱与自育。没有自爱的温度,何来教育的温度?因为自爱,所以自育;因为自育,所以教育。有人说:“教书交给机器,育人交给教师。因为机器是冰冷的,教师是有温度的。”其实不然。真正的教育是自教自育,如果自育不起作用,再有温度的教师也无济于事。如果自育起作用,面对再冰冷的机器,也可以活得热火朝天。教育的温度,是学生内心的热爱和追求,是他们对创新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情,是他们在自我成长过程中的自信和勇气。
王朝怀:(竖起了两个大拇指)
程建军:(竖起了三个大拇指)
郭丽:(竖起了三个大拇指)
王朝怀:自教自育是温度教育的前提,温度教育是自教自育的催化剂!
刘发伟:当了多年班主任,太懂了!再温暖的叮嘱,抵不过学生自己觉醒的瞬间。我常做的,就是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用周记倾听他们的困惑,借班会分享成长故事,让每个孩子看见自己的价值。当学生学会自爱自育,班级就成了有生命力的磁场,这才是教育温度的真正模样!
程建军:真实感受!
王德增:刘发伟老师讨论得好,接地气!
王朝怀:有了自我觉醒,教育才有温度。文艺复兴正是人的自我觉醒,才会有人的辛福追求!近代中华民族在刺痛中觉醒,才有了今天的民族复兴阔路。从历史到现实,再到未来,都是如此!自育是永远不灭的火种!
孟国泰:没有自我觉醒、没有自尊自爱,再高的教育温度也是一厢情愿,自作多情!
王虎:(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郭丽:作为校长,我认为“做有温度的教育”不仅是理念倡导,更是对教育本质的坚守与践行。教育的温度,源于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与呵护,落脚于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校园中感受到关爱、获得成长的力量。从管理实践来看,有温度的教育需要构建温暖的校园生态。学校通过打造“心灵加油站”“师生共餐日”等特色活动,搭建起师生、生生间情感联结的桥梁;在课程设计上,将劳动教育与志愿服务结合,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帮扶,让学生在奉献中体会温暖,传递温暖。同时,关注教师成长同样是教育温度的重要体现。学校定期开展教师心理沙龙、教学经验分享会,帮助教师缓解压力、提升教学幸福感,只有教师心中充满温暖,才能将这份温度传递给学生……
孟国泰:教育的温度,是自育的温度(自温)。有了自温,再冰冷的人工智能,同样热气腾腾。正如刘发伟老师所言:“再温暖的叮嘱,抵不过学生自己觉醒的瞬间。”学生觉醒的瞬间,就是教育温度升腾的奇观!
刘发伟:至理名言!另外带班多年,最难忘的就是学生眼中突然亮起光芒的那一刻。或是解开难题的顿悟,或是突破自我的蜕变,或是读懂文本的共鸣……这些觉醒瞬间,让教育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师生心灵共振的温暖回响,是比任何教学技巧都珍贵的教育奇观!
王朝怀:说得极是——温暖回响!
郭丽:做有温度的教育:以唤醒之光点燃成长之火。教育的真谛,不在于冰冷的分数与刻板的规则,而在于用爱与关怀为学生构筑温暖的成长港湾。但有温度的教育绝非单方面的情感倾注,若缺失学生的自我觉醒与自尊自爱,再炽热的关怀也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温柔。真正有力量的教育,应当是温暖与唤醒的双向奔赴,让每个生命都能在尊重与包容中舒展,绽放独特的光彩。有温度的教育,始于对学生个体的尊重与理解,更在于激发其内在的觉醒。教师俯身倾听学生的困惑与梦想,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用温暖的目光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赋予他们自信成长的力量。但这份温暖的终极目标,是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种———当学生因成绩落后而沮丧时,鼓励不仅是安慰,更是引导其反思学习方法、主动寻求突破;当他们展现出独特的兴趣特长,支持与引导的背后,是唤醒其对自我价值的认知,让自尊自爱成为成长的内驱力。没有学生自我觉醒的呼应,教育的温度终将沦为徒劳。课堂是传递温度的重要阵地,也是培育自我觉醒的沃土。教师以饱满的热情传递知识,将抽象的概念化作贴近生活的故事,用幽默与智慧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包容不同的思维碰撞。但温度的传递不仅在于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更在于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自身潜力,在试错中学会对自己负责。当学生开始主动思考、敢于挑战权威,当他们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为不足而自省,教育的温度才真正转化为改变的力量……做有温度的教育,是教育者对初心的坚守,更是对教育规律的深刻理解。这份温度,只有与学生的自我觉醒相遇,才能驱散成长中的迷茫;只有唤醒学生的自尊自爱,才能让教育真正成为照亮心灵的火炬,培育出心中有爱、眼中有光、脚下有路的时代新人。
王朝怀:我们多侧重于师生教育,教育管理的温度如何体现?
孟国泰:最好的管理是自管自理。学生能够自管自理,教育管理的温度自然蒸蒸日上!
王朝怀:那管理者之间呢?或者教师之间呢?
孟国泰:管理者,同样也是自管自理。我们的教育管理现状:几乎都是教育者忙着管理别人,而忘了管理自己!
刘发伟:太有共鸣了!在基层一线,常遇“纸上谈兵”式管理,耗费精力却难落地。教育管理不该是自上而下的指令,管理者若不躬身自省、提升专业,再好的理念也成空谈。唯有管理者先学会自我约束、专业精进,以自身为范,才能带动团队,让温度教育从口号化作真实的教育生态。
王朝怀:温度教育的终极目标实现自育!
文晓龙:自育是最高级的管理!
孟国泰:最好的教育是自教自育,最好的教学是自教自学,最好的管理是自管自理。最好的评价是自评自价。
顾留:(竖起了两个大拇指)
孟国泰:(对刘发伟说) 你不是滇中一先生,你是滇中一奇才!
王德增:刘发伟(滇中一先生)是孟院长的老乡,文笔非常好!
王朝怀:(竖起了三个大拇指)
孟国泰:(闭坛的时间已经超时10分钟)朝怀,时间已超10分钟,还不想闭坛吗?
王朝怀:还在回味……
这场“三湖教育论坛”虽已超时,但教育的思索永不停歇。从对教育温度本质的探讨,到如何将其融入教学、管理实践,大家各抒己见、碰撞智慧。自教自育、自管自理等理念,如明灯照亮教育前行路。它让我们明白,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滋养与唤醒。期待这些真知灼见能化作实际行动,在教育的田野上培育出更多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新时代栋梁,让有温度的教育之花处处绽放。
青力评论
在2025年7月1日“三湖教育论坛”第31期线上研讨中,孟国泰就“有温度的教育”做了深刻阐述,核心围绕“教育温度的本质源于学生的自爱与自育”展开。他指出:
1. 教育温度的本质在于学生内心的自我觉醒与自爱,缺乏自育的“温度教育”只是“一厢情愿的温柔”,并强调:自教自育是教育的内核,再温暖的外界干预也无法替代学生的自主觉醒。
2. 管理层面的温度逻辑被拓展至教育治理,他提出“最好的管理是自管自理”,批评当前教育管理中“重管他人、轻管自我”的失衡现象,呼吁管理者以身作则、实现“专业精进与自我约束的双向突破”。
3. 回应实践案例时,他特别赞许刘发伟老师“点燃学生内心火种”的基层经验,称其为“滇中一奇才”,并延伸阐释:教育奇观不在技术堆砌,而源于学生眼中突然亮起的光芒——那是自我觉醒的瞬间,是教育温度的终极见证。
孟国泰的论述既延续了其一贯强调的“思想先于技术”的教育哲学,又结合当下教育实践中的现实痛点,为“做有温度的教育”注入了更具操作性的行动指向。
整理:青力
责编: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