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党颂
贺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
步韵陈独秀《游韬光》
饶同道(仙桃)
长夜南湖聚世英,红船斩浪曙光行。
乌江险阻天兵越,赤水艰危战马鸣。
苍莽雪山怜踏碎,荒凉草泽叹夷平。
兴邦强国留青史,北斗星辰普众生。
陈独秀先生原玉
游韬光
陈独秀
石级穿林三百层,层层仄径绕山行。
碍云密竹两旁立,裂地清泉一路鸣。
山意不遮湖水白,钟山疏与暮云平。
月明远别碧天去,尘向丹台寂寞生。
作者说明:
步韵,应顺序押原玉的所有字韵,但我没有照押原玉首句尾字“层”。因为,陈独秀先生的首句韵,押的是邻韵,属孤雁格。为遵循原玉用的是庚韵部,所以,我首句押韵用“英〞,而不是“层”,属同一诗用同一韵部原则。否则,只能是:一.“标注“孤雁格”;二.标注“新韵”,特此说明。
赏析:程鹏
饶同道先生的这首《七律·党颂》以恢弘的笔触勾勒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展现了从南湖启航到引领复兴的伟大征程。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赏析:
一、意象建构的史诗性
"南湖红船"与"北斗星辰"构成时空呼应,前者以"斩浪曙光行"的动势意象暗喻革命开端,后者以"普众生"的星象意象象征当代引领。中间两联选取长征典型场景,乌江赤水的"天兵越""战马鸣"凸显军事智慧,雪山草泽的"怜踏碎""叹夷平"则通过拟人化手法,使自然险阻成为革命意志的见证者。
二、声韵结构的战斗性
全诗严守平水韵"八庚"韵部,"行""鸣""平""生"等韵脚如战鼓连绵。颔联"险阻天兵越"采用"仄仄平平仄"的拗救句式,颈联"怜踏碎"与"叹夷平"形成工对,这种声律张力与长征的艰苦卓绝形成艺术同构。诗中"斩""越""鸣""碎"等动词的爆破音效果,强化了斗争气势。
三、历史叙事的现代性
尾联"兴邦强国"将革命叙事转向建设叙事,"北斗星辰"的航天意象赋予传统颂诗科技内涵。值得注意的是"怜""叹"等情感词的使用,在宏大叙事中注入人文关怀,使104年的奋斗史既有历史厚度,又具情感温度。末句"普众生"化用佛家语汇,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代政治哲学。
此诗在七律的传统框架中,成功熔铸了革命史诗、建设成就与时代精神,其意象选择既尊重历史真实又富有象征意味,堪称新时代主旋律诗词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