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讯(文/清风)七月盛夏,炽热的不只是天气,还有济宁书画研究会艺术家们喷薄的创作激情。副会长吴玉以“太行雄姿”为主题,运用传统技法,加之创新理念,铺展出一幅气吞山河的时代画卷,将巍巍太行的筋骨与中华民族的魂魄凝于笔端。
吴玉中国画以“斧劈皴擦显山势,水墨氤氲孕灵气”著称。在本次创作中,他以遒劲的焦墨勾勒太行绝壁的嶙峋险峻,又以淡彩晕染云海松涛的磅礴诗意。刚柔相济的笔触,正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精神的生动诠释。研究会党支部书记卢成林表示:“太行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吴玉用传统技法表现其雄浑,是对文化根脉的致敬。”
卢成林在接受采访中道破关键:“太行山承载着红色基因、生态奇迹、民生史诗三重底色。”
- 这里是八路军抗日的烽火战场,悬崖沟壑刻满英雄史诗;
- 这里有郭亮村挂壁公路等人间奇迹,彰显人民伟力;
- 如今青山变“金山”,写生基地带动村民致富,艺术与乡土共生共荣。
笔墨当随时代,画太行即是画中国——它的沧桑、奋斗与新生。
卢成林最后说:“**当吴玉的墨色遇见太行的魂魄,我们画的不仅是山,更是中华文明的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