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堂里的先生》
作者:月亮的心
六月二十四日,被誉为台湾流行音乐教父的陈彼得先生走了,享年八十二岁。
六月的天空格外炽热,亦如陈彼得先生那颗热爱祖国的拳拳之心。六月的天空是潮湿的,亦如那绵绵的梅雨,用一场场悲壮的呜咽,化作送别一代音乐泰斗的挽歌。
与陈彼得先生“初识”,是在网络视频里。
看着他拿着一把吉他,雪白的胡须,一双迥然有神的眼睛闪着光。看他老僧入定,气定神闲坐在台上一首挨着一首唱《一剪梅》、《乡愁》、《三百六十五里路》、《迟到》、和《一条路+归来组曲》……
陈彼得先生唱歌时候的神态酷极了。
而我,一下子被陈彼得先生的天籁之音震撼,冻僵的灵魂也顺势复活,生出一片鲜苔的嫩绿。那些舒缓的旋律空旷、燎原,促使我探秘,想要更多了解这个音乐前辈的艺术生涯。
陈彼得,原名陈晓因 ,一九四三年出生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祖籍广东潮阳,长于中国台湾眷村。流行乐男歌手、著名作曲家及唱片制作人。
陈彼得是一个爱国音乐者。在八十年代末的“返乡潮”中,也就是一九八七年,台湾开放探亲政策,陈彼得先生作为最早一批回大陆的台湾音乐人,他分别在成都、重庆、武汉等各大城市创下了举办二十场“探亲演唱会”的最高记录,且场场爆满,盛况空前。
先生声音轻轻柔柔,羽毛一样轻盈,调拨我麻木的神经。他的歌声沧桑、无奈、悲壮、海洋般开阔,又起起伏伏,有一种阴柔婉约之美。仿佛他不是在演绎,他是在用一腔火热,向他最热爱的祖国敬献心灵的梵唱。
他曾回忆说:“观众来看我的演唱会,不是冲着我来的,他们是冲着同胞两个字来的。”
陈彼得先生是一个开拓型音乐制作人。自二零一九年从台湾定居祖籍成都,他在家乡迷上了古诗词谱曲。他将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杜甫的《成都府》等改编成现代歌曲搬上舞台。尤其是二零一八年,他在央视《经典咏柳传》中,他弹唱的《青玉案•元夕》一下子震撼全场。
陈彼得对每一部作品深入研读,细心揣摩词中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每一句词的深刻寓意。他用音乐和歌声传达辛弃疾先生不慕荣华品格的超然形象和诗意写照,真正实现了和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对话”,他也是传统文化的优秀传播大使。
说陈彼得先生是流行音乐教父确实实至名归。他不仅作词作曲传唱经典作品,他还把西方音乐文化元素融入到东方音乐文化中不断创新。他一生中创作了一千多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他的《一剪梅》、《迟到》、《一段情》、《阿里巴巴》和《等你一万年》、《一路生花》、《我心深处》、《黄金榜上》等十大金曲曾捧红了费玉清、刘文正、高凌风和杨钰莹等艺术界名人。
当时,台湾乐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谁红不起来,就让陈彼得写首歌给他。”所以,他是众多大咖的伯乐,他的作品足以撑起华语乐坛的半壁江山。
在央视的舞台上,他演唱的《乡愁》、《一剪梅》、《一条路》,风靡全球。在成都宽窄巷子的快闪中,他演唱的《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曾引发万人合唱。他动情的感慨:“七十多年了,终于能在故乡唱这首歌,还有什么比这更感人!”
陈彼得先生的爱国情怀深深影响了几代人的精神和思想。他的离开,留给后人无限唏嘘和思念。
陈彼得先生永远的走了,他是带着毕生的荣耀得偿所愿,终于叶落归根,魂归故土的。
陈彼得先生是带着无尽的遗憾故去的,因为,他没有等到台湾宝岛回归祖国那一天,就疲累的驾鹤西游。
“有人虽死犹生,有人虽生犹死。”这是大文豪鲁迅的至理名言。
陈彼得先生的故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更是华语乐坛的一大损失。他的音乐生涯犹如一本厚重的史书,记录着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脉络。那些经典的旋律永远回荡在人们心间,成为时代无法磨灭的印记。
天堂里没有疾病,没有战争,更没有痛苦,没有悲伤。所以,陈彼得先生,请一路走好,一路珍重,惟愿天上人间,静君无忧。安然福祈,岁岁暮朝!
2025.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