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荒拓展的收获》感悟:于开荒中探寻生命与时代的多重回响
(郭继承,政法大字教授)
《开荒拓展的收获》一文,以质朴而深情的笔触,勾勒出作者卢化南在不同人生阶段开荒拓展的历程,从土地的开垦到事业的开拓,再到文化领域的深耕,直至对宇宙和人类未来的思考,展现出一种不懈探索、勇于开拓的精神,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一、土地开荒:艰苦岁月中的生存坚守与生态觉醒。
1.童年开荒:艰苦生活的磨砺与品质塑造 1964 年夏天,年仅十一岁的作者在生活困难时期,跟随父亲去马石沟前坡开荒种地。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开荒种地是为了补贴家庭生活,减轻父母的负担。这段经历不仅让作者学会了干一些小活,更在艰苦的环境中养成了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爱惜粮食的习惯。这种在困境中磨砺出的品质,成为了作者一生的宝贵财富,也为他日后面对各种挑战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2.集体开荒:技能学习与团队协作的锻炼 1968 年在大峪上高中时,作者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方山开荒、百圪塔村种菜、良庄种庄稼。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作者基本上学会了种地的技巧,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在与同学们共同劳作的过程中,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完成了开荒种地的任务。这种集体开荒的经历,不仅让作者掌握了实用的农业技能,更让他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和合作的重要性。
3.生产队开荒:成绩与反思并存 1972 年到 1975 年,作者在老家熬坪生产队当干部,带领群众垒大堰、开荒地,使土地面积从原来的 180 亩发展到 300 余亩,粮食产量也有了显著增加,生产队被评为先进生产队,作者个人也评为县劳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发现坡上开的荒地导致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庄稼产量低且被动物破坏,得不偿失。于是,他产生了给中央政策研究室写《退耕还林的建议》,这一建议开辟了绿色生态环保建设的先河。这段经历体现了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勇于创新的精神,他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转向关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展现出了超越时代的远见卓识。
4.个人开荒:绿色生活与邻里共享的乐趣 1980 年后,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进行了多次个人开荒活动。1980 年,在分的责任田粮食不够吃的情况下,他和爱人带着孩子在姜洼、大不儿沟、马石沟各开一块荒地,种上红薯、小麦等;1998 年,在居住的铁岸村房后垃圾堆上种南瓜,与邻居和收破烂的人分享;2015 年后,在惠州照顾孙子期间,在荒坡上开荒种菜,大部分与邻居分享。这些个人开荒活动,不仅让作者吃上了绿色、环保、省钱的蔬菜,锻炼了身体,体会了劳动的乐趣,还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和共享,营造了和谐的社区氛围。
二、事业拓荒:从无到有的艰难开创与社会贡献 。
1.文物工作拓荒:宣传解释与单位建设 作者参加工作时,文物队只有三个人,县里从古至今没有干过这项工作,社会上很多人对文物钻探不理解。面对这样的困难,作者和同事们苦口婆心地去宣传、解释,取得了社会上人士的支持,使文物队列为市文物局下属一个事业单位,获得了 15 人编制预算,安排了 20 多位人员就业。这一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作者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成功地在文物工作领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为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文化拓荒:发掘历史与提升城市知名度 在济源市的文化拓荒方面,作者了解到当时能宣传济源历史文化的只有一套清代县志,且在文化馆保存,很多人看不到。为了开发这块文化沙漠,在老馆长的启发下,作者利用星期天,骑上自行车,发扬愚公精神,深入到一个个村、一座座山、一条条河去考察,访问一个个老农,扩展到济源周边、奔赴国内很多名胜区、骑车环球穿越 28 国,发掘历史文化。他最早出版了《王屋山考古》一书,济源开发的每一个景区都有他的足迹和建言。在收复被别人占领的阳台宫、盘古寺事件中,他奋勇当先,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
退休后,他坚持文化自信,考察不停,骑车环球探讨,笔耕不辍,连续出版了59本专著书、写了 69 集电视片《话说济源》、向有关单位提了 2800 余项建言。这些努力极大地提高了济源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济源的历史文化。
三、文化反哺:以民为本的建言献策与社会担当 在拓荒过程中,百姓对作者给予了支持,为了报恩,作者把他们的困难需求写成建议,寄给国家有关部门,如《为农民养老支招》、《多发灾区要移民》、《并村移户好处多》、《农村的现状和对策》等,这些建议变成了国家精准扶贫和打造绿色生态的大开荒。作者以民为本,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需求,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展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四、宇宙开荒:超越时空的宏大思考与人类关怀 随着考察的东西越来越多,作者的眼界逐渐洞开,上升为在茫茫广袤的宇宙中大开荒。他找到人文天体自然运行规律,给联合国写了《构建大同社会和谐生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论文;探讨《地球毁灭了人类怎么办》等文章;寻找《对极端天气形成的原因和对策》等文;发现《天体引力和地震的关系》等文;还计划到 2030 年飞到火星上,作为第一批移民,在上面拓荒种地生活,为将来人们移居火星、走出太阳系积累经验。
这种超越时空的宏大思考,体现了作者对人类未来的深切关怀和探索精神,他以一种全球视野和宇宙观,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寻找新的方向和可能性。
五、总结与启示 :
1.坚持与毅力是成功的基石 作者在不同阶段的开荒拓展过程中,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坚持不懈,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启示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2.反思与创新是进步的动力 作者在生产队开荒过程中,能够及时反思开荒带来的生态问题,并提出退耕还林的建议,这种反思和创新精神推动了他不断前进。在事业和文化拓荒中,他也始终保持着创新的思维,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和方法。这告诉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学会反思,勇于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取得更大的进步。
3.社会责任感是人生的价值所在 作者不仅关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还积极关注社会问题,为百姓发声,为国家建言献策,展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的行为让我们明白,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个人的成就和享受,更在于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他人带来福祉。
4.开阔的视野和宏大的格局是成就非凡的关键 作者从土地开荒到事业开拓,再到文化深耕和宇宙探索,视野不断开阔,格局逐渐宏大。他以一种全球视野和宇宙观来思考问题,为人类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启示我们,要树立开阔的视野和宏大的格局,跳出个人的局限,关注更广阔的世界,才能成就非凡的人生。
《开荒拓展的收获》是一篇充满正能量和启示的文章,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奋斗历程和非凡成就,也让我们从中汲取了坚持、反思、创新和社会责任感的宝贵精神财富。
郭继承
2025.7.2
